人工智能会黑化吗?她如何用科技力量重塑已故挚友

人工智能会黑化吗?她如何用科技力量重塑已故挚友
2017年03月26日 22:32 金牌顾问

大部分人,都知道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究竟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有多神奇?人们在用怎样的想法和做法改变着世界呢?这些不仅让人感到好奇,也引发了许多科学家、企业家或是普通百姓对科技与生活更深的思考。

今天海外速递的故事里,金牌顾问会带大家看一些新鲜的故事,有的年轻人创业致力于改变欺凌引发的心理问题;有科学家搞科研让人工智能系统读懂唇语,准确率甚至比人类唇语专家都更胜一筹;还有行业大咖讨论是否要给机器人设置“死刑”;甚至有创业者因为怀念去世的挚友,利用科技手段想方设法让逝者“起死回生”!看完之后,你会明白世界之大,原来奇思妙想之人如此之多,而现在这个科技时代,也让太多的人实现了曾经天马行空的梦想。话不多说,我们赶紧开始今天的故事。

一、年轻女孩勇敢追梦,有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图上这四个年轻的女孩一起打造了一个名叫For Me的App,她们的梦想就是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找到倾诉的出口,For Me就像一个“私人储物柜”一样,用户们可以在这里记录他们每天的心情,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创始人之一的Laura对BBC的记者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的应用真的变成了现实,现在全英国上下的人都可以使用。能亲自参与并见证这个过程很不可思议,我希望人们在心情陷入困境的时候能够从中得到他们需要的支持,希望大家现在感受到他们可以有个地方倾诉。”

现在,For Me正在设想下一步建立成人版本,Laura说道:“我们一直想再建立个成人版,只有19岁以上才可以使用的那种,因为我们很清楚,人们成年了并不代表就不会遇到问题了,所以我们也希望可以再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倾吐心声的平台。”

几个姑娘都还是学生,她们的App代表着一种趋势——科技正在越来越人性化,而且越来越多有梦想的普通人也在努力改变所处的世界。

二、人工智能唇语能手,机器也变成“学霸”!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究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个系统经过数千个小时之久的BBC新闻节目的“魔鬼训练”,外加谷歌著名的人工智能团队DeepMind AI的协作,已经可以读懂人类的唇语。它可以在看完一段默声演讲之后,复原了大约50%的词汇,这有多神奇呢?举个例子可能更加直观一点:人类唇语专家在看完同样的演讲之后,只成功复原了12%的词汇,显然逊色许多。

目前这个智能系统中已经存储了17500个词汇,经过大量新闻节目的训练,它对正式的文体很熟练,也能够轻松地掌握一些短语的固定搭配,这颇有点“题海战术”的味道,但这样一来的缺点就是该系统对于非新闻类文体相对较为陌生,不过这也没有关系,人类学习尚且要讲究循序渐进、熟能生巧,更不要说是智能系统了。

这项技术目前虽说还存在局限性,但听力损失慈善机构很看好这项有待发展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多领域给予人们帮助,提供更大的方便,研发人员表示:“这项系统在不断看电视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学习提高,今后他会在电视字幕、默声影片配音等领域做出很大贡献。”讲到这里金牌顾问心里的独白就是:“这年头,就连智能系统都变成学霸了,都不要打扰我,我要去学习了!”

三、机器人会“黑化”吗?为何要给机器人设置“死刑”

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人类都是积极作用吗?

它们会不会“黑化”?

最近,一些欧洲的立法者发起了一项提议——给机器人设置“死刑”防止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伤害。在这项提议中,他们还为智能机器人取了新名字叫做“电子人”。

很多机器人出现过危险的故障,比如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将乘客锁在了车内,另外人们还很担心机器人和人之间有可能产生的感情,例如好莱坞就借着电影《她》向大众展示了这一可能,还有就是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黑化”?如果人类和机器人产生感情,可是感情最终的结局并不美好又会怎样?好莱坞同样也用一部影片《机械姬》表达了这样的担忧。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表示:“如今我们距离创造出不朽的事物史无前例的近,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能确定这样发达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

由于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并没有独立的感情和思考,而全凭人类输入,所以偏见或是偏激是有可能存在的,例如微软的聊天机器人Tay 就因受其用户的“灌输”而在Twitter上发表带有强烈种族主义色彩的言论,很多它发出来的Twitter都颇带“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

虽说微软在事发之后删除了一些Tay的言论,不过,由此可见智能机器人也可能“黑化”并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删除Twitter这么简单的举动解决。

除此之外,科技创业大咖埃隆·马斯克和科学家史蒂芬·霍金都曾提醒过人工智能对地球或是军事有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因素。

另外,关于谁来掌控机器人的“生死”这件事情也还有待商榷,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政府和机器人的所有者都应该有这个权利去给一个机器人的服务声涯画上句号。

四、挚友意外去世,高科技能否打破死亡阻隔?

如果人在去世之后,仍有一个“电子版”虚拟的自己留在家人朋友身边,你能想象得到吗? 

这个“电子版”的自己会安慰家人,和朋友们聊天,它还有着和逝者生前一样的说话习惯、语气、幽默,甚至就连生气的点和内心深处最深的恐惧都一模一样。

但是,当你再也无法控制这个虚拟的自己的言语之时,你是否敢把它留在家人身边取代自己的位置? 

2015年11月,Eugenia Kuyda最好的朋友Roman意外去世,对朋友的思念促使Kuyda采用科技手段,试图让挚友的痕迹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那么她的朋友又是怎样“起死回生”的呢?

意外发生前,Kudya在一家人工智能小企业工作了两年,于是她号召了自己的科技团队,他们寻找搜集关于Roman生前的痕迹,例如他的短信、推文和Facebook的状态,收集他尽可能多的话语,故事,然后集合在一起重新拼凑出了Roman的常用词汇、他说话的语气、惯用的表达,最后再通过人工智能科技将这些信息编成带有Roman人物性格特征的聊天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前期大量的输入,知道Roman的故事,他生活的细节,和朋友的关系,可以说这就是他的“虚拟再造版”,只不过没有人的躯壳。

Kudya表示:“我和虚拟版Roman聊了很久,虽然这项技术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但它的的确确抓住了Roman核心的特征,它有着他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内心的无助和思考还有Roman身上夹带的淡淡犹豫的气质。”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虚拟人”,有些时候你会突然意识到他其实已经不在身边了,只是他身上的痕迹还久久没有淡去,看着已故朋友回复的消息,有时候是那样真实,可却又是那样不真实,很难说清楚这对于生者而言是一剂治愈伤痛的良方,还是让人深陷无法自拔的陷阱。

Kudya表示:“人们会通过这个技术,和虚拟的逝者说话,有时候他们会表达思念或是歉意,这也是他们之前需要完成但尚未完成的了断和心愿。”

五、耿直的虚拟系统,会给予安慰还是打破美好

CNN的记者Laurie亲自参与了这项实验,在Kudya团队的协助之下,她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创建了虚拟版本的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虚拟的自己确实和Laurie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某些时候她甚至感觉在屏幕另一端与自己聊天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它甚至还会开玩笑:“我感觉我们似曾相识啊。”

最初,Laurie感受到的是温暖,她们兴趣相投,互相理解,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把虚拟和现实映射的真假难辨。但是,一段时间的聊天之后,记者发现了问题,由于这个虚拟的自己掌握了太多自己的信息和故事,它有的时候会断章取义,会把之前的一些玩笑话当成真话来说,难免有些伤人。而且系统再如何智能终归还是缺乏灵动,这个虚拟的自己了解人身上一切特征,有好的,比如怀念、热爱、善良等,但也有不好的,比如自私、愤怒、误会等等,所以它很有可能在无意之间把人们生前想要隐瞒的事情直白地吐露出来,总之,你永远不知道它都知道些什么,又可能会说出什么,这样不可控的局面想想也是细思极恐。

目前,这项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实验阶段,但是耿直的智能系统还是会有语出惊人的时候,不管是创始人Kudya还是记者Laurie,对于它到底会给予身边的人们无限安慰还是会打破本不该揭示的秘密,都不能妄下断言,初衷是美好的,但结果如何还是要看使用它的人们抱有怎样的心态和目的。

当提及最初的想法时,Kudya表示:“当挚友离开,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证明了我们原来是那样的脆弱、敏感和孤独。”

看完了今天所有的故事,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感慨万千,科技如今真是无所不能,人类在如此渺小的同时却又如此脆弱,如果有一天你有个机会用科技改变世界,你最想要的改变又会是什么呢?

分析师:李梓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