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行业 保险公司心爱的万能险进入规范期

聊行业 保险公司心爱的万能险进入规范期
2017年04月18日 21:50 金牌顾问

说明:本文的保险公司包含集团、人身险、财险、保险资管,上市、非上市的都算。

一、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助推作用日益凸显

2016年保险行业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达15.12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22.31%,增幅创阶段性新高。

整体来看,保险业总资产增速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20%左右。在保险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步开放并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大资管”时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险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实体经济的对接也将日益深化。

2016年保险行业保费增速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原保费收入3.10万亿,同比增长28%,,较2015年增加8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新高,其实从2016年年初效果显著的“开门红”态势就已经为今年保费高增速埋下了伏笔。

2016年保费增速之所以会显著高于往年,主要原因是

1.2015年投资收益诱人吸引保费增加。2015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7.56%,创2008年以来历史新高,因此在高投资收益以及负债成本相对粘性的效应下,2016年保费实现了快速增长。

2.保险营销人员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保险营销员达657.28万人,较年初增加185.99万人,增员增速也创了近7年的新高。

3.保险机构持续增加。2016年,已开业全国保险机构共203家,较年初增加9家。其中,保险集团公司12家,新增1家;财产险公司79家,新增6家;人身险公司77家,新增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2家,新增1家。

具体来看,人身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442.22亿元,同比增长31.72%,财产险业务增速保持稳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724.50亿元,同比增长9.12%。

其中人身险这块有两个趋势:

一是普通寿险贡献突出,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451.65亿元,同比增长55.34%,对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77%。

二是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

整体来看,健康险增速表现较为抢眼,事实上健康险保费收入或将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为什么说健康险会快速增长呢?

一些保险业内人士判断:

1.依托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以及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大背景,健康险规模将持续稳步增加。

2.政策红利逐步释放。2015年5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个税优惠健康险运营的初步框架,2016年1月保监会公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拟开展个税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就业务操作上给予了更为明确的细则,个税优惠健康险进入了实质运营阶段,目前试点公司有增加到23家。通过个人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振健康险市场活力。一方面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参与到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市场,有助于增加个人健康风险意识,进一步刺激需求促进健康险市场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个人医疗保障水平,和我国基本医保保障达成充分互补,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3.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展开业务结构优化,提前布局。以平安为例,2016年平安万家医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其主要核心业务将力促基础医疗的资源整合。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础医疗服务质量很难跟上,属于典型的“倒三角”型医疗制度。此举将有利于我国基层医疗资源整合和改善,是良好的开端。同时随着更多保险机构布局医疗大健康产业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都利好我国健康险的发展。

二、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收益率覆盖成本,业务模式创新

1.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另类投资首超债券

2016年险资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银行存款占比继续下行,在宏观利率水平处于相对低位的情况下,保险机构配置银行存款的意愿也大大降低。

从总趋势来看,险资债券投资占比也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特别是2016年下行速度加快,主要原因还是在相对低利率环境下债券配置价值减弱以及基于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警惕和2016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大幅度的调整。

从趋势上明显可以看出保险结构加大了对另类资产的配置力度,继2015年7月其他投资占比首度超过银行存款占比后,2016年1-6月以非标资产为代表的其他投资占比超过债券投资占比,成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资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两次超越,充分反映出保险机构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当然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

(1)宏观利率处于相对低位,债券配置价值下降;

(2)另类投资符合保险资金特有的资金量大、期限长的属性;

(3)新增保费增速加快,再投资压力加大;

(4)负债成本处于相对粘性,资产端压力趋紧。在利率持续处于相对低位以及险资与实体经济联系愈发紧密之际,另类资产依然是重要投资方向。

2.投资收益率覆盖成本,行业利差损风险减小

2016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收益率5.66%,较2015年下行1.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还是低利率环境下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品种收益率下行以及股市表现不佳所致。

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仍主要依靠杠杆融资进行投资并获取投资利差为主,因而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

经济下行造成市场投资收益出现下滑,而行业融资端负债成本相对稳定,这会导致行业整体利差收窄,对行业整体利润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加剧行业竞争,监管政策趋严倒逼险企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准备金折现率下调侵蚀账面利润等因素使当前保险行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不过2016年第四季度,保险机构加码另类资产投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收益率的大幅下滑,从而使行业利差损风险风险减小。

3.规范保险资管业务,加强业务模式创新

目前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从事两大业务板块:投行板块、资产管理业务板块。

涉及的业务主要有10大方面:分别是私募股权基金基础设施不动产债权计划增值平台服务保险支持计划投连险管理服务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企业年金服务养老保障公募业务以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服务

三、行业监管持续发力,价值转型势在必行

1.2016年险资运用新政梳理——降杠杆、防风险

纵观2016年,保监会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主要涉及保险资金对大额未上市股权和大额不动产投资的规范、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以及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规范。

自1984年至2015年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业务范围上不断拓宽。保险资产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的银行存款、债券向股票、基金,再向另类投资品种的逐步转变。

特别是在2012年,伴随“十三条新政”的出台,保险资金投资范围迅速开放,资产配置的空间和弹性上断扩大,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与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平台的同台竞技保险投资覆盖了从公募领域到私募领域、从传统产品到另类工具、从境内市场到境外市场、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广阔领域,实现全面拓展

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促进了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也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因此2016年保监会加强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这也给市场一个信号:“红利释放+规范发展”的监管思路将会成为今后保险行业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常态。

整体来讲,2016年保险资金监管侧重降杠杆、防风险。对于集合或涉及保险资金的保险资管产品对接非标投资时,保监会限定了保险系自身的产品: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这就是说保险资管产品以后无法对接外部的非标资产,比如信托计划等。如果对接这类外部产品,可能存在层层嵌套的情况,不仅放大杠杆且不宜于看清底部资产,一方面增加了监管层的监管难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资风险。诸如保险系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由于很好切合保险资金特点,无论是在项目选取还是在风控方面都更为严格,同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产品大部分还是对接的是保险资金,因此能够较好得控制其风险。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加上房地产行业的增长放缓,信托行业积累的风险在近几年开始暴露。随着12年、13年密集发行的信托产品的陆续到期,违约风险事件也不断爆发。

《业务通知》明确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不得发行具有“资金池”性质的产品,主要是指投资于非公开市场投资品种,且具有滚动募集、混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未单独建账或未独立核算等特征的产品。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将流动性不是很高的产品进行分解,拆分为不同期限产品进行打包滚动募集资金,这就造成了混合运作和期限错配。

2016年保险资金在二级股票市场上的表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在前期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拓宽后,2016年保险资金在股票投资方面暴露了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到资产配置不明确、资金运作不规范以及险资“快进快出”等不符合保险资金稳健投资理念的行为。保监会在进行一系列监管措施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规范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行为,因此在股票投资领域,险资也迎来了“规范发展”元年。

2.审慎监管持续发力,万能险迎来监管年

2015年底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促进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加强资产负债协同管理,防范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保险资金审慎监管拉开序幕。

2016年保险资金运用重监管防风险,出台众多监管稳健旨在加强保险资金审慎监管,就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特别是万能险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指导意见。

近几年万能险出现了快速发展,背后主要的逻辑

(1)万能险很好地兼顾了投资和保障功能,同时万能险有最低保障利率。

(2)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实际存续期短的万能产品快速发行,深受市场青睐。

(3)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部分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保费收入快速壮大起来,以高收益短期限的万能险吸收大量保费收入。

但随着万能险规模扩大及发展速度加快,它的发展也迎来了规范期。

之所以对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加强监管,主要原因是:

(1)万能险结算利率存在虚高的现象。2016年万能险结算利率相比其他理财产品保持相对高位,在9月监管政策出台之前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行缓慢。

(2)部分万能险产品特别是6%以上的产品存在期限错配、投资行为“激进”的风险,容易引起流动性风险。

(3)保险公司在借助互网联渠道销售万能险时,存在保单客户信息真实性、恶性竞争等问题。

(4)部分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占规模保费)过高,“投机”气氛过浓,不符合保险行业的价值取向。

基于此,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保险理财产品在2016年迎来监管年,预计下一步投资型财险也将迎来行业监管

3.保险行业迎来转型期,坚持保险姓保

2016年3月18日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后,对中短存续期产品采取限额管理,保险行业万能险增速开始回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保护投资款同比在2016年3月达到最高值为213.55%,从3月开始起同比持续下滑。随着后续监管将投连险也纳入到中短存续监管范围,投连险增速也开始回调,但是和新增保护投资款相比,投连险回调时间来的更早。2016年2月份开始投连险同比增速开始快速回调

我们知道,部分期限短高流动性的万能险产品带有很强的“投机”性质,如果此类产品占比过高容易引发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同时和保险的保障价值相违背,势必不会长久,如果投资端出现较大的波动价值退保压力加大,部分公司特别是投资行为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或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一般来讲,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改善现金流压力:

(1)有新增保费收入流入;

(2)通过股东增资或发行次级债、资本补充债券扩充资本;

(3)改善产品结构,扩大保障型产品。

从长期来讲,只有重视保单保障价值,大力发展长期寿险和期交业务才能带来持续稳定的保费增长和内涵价值的增长,同时从长远来讲,更加注重保障价值的保险公司,其NBV的增长才能更加持续,而不会受到资本市场影响出现较大波动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价值转型呼声较高,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监管层都得到印证。

以新华保险为例,2016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710.35亿元,同比下降2.2%,但是其保费结构持续优化。保费结构上,首年期交业务收入135.87亿元,同比增长45.9%,占首年保费的比重较2015年同期提升14.4个百分点;年期结构上,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收入76.80亿元,同比增长25.6%,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例达56.5%,价值转型效果初显。

监管政策的发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系列新规着力促使保险公司价值转型,避免过度“投机”,具体体现在:

(1)将人身保险产品主要年龄段的死亡保险金额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

(2)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变止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产品;

(3)采取与公司净资产和规模保费挂钩的限额管理制度。

(4)万能险结算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率挂钩,避免虚高收益而形成的恶性竞争;

(5)要求保险公司对万能型保险要建立单独核算制度,单独管理万能账户期限短高流动性的万能险产品。

因此,保险行业迎来了价值转型期,“保险姓保”的价值理念也将逐步被消化。

(分析师:赵义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