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现领:关于“租购同权”的解读清单

杨现领:关于“租购同权”的解读清单
2017年07月20日 09:38 现领观察

引言

广州推出“租购同权”的新政策,有人说这是中国住房租赁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一条举措。尤其是《广州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政策实施是否能真正解决流动人口、大学生的居住、生养、立足的问题?关于“购租同权”政策,你真的读懂了么?

这篇清单,还原政策的潜在影响。

1.租购同权是大势所趋,是落实购租并举的重要环节,也是下一步租赁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一个开始,广州的示范意义可能更大,它意味着这项政策将可能会在全国不少城市逐步落地。

2.长期来看,租购同权如果能得到有效实施,对于租赁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支撑作用,对于提升和稳定租金回报率意义重大。

3.至于租购同权对广州房价的短期影响,不应夸大它的效应。首先,广州试点的准入门槛还是很高的,所谓“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要求具有本市户籍、人才绿卡等约束性条件,一方面,具有本市户籍的大部分都有自住住房,另一方面,人才绿卡的数量又非常有限,因此,边际效应基本可以忽略。此外,这些政策并非新政策,只是在现有条件和现有背景下的重申或强化,因此,实质性的增量影响不大。

4.所谓租购同权,从根本上讲,要重点落实的对象应该是“新市民”即主要是流动人口和大学生,除了这两类群体,国内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的其它城市家庭并不存在显著的住房问题,即便是城市有户籍的低收入家庭也不存在住房问题。目前看,只有新市民才是,也应该是租房政策关注的对象。

5.新市民的租房需求以床位和单间为主,且需求本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租赁关系不稳定,所谓租购同权,对于这些人而言,它的核心要义是能方便地办理居住证、不被房东随便驱赶、不被随便涨租金、孕妇可以生孩子。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略微体面地在城市立足,从而有所发展,最终留在城市,才会逐步产生对学区的需求。因此,租购同权是正确的方向,在落实环节,还可以更“接地气”,重点考虑新市民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6学区房房价过高的问题,核心的症结在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使得学区成为稀缺资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市场化、民营化的机制释放教育供给能力。寄望于租购同权解决房价问题是不现实的。

此文为“现领观察”微信订阅号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更多房产行业研究,请关注“现领观察”微信订阅号,一起探索楼市真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