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分析师看空,而机构投资者却大举买进光伏?

为什么分析师看空,而机构投资者却大举买进光伏?
2017年08月22日 20:45 三钱二两

2017年8月21日的分析师的降级(巴克莱对CSIQ的降低评级),导致了一场光伏股票的血案。

这可足见分析师对这个市场的影响,但如果你换个维度去思考,你也许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钱真理今天就从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来谈一下光伏行业。

I. 晶科能源

下图是晶科能源的最新持仓变化:

我统计前10大机构持仓,总共在2017年Q2加仓2904384股,大致就是290万股,占总股本约9%。

里面,不仅有国内的一些基金,也有知名的很多国外大型投资者,如BlackRock,其在2017第二季度加仓77.8万股,成为晶科能源的第二大机构持仓。

也有全世界顶级的对冲基金,我特别喜欢的David Booth的Dimensional Fund,也在2017第二季度加仓27.7万股: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便是Morgan Stanley。不知大家还记得当时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在2017年5月26日,曾下调晶科能源的评级:

但其自身,确在2017年第二季度加仓14.8万股晶科能源,当然,我相信Morgan Stanley是有Firewall的,其公司的卖方和其买方是100%没有交流,不违规:

II. SunPower

下图是美国最大单晶光伏公司SunPower的最新持仓变化:

我也统计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共计加仓7113435股,即711万股,占总股本5%。里面我看到都是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包括BlackRock,Vanguard,State Street,UBS等。

无论是晶科还是SunPower,机构投资者至少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他们看好的一票。

III. 思考

那为什么分析师看空,而基金却大举买进光伏?

在我看来,市场的参与者大概分为四类: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分析师

媒体

而这四类人,拥有的相对优势以及目的都是不一样。

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信息优势,研究优势,同时他的目的是将收益的风险比做到最优,做大规模;个人投资者风格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并无明显优势,其目的是为了为自己赚钱,往往追求绝对收益;分析师也相对拥有信息优势,并且拥有话语权,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机构投资者频繁交易,增加其佣金;而媒体往往是相对滞后以及有感情色彩,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其目的是增加其曝光以及影响力。

正因为这四类人的目的不一样,我更愿意相信机构投资者真金白银的用脚投票,而不是分析师的用嘴投票。

而这也符合历史规律:分析师基本就没有对过,他们总是在最低点让大家甩卖,最高点让大家进入:(下图红色是分析师看空,绿色是分析师看多)

最后,我想用芒格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送给今天也许还被分析师短视误解的中国的光伏行业:

新的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留在那里,能够冲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在漫长的人生中,你只要培养自己的智慧,抓住一两次这样的好机会,就能够赚许许多多的钱。 而聪明人在发现这样的机会之后会狠狠地下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

粉丝福利

三钱二两与全国排名前三的知名大券商合作,将千万大户专享的【万1.5佣金】作为粉丝福利送给大家。

● 雪球、同花顺佣金均为万2.5起,万1.5是三钱二两争取到的业内最低佣金(含规费)。以十万资金年平均循环50次为例,万1.5每年比万3节省750元,比千1节省4250元,无形中提高了整体收益。

● 针对ETF基金“最低5元“限制取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