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遭遇“血案”,央行降准“强刺激”万不得已​!

金融市场遭遇“血案”,央行降准“强刺激”万不得已​!
2016年08月27日 17:36

时隔半年,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月末,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背后的信号不容小觑!

出乎意料,央行变相加息?

时隔半年,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引发债市调整,市场关注较大,此行为出于什么目的,机构却出现很大分歧。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询量,此举无疑是延续了此前mlf的操作思路,即锁短放长,在维持市场资金面整体平衡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来达到抑制债市杠杆过度膨胀的目的。

政策层在供需两端对债券市场的调控意图较为明显,可能与降杠杆、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总体政策目标密切相关。若14天成为央行操作品种,且利率按照惯例高于7天利率,则有变相加息的效果,与市场预期货币宽松完全相反。

近期资金面呈现出的中性偏紧局面是货币政策配合供给侧改革去杠杆、控制资产泡沫的结果。在当前资金脱实入虚和金融杠杆高企下,央行监管态度趋严,无意引导资金宽松和利率下行,货币政策操作更多体现为对冲和维稳,而市场此前又过度透支了宽松预期,从而使得资金面表现出中性趋紧。

此次只是正常操作,不宜过度解读。

央行此举并非去杠杆,很可能正好与市场理解的相反。原因在于:

1、市场此前一直在担心货币政策不会再保持宽松了,而本次“扬长弃短”也被解读为央行想通过拉高短期资金成本来“去杠杆”,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2、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去杠杆”既不现实,也不可行。

3、央行增加14天逆回购操作,显然是为了更好的平稳机构流动性预期以及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被动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释放政策宽松的信号。

4、央行的这次操作产生了“蝴蝶效应”了么?改变了什么重要因素没有?nothing!除了投资者预期的变化而导致的市场波动以外,其他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了么?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改变了么?实体经济的增速恢复了么?信贷的“负利率”消失了么?企业违约风险下降了?

金融市场遭遇“血案”

其实,央行在上周(8月23日)就重启14天逆回购询量。意思就是问商业银行,这个价格的钱,你要多少?

此举引发了市场忧虑,这是否意味着央行希望锁短放长,以控制债市杠杆,避免债市过热。昨日,国债期货大幅下跌,今年火得发烫的债市遭遇“血案”。今日国债价格继续下降,同时,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大涨逾11个基点至2.5169%,创3月末来盘中高点。

既然问了,就说明要再度重启,果不其然,今天真的重启了。此外还有一件事是国库定存中标利率,一年来第一次上调。直白了说,就是财政的钱存银行,所要的利息提高了。

说到逆回购,其实就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债券抵押),每隔一段时间央行就会公布,大家习以为常。不过这次值得注意的是逆回购的时间,从历史上看,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对跨节资金的临时性需求,所以通常在春节及十一长假前开展。而这次是14天而不是7天。

两者相比,区别在于14天逆回购的利率,要高于7天逆回购。而这两件事,无疑都是在提升资金的成本。

除非万不得已,央行不会出手!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m2增速是13%左右,但持续走低的m2增速,终于引发了市场反应!从上周一(8月22日)下午开始,银行间市场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迹象,利率持续上行。此时,市场预期要么降息,要么降准。

而从此前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可以得出,除了房地产外的实体经济都没有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当整个市场只剩下房地产还在不断地拉升,只有房地产在扩张,一业兴而百业衰的时候,天知道,它能维持多久。这个时候放多少的水,都会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吸纳一切的漩涡不终止之前,放水,只会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恐惧无限度地放大。

央行一直避免降准,因为降准是“强刺激”,会引发货币政策转向的猜测,刺激资产价格。而逆回购、psl和mlf不太引人注目,无非就是央行麻烦一点而已。所以,央行仍然会走一步看一步。除非万不得已,降准仍然不是首要的选项。

 黄金,白银,原油天然气 白银投资交流微信: xy9195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