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资疯涨“吓跑”美日企,背后真相让人惊叹不已!

国内工资疯涨“吓跑”美日企,背后真相让人惊叹不已!
2016年10月03日 16:12 经济视角

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今年起,Element Electronics公司成为17年以来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电视机的厂商。全球第一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计划今年年中在得克萨斯州建设一座新工厂。

这背后是中国工人的工资飞涨。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工人人均工资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上涨,过去5年几乎翻了一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研究员指出:“看到工资飞涨,很多美企开始觉得把生产基地迁离中国更有利。”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估算,如果制造业全部从中国迁回美国,将使美国国内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

有外资正大规模撤离中国

日本厂商也出现了“摆脱中国”的动向。特别是个人计算机厂商较为明显。

富士通公司的一位相关人士说:“受中国人工成本高企影响,成本差距越来越小。这带来了出口高品质‘日本制造’产品的良机。”到2013年,富士通拟将从日本出口的个人计算机数量增至220万台,达到2011年度的3倍。富士通的“王牌”是通过在国内工厂引进产业机器人掀起生产革命,争取在增产的同时削减成本.

此外,佳能公司也将于2013年左右实现只用产业机器人生产数码相机镜头的“无人化生产”。佳能认为,要维持国内生产基地就要通过引入产业机器人来削减劳务成本。富士施乐也正讨论今年将商用数码打印机生产线从中国迂回日本。

不过,日本制造业的“回归”产业种类有限,势头弱于美国。 究其原因,是因为美企获得了能源成本下降、美元贬值、振兴出口政策等有利条件支撑,而日本企业则没有。 尽管如此,高级经济分析师福田佳之指出:“振兴出口对创造就业的效果要大于扩大内需。日本应该以消费欲望旺盛的新兴国家中产阶级为目标客户,孕育可以把日元升值、工资成本转嫁到终端价格、具有强势品牌力的产品和出口产业。”

风雨来临:大批美企静悄悄撤离中国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摇身变为“美国制造”。今年3月起,当美国人在商场选购“Miken”碳纤维棒球棒和“First Alert”烟雾警报器时,他们会发现“MADE IN CHINA”的产地标签已被悄然换成“MADE IN AMERICA”

使用机器人的生产车间

当美国音响发烧友拿起“Sleek Audio”耳机时,他们会发现,同样的价格,他们买的将是“美国制造”而再不是“中国制造”。

羊城晚报连日独家调查发现,尽管还没有形成大规模风潮,但美资尤其是高端美资制造业,正在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悄然撤退。对于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来说,“美国制造”正在崛起正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工厂

“全球制造业的再分配已经开始,虽然目前还只是最初阶段”,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说。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监测数据,让人隐然嗅到风雨的气息———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67家,同比下降5。2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2%.

在广东东莞,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近期也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这一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然而,在东莞当地,这则消息并未引起震动。16日,在东莞做耳机生意的合智电子有限公司吕先生表示,对这件事情并未耳闻。东莞另一位做耳机代理出口生意的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五年前已经在东莞生产高端可调谐耳机,产品主要外销,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周先生称,据他了解,Sleek Audio撤出中国的导火索是质量事件———2009年,Sleek Audio东莞工厂生产的货品中,有1万件产品出现焊接不牢的问题,这批货令Sleek Audio一下子亏损数百万元。

资料显示外资并未撤离中国

回流美国开厂招工

美资制造业的离开,并非仅仅出现在珠三角地区,更多个案在陆续冒头:

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的。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 LED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如今却正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

外资在中国的工厂

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的美国主页也显示,卡特彼勒已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的维多利亚市开设新工厂。该项目将在2012年中正式运转,生产液压挖掘机,一旦全面启动,将会使美国本土产能提高三倍多,并为本土员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多为高附加值产业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回流美国的生产线中,不少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环节。

和市面上普通的棒球棒不同,佳顿公司生产的Miken碳纤维棒球棒身价不菲,市场售价高达二三千元。阿MAY透露,碳纤维棒球棒中的碳纤维全部由日本进口,产品售价高昂,不仅因为原材料价格高,更因为研发设计成本很高。阿MAY说:“以前碳纤维棒球棒的设计研发也放在中国,由美方派员工专门负责。不过,现在研发设计已经全面转移回美国了。”

中国工厂

Sleek Audio从东莞“悄无声息”地撤走,甚至连许多同业都不知道。深圳市盛佳丽电子有限公司盛先生对此表示,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内耳机行业的生态有关。“国内厂家生产的主要是低端耳机,高端耳机主要在国外生产”

外资在中国的工厂

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的SA Six耳机,每副售价约250美元。为了继续在美国市场保持这样的售价,回迁美国后,Sleek Audio重新设计了耳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到原来的一半。再加上Sleek Audio在美国生产后,加强了质量控制,次品率降低,增加的人工成本因此得以抵消现货投资交流微信xc75886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出现新的特征,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之风似乎悄悄刮来。广东省外经贸厅在《每周外经贸热点》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其国内产业结构,探索实体经济再振兴道路,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甚至从国外向国内回流。 ”

纵观国际热潮,在论中国经济,在众多国家对比之下,显然要优越得多,工程及军事发展自然成型,作为经济学者,笔者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经济投资者们一段话,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还是在沥青、铜、原油,现货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向本人请教,微信:xc75886 欢迎探讨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