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 “乌龙指”一周内连发两起,市场究竟怎么了?

罕见 “乌龙指”一周内连发两起,市场究竟怎么了?
2017年03月21日 08:50 财管评测师

上周的股指期货市场可谓是惊心动魄,这才刚刚稍微放松了点政策,市场就开始“找事儿”了,一周之内两次瞬时大幅波动的“乌龙指”事件,完爆彩票中奖机率,上周的市场究竟是怎么了?

历史上的“乌龙指”事件

"乌龙指"事件是指股票交易员、操盘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时候,不小心敲错了价格、数量、买卖方向等所引发的事件。虽然是一种无意识的错误交易行为,但也会引起股价的瞬间急剧波动。

早在2010年9月28日上午9点30分,国投瑞银地产(LOF)突然大涨9.95%,成交量达5990手,成交额超过50万元,对应损失超过5万元。可以说是“基金最贵乌龙指”。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时05分至11时07分,由于光大证券自营业务操作出现问题,导致沪指直线飙升100点,沪深300成分股中71只股票瞬间触及涨停,导致生成巨量订单,自定损失1.94亿元,市值缩水78亿元左右,被誉为“A股最贵乌龙指”。

两起“乌龙指”事件震惊市场

2017年3月17日早盘,中证500股指IC1706合约早盘一度触及涨停,最高价达到6951点,并在此价位上维持了36秒,随后急速回落。而同时其他合约交易价格均平稳正常,没有发生剧烈波动。

2017年3月14日,上证50期指主力合约IH1703盘中出现异动,在一秒钟内以接近跌停价2128.6,随后瞬间回归之前价位。

上证5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在一秒钟内从2348点打到2128.6点,在这一秒内,分别以2128.6的价格成交了35手,又以2317.2的价格成交了49手。随后下一秒钟,报价即恢复为正常2324.4元。

在上周一周的时间内,出现两次股指异动,一次出现涨停,一次出现跌停。不仅如此,“乌龙指”事件在证券交易中也时有发生。在2017年3月9日,新三板宁波水表在卖方报价20元左右时,出现了2000股1970元/股的买单,买方随即花费了394万元买入原本卖方报价4万元的2000股股份。随后股转公司确认,该操作确实为投资者误操作,漏输小数点导致报价放大了100倍,造成了买方390万元的亏损。

频繁出现的“乌龙指“事件,不禁让人思考,除了是操作失误的原因之外,是否也和市场流动性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

是操作失误还是市场流动性不不足?

像宁波水表这样的事件,可以被比较确定地划分为操作失误。然而在股指上,特别是在IH1703这样的主力合约上发生异动,还是造成了一定的争议。尽管普遍被冠以“乌龙指”之名,但是有期货公司交易部人士表示,这样的事件不能简单认为是操作失误。

自从去年9月股灾之后,10月1日推行的严厉管控措施导致了股指期货品种被全部限制,除了提高保证金、提高交易手续费外,还对单一账户进行持仓量的限制。此后,股指期货的成交量锐减,许多此前活跃在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陆续撤离。

目前国内能够使用的衍生品对冲工具较为有限,股指期货是投资人非常认可的对冲工具,它的资金承载量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但如今因为交易限制而导致流动性缺失、无法进行套期保值,所以许多机构也一直盼望监管方面能够对它解除限制。

严格的管控措施造成的成交量锐减,使得一些大型机构无法继续进行套保。上周连续发生的两次“乌龙指”事件,据部分市场人士分析,或许正是由于流动性不足,盘面的挂单不够厚,所以只要机构套保者使用市价指令发出相对较大的开平单量,就很可能把盘面打穿,造成一瞬间出现异常报价的情况。

由于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股指期货市场效率低下,已有不少机构投资者因无法获得较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从而放弃在国内A股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近期的两次股指成交异常,或许从侧面再次印证了投资者对股指松绑的期待,确实是基于现实需求。

所以不管是操作失误还是市场流动性不足,大家都不应该低估“乌龙指”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了解更多理财详情,敬请关注“财管评测师”或登录官网(http://www.money-inn.com/core/index);理财,让生活更美好,期待,与您一起共筑美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