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持续增长,是因为央行一直印钱吗?

M2持续增长,是因为央行一直印钱吗?
2017年05月31日 08:51 财管评测师

新闻中经常听说,每个月M2都会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长,有的小伙伴就紧张了,担心地想“这是意味着每个月都多出了10%的钱吗?那岂不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让我们先来认真解读一下新闻:

央行5月12日公布: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3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4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4.4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当月净回笼现金212亿元。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5422亿元。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5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3.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631亿元,同比少增5692亿元。

要读懂这段消息,就需要了解M2、M1和M0是什么,它们又是怎么来的。

M0=流动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活+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0指的是基础货币,也就是央行发行的现金。所谓“被印出来的”正是M0。但是在有些月份,我们阅读央行报告会发现,有时当M0下降时,M2依然会上升。这是怎么回事呢?

M0下降意味着“没有新钱被印出来”,反而还在收回流通的现金。在这种情况下,M2持续增加,这一般是由于信贷造成的货币派发效应。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当市场上只存在A、B两个人,和一家银行的情况下:

第一回合:假如一开始,A和B各有1万元现金,银行里没有钱。这时的M0=2万,M2=2万。

第二回合:A向B购买商品,支付1万元,B将2万元存入活期账户;这时A有0元,B有2万元,银行里有2万元。此时M0=0万,M2=2万。

第三回合:A向银行贷款1万元,并继续支付给B购买商品,B将新收到的1万元存入银行。这时A有0元资产,1万元负债;B有3万元存款;银行有3万元。此时M0=0万,M2=3万。

在这三回合中,并没有新的货币被“印”出来,但是由于银行将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出去,所以凭空“造”出了1万元M2。而且由于A和B都把现金转化居民储蓄,所以M0出现了下降。而且需要注意,当银行通过信贷创造出M1和M2时,也会创造出相对应的负债。

所以实际上,大幅增长的M2,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央行发行货币造成的,而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共同造成的。

按照央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话来说:中国M2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储蓄率高(中国超过50%,美国不足5%),货币主要是从银行的各类存款统计出来的,储蓄率高会增加经济主体对存款的需求。此外,间接融资占比比较高的经济体,货币总量也会相对较多。

“间接融资就是银行贷款,我存到银行去,银行贷给企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大量企业存款。一方面个人储蓄存款增加,一方面企业存款增加,这样一来M2就相对比较高。”

结合5月发布的数据看,央行实际上只发行了6.84万亿元,159.63万亿元的M2是通过储蓄和信贷的行为被派生出来的。

了解更多理财详情,敬请关注“财管评测师”或登录官网(http://www.money-inn.com/core/index);理财,让生活更美好,期待,与您一起共筑美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