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欧美狙击中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联合欧美狙击中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016年12月09日 22:18 海外情报社

昨天(12月8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8日发布消息称,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2月11日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中国近来一直努力推动届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从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态度来看,中国恐难获承认。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全球已经有8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包括俄罗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而包括北欧、英国以及荷兰在内的国家也都支持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是坚定的反对者之一。对于美国来说,在中美贸易中,价格的竞争力使美国损失更大。

欧盟有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明确表示需要附加限制性条件。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葡萄牙和一些东欧国家由于国内的落后行业形成的强大游说力量,对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予以反对。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日本以及欧美抱有这样的态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近些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不是很乐观,他们在一些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远远不如中国。

其次,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等事件的发生令欧美国家的社会思潮出现了一些变化,民粹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反华的声音也陆续出现。

专家表示,国际上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的界定。中国人民币加入SDR,成为世界五大货币之一。再者,从中国在国际经贸发展的地位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需要别人来判断。

主要事件回顾

12月8日,日本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日本经济产业省8日发布消息称,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12月5日,日本媒声称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将与欧美保持同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地位。

11月29日,人民日报警告欧盟遵守世贸规则,在事关国际规则的问题上,欧盟不能靠概念游戏蒙混过关。

11月18日,印度媒体称,印度“高层官方消息人士”透露称,印度不会主动承认中国的这一地位。

11月10日,中国商务部称,中方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的权利,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之前一天,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修改其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提案。

10月17日,据德国媒体报道,13日的欧盟峰会面临一场关于欧洲今后如何对待经济强国中国的激烈争吵。欧盟委员会打算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希望28个成员国的政府首脑准许其出台针对中国倾销产品的新保护措施。

10月10日,英国暗示将支持中国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英媒称,英国将支持中国申请享受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所有权利。

7月20日,欧委会委员会议就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问题进行了讨论。英媒称:“欧盟酝酿有条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布鲁塞尔拟在贸易争端中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体,但条件是有权实行美国式的反倾销税,同时要求中国大幅削减钢铁生产过剩”。 

5月12日,欧洲议会以546:28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指出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果。

背弃承诺,西方将失去什么

美欧日是否应该赋予中国商品、产业以市场经济地位待遇?

这本是一件清楚、明白、简单的事情。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中,(a)、(d)两项已经就此作出明确的无条件规定:“无论如何,(a)项(ⅱ)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

换言之,自中国正式“入世”满15年之日(2016年12月11日)起,其他成员方都不能在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案中继续采用“替代国”之类做法,而是只能采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这实质上就等于是中国在这些成员方国内市场享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既然美欧日当年签署了《议定书》,它们即使不明确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都有履行其上述国际承诺的义务。

进一步审视美欧日西方国家,此前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自相矛盾之处比比皆是,最典型者莫如美国。美国国内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者,找出的法理依据包括《1930年关税法》的六条规定——包括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中国雇主与雇员谈判工资的自由程度、中国对合资企业或其他外国投资的准入程度、中国政府对经济资源分配的控制程度与决定价格和产量的程度……但只要了解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就不难看出拿这些规定来刁难中国何其荒谬。

兑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承诺,不需要太多高深知识,只需要守信;但有些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知信义尊严,只知利害得失。而赖账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显然会有代价。中国早已是世界数一数二的进口市场,且进口增长速度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失去或部分失去这个市场的代价是什么?对比日本韩国就不难理解:日本曾经雄踞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近30年,遥遥领先于韩国,但在2013年被韩国赶超,其结果是韩国人均GDP从2000年的11948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25977美元,同期日本人均GDP从37292美元仅微增至38634美元。

不仅如此,抵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西方国家还将进一步丧失其贸易、政治谈判承诺的可信度:中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是当今世界第二,对中国的承诺都能如此赖账,对其他国家的承诺岂非更不当回事?

丧失这一可信度,将来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会延续很久时间。

来源:读懂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