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不许动,再跑就要“开枪”了!

中国买家,不许动,再跑就要“开枪”了!
2017年01月04日 10:13 海外情报社

在国内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美元大概率维持强势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资本流出规模之巨俨然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于是乎,“宽进严出”似乎成为了2017年中国资本管制的主旋律。

新年伊始,打响头炮便是一则“个人购汇不得再用于境外购房及投资”的消息,这在元旦小长假刷爆了朋友圈。

1 不许动,再跑就要开枪了!

就在岁末大家欢度新一年到来之际时,外汇局悄悄地放出发布答记者问,对购汇管理做出了详解。

据第一财经报道,新年伊始无论是手机网银、网点自助购汇机还是网点柜台购汇时,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下称《申请书》)。

申请书上明确,“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违者将列入‘关注名单’,当年及之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

此重磅消息一出,众多媒体将其放上头条,并将其解读为外管局的新政。

2以往放你一马,今后小心做人

事实上,外汇管制条例中不许海外买房其实并非新规。

今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向人民金融澄清表示,个人购汇用于海外购房并非新政策,个人海外购房及投资属于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一直以来都不能做”。

众多媒体将其称为今年颁发的“新政”,实为误读。

美国谢正权律师事务所罗厚民律师在接受社长采访时也表示:“以往个人购汇事实上也同样不被允许用以海外购房。此次不过是明文规定,但这也表示着7月1日新政实施以后,投资者海外购房走银行途径已经非常困难了。”

3新政一出 哀声一片

事实上,个人购汇额度没有变化,但对前期政策的落实进行更为细化、精确的管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一是细化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三是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比如,相比以往在手机银行或网点自助购汇机上随意勾选购汇用途即可使用5万购汇额度购汇,《申请书》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分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共9大项。每个大项后面还跟着三四条子项。

与以往不同,新年以后购汇多了“预计用汇时间”这一必填选项。

也就是说,在改进个人购汇事项申报统计后,外汇管理部门可据此加强事后核查,对有关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管理和处置。

同时,外汇局要求银行加强合规性管理,认真落实展业原则,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报告大额及可疑交易。

更重要的是,此次新规中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其中包括:

《申请书》指出,对于有购汇违规行为的个人,外汇局将会依法列入“关注名单”管理,当年及之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同时依法移送反洗钱调查。也就是说,列入“关注名单”者,此后两年都取消了5万购汇额度。

此外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八条等给予处罚。

可见,此次外汇的新年第一炮除了明文规定不能海外投资和买房,还有就是条例严控了不少。总之,汇款手续变得更为繁琐,海外买房者的汇款之路无疑难于上青天了。

这也意味着,想要海外买房和投资的土豪们,如果不走擦边球,这条路已经彻底堵死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某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很有可能会给予银行窗口指导,增加购付汇的证明资料。国家加强资本管制都不会公开表态,但会让银行来悄悄执行。据某国有银行柜台员工称,目前除了留学支付学费或境外旅游外,其他用途基本不予办理。

4寸步难行 中国买家横扫全球盛况难再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走势不断,以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投资者越来越多。

根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报告,中国买家近些年已成为悉尼、纽约地区最大的海外置业大军,在伦敦住宅市场中也愈发活跃。

还记得中国留学生加拿大买了上亿豪宅的新闻吗?

事实上,许多中国富人在温哥华通过以亲属或者公司的名义购买数百万豪宅,逃避个人收入所得税以及资产增值税等。甚至,为了遏制中国富人这种炒高当地房产的不正之风,上一年加拿大政府多次出台房屋空置税及15%的外国人购房税等政策。

2016年,爆买海外房产似乎俨然成为了中国买家的一个重要标签。而外管局这新年的头一炮,也将一些指望中国人接盘的资产打得头破血流。

一方面是移民局越来越严厉的资金证明查证,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勒紧的换汇购汇,中国百姓2017年想要走出去恐将寸步难行。

目前,央行手中的人民币存量达到了21万亿美元,但外储仅3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贬值预期依旧强烈,那么居民强劲的购汇及境外汇款需求会更加旺盛。

罗厚民律师在谈及此新政的影响时,也表示:“虽然在操作上麻烦,但是短期可能会刺激人们加速移民。”

而著名财经作家叶檀撰文认为,适当的管理是必须的,也支持现在的央行举措,否则外汇储备支撑不了多久。但从长期来看,保障本国居民的财富、维护货币信用,才是根本。否则不过是地下交易成本变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