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崛起、汇率继续跌明年买什么首席们告诉你

​股市崛起、汇率继续跌明年买什么首席们告诉你
2016年11月20日 20:44 证券时报

作者: 方海平

2016年只剩下最后一个多月,年关交接,投资者和分析人士均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年市场的变化以及明年的趋势。11月18-19日,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十多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和首席策略分析师发表了他们对今年和明年的市场走向的看法。

证券时报记者从会议以及对其中部分专家的采访中发现,这些投资者和分析师们对市场明年走势以及投资机会的看法出奇地一致。大家均认为,持续多年的市场模式正在发生转换,通胀将继续回升,股票市场成为最被看好的资产配置,债市则遭到极其一致地看空,人民币汇率在明年仍然会保持下跌趋势,商品市场尽管今年已经出现几轮大涨,但是并没有见顶,后续仍有上涨机会。

关于股债汇

过去数十年中各类资产收益数据显示,债券的表现远远超过股票,而且有差不多5倍的差距。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灏认为,债券是个逢低买入的品种,这说明在过去几十年里做投资根本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中国债券投资者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很可能进入了一个模式转换的阶段。

绝大部分人都明确表示出他们对2017年股票市场的看好,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A股市场明年会出现“健康牛”。经济增长致企业盈利改善,货币政策中性保证了利率不会改变,长期经济拐点的出现(创新创业、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驱动),这几大因素作用下,中国股市会出现一波健康的牛市。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目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等对股市的边际影响较小,而企业盈利改善则在短期内不会被证伪,房地产限购和资本外流的严格控制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相对于房地产、期货和债市,股市的吸引力相对更高。关注周期和消费类两条主线上的股票。

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A股目前的估值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相对于其他市场来说并不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表明,A股市场一定存在一些被低估的股票。

“跷跷板”另一边债市的“命运”则要悲惨得多,从市场分析师们的预期来看,债市似乎会在2017年进入一个黑暗时代。在预期经济企稳、通胀回升、货币政策趋紧以及股票市场向好的背景下,邓海清、华创证券屈庆等都明确表示债市将变得更加困难。

分析师们对人民币的走势预期也很一致,即汇率在明年将继续贬值。洪灏对记者表示,预计人民币明年会贬值到7.5左右;美国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莫恒勇也表示,人民币今年年底贬到7是很有可能的,明年贬值5%到7.35也是大概率的事。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这么高主要是因为,首先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烈,其次川普当选给人民币带来压力,最后,2017年年初,个人购汇5万的额度又将再度开放。

关于全球经济、通胀和政策

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企稳复苏迹象,CPI走高,PPI由负转正。多数人认为通货膨胀的回升在明年会继续下去。

管清友指出,目前经济体中微观环境正在改善,从其上半年与下半年的调研情况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已经从中上游的价格逐渐向下游传递,经济的改善程度超过市场预期。

从容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春艳表示,经济复苏、商品价格回升的情况在2017年还会持续,因为这次经济的温和复苏带有结构转型的背景,并不是很多产品都受益,另外产能出清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与此相应的是,多数人都认为,商品市场明年还会继续走强。洪灏表示,今年大宗商品的调整主要是前期涨得太快以及监管政策的影响下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来看,大宗商品的行情并没有走完,明年还有涨幅。陈春燕认为,2016年最优的资产配置是商品,2017年看上半年的话,商品也是比较好的机会。

对此,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对通胀持谨慎看法。PPI不会太高,中枢会高于今年。通胀明年一季度会达到一个最高点,二季度有所放缓。“从市场来看,后期整个经济复苏的强度将比9月份、10月份更高,但是我们偏谨慎,因为目前整个经济还是在一个复苏脉冲之中,强度未必会高于前期。建议从前周期产品逐步向后周期转移。”他还认为,到目前这个阶段,去产能以什么样的力度推进,相关政策是值得重新思考和商榷的。

从出口到房产,再到基建,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明年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取代房产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撑。但是受制于财政资金收入减少和财政赤字,预计监管层会打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渠道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债务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胡伟俊并不觉得中国的债务和房地产有很大的泡沫危机和风险。中国债务有其特点,就是绝大多数债务都是国有企业部门,而不像其他市场那样在民营企业,市场崩盘的情况在中国不会出现,债务问题关键在于资源错配,没有把资本配置到产出最高的地方,长期来看,债务问题不会导致债务危机,而是会导致潜在增长率会不停地下行。

对于特朗普的政策,多数人认为不需担忧,财政、贸易等方面的激进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很多人表示怀疑。但是美联储12月份加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莫恒勇对美国明年的经济非常看好,他指出,美国危机之后去杠杆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目前家庭负债率很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下降,银行坏账很少资本充足率很高,预计明年会取得2.2%的经济增速。

经济学家们对于目前出现的流动性拐点也持较为一致的看法,即全球央行已经不太可能继续全面宽松下去。有人指出,在美联储12月份加息之后,最迟在明年下半年,欧洲央行等也会将加息提上议程。

关于投资建议

在目前的市场大背景下,复星集团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韩同利对投资者提出一些具体的投资建议,他表示,全球开始进入制度性拐点,赚钱越来越难;其次,投资者对于负债端的管理比对资产端的管理更重要,节奏转换太快,做投资最好能使用稳定的穿越周期的资金;另外,他建议投资周期要缩短,买来拿着不动就能赚大钱的资产越来越少,周期至少应该缩短到6个月,去重新审视整个市场主题是否有变化;最后,波动太大,要慎用杠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遇仍然存在,他认为明年可以在以下几点中去寻找投资机会:市场高波动率提供的机会;比较看好商业银行缩表抛弃的资产;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如物业、股票等;政治稳定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甚至肯尼亚等;中国的投资机遇在于寻找高势能板块,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领域。

渤海资本投资总监、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如果发生黑天鹅使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建议买被错杀的白马股,而不是捡跌幅最多的,这种股票是高风险的,但回报却并不高,特别是风险调整过的收益并不好。

一些专家明确指出看好港股市场,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分析师胡文洲就指出,主要是因为港股的估值一直较低,而沪港通开通之后,对港股的估值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后期深港通的开通也会带来利好,南下的资金将继续增加。另一方面,欧洲市场风险点的增加也对港股形成明显利好,这从英国脱欧公投以来流向港股资金增加中就可看出。

与看好美国经济相应,很多人对美国股市也持乐观态度,洪灏认为,美国科技类的股票值得关注。针对有些人对于川普上台可能会影响科技类公司的观点,他表示不太可能。

对于2017年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最大的风险仍然来自政策的不确定性,管清友表示,从今年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包括政策制定者们都没有预料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来看,很多人对未来的市场预期太过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应该保持冷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