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沪港通跨境操纵案告破,幕后推手是这样干的

首例沪港通跨境操纵案告破,幕后推手是这样干的
2016年11月20日 20:49 证券时报

作者:江聃

上周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通报唐某博等人借道“沪股通”交易机制反向操纵A股的新型操纵市场案件。业内人士表示,在深港通进入倒数读秒阶段,首例沪港通跨境操纵案告破,对不法分子起了很大震慑作用,击中了市场乱象的“七寸”。

被罚者系证券市场操纵“惯犯”团伙

相关资料显示,涉案人员系证券市场惯犯。从证监会通报内容来看,2010年以来,唐某博及其家庭成员唐园子(其胞弟、多年证券公司从业经历)、袁海林(其表叔)等人曾先后数次被中国证监会行政调查。从处罚结果来看,2012年10月、2015年,该团伙先后被处以顶格罚款。

通过梳理对这些案件的追查过程发现,以唐某博为首、以其亲友唐园子、袁海林等人为核心成员的违法团伙分工明确,控制使用近百个以他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进行股票操作并频繁换仓。

据相关办案人员介绍,2016年年初,交易所监控发现,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成交明显放大,股价涨势明显高于上证综指涨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显示,来自香港的证券账户与开立在内地的某些证券账户相互配合,频繁自买自卖、高买低卖,连续拉抬后反向卖出,有操纵市场的重大嫌疑,沪港通开通以来首例跨境操纵线索浮出水面。

根据调查发现的蛛丝马迹,中国证监会一举查获唐某博伙同多名家族成员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以本人和他人名义开立证券账户、内外配合,实施跨境操纵的违法事实。经查,唐某博等人涉嫌操纵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交易金额近30亿元人民币,获利4000余万元。证监会同步查实了唐某博等人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涉嫌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其他5只内地股票,非法获利近2.5亿元的违法事实。

“市场操纵行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营造虚假的市场供求关系和证券期货价格,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既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破坏了市场秩序,又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这种行为是以损害多数人利益为代价,为少数人换取不义之财,是一种肆无忌惮的掠夺。”一位不愿表明身份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唐某博等人多次、反复在境内或跨境实施操纵市场行为,情节恶劣,行为嚣张,一直是中国证监会近年重点持续监控、多次严肃查处的违法对象之一。

五大手法成操纵股价“杀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证监会共计公布了对140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其中,23宗属于操纵市场。纵观这些违法案件,五大特征成为市场操纵“杀器”。

“杀器”之一,是将一种或多种传统操纵手法与新产品、新业务、新技术、跨市场、跨边界等新事物、新情况相嫁接,导致操纵形式不断翻新,取证、认定难度前所未有。

从中国证监会查处的案件来看,金建勇融券做空“国海证券”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据了解,金建勇通过开发使用快速交易软件,雇佣交易员,在2015年6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利用融券交易T+0日内回转机制,集中持股优势大量连续交易“国海证券”,加剧市场空头气氛,制造短时间内多空力量失衡,引发投资者恐慌性跟风抛售,强化了“国海证券”证券价格的下跌趋势,打压股价得手后,随即以低价反向买券还券,获利44万余元,对市场秩序与信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杀器”之二,是不少个人大户操纵手法凶悍,在敏感时点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部分被查处的“超级散户”沉浮股市多年,投资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如当年宁波敢死队四大操盘手之一的马信琪、私募明星叶飞、牛散肖海东等,操纵手法异常凶悍,操纵股票涉及多只走势诡异的“妖股”,引发市场极大关注。

以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马信琪为例,他在2015年7月31日多次大笔申报买入后快速撤单,以不成交或少量成交的方式拉抬“暴风科技”股价,随后快速反向卖出之前持有的部分股票获利。

“杀器”之三,是操纵行为人利用融券、场外配资等杠杆融资撬动巨额资金,放大违法收益,案件罚没款金额随之屡创新高。以伞形结构化信托产品为例,融资杠杆效果明显,可以形成相当突出的资金优势,其被利用进行市场操纵的案例并不少见。这类案例的典型就是中鑫富盈、吴峻乐合谋操纵特力A、得利斯股票价格案。

“杀器”之四,是有的私募基金、咨询机构和人员与上市公司内外勾结,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操控信息披露节奏和内容,滥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破坏投资者信心。比如,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时任宏达新材董事长、总经理、实际控制人的朱德洪与上海永邦合谋,利用信息优势连续买卖、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影响宏达新材股票交易价格。此外,上海永邦还利用资金优势连续买卖、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影响金禾实业股票交易价格。

“杀器”之五,是通过本地或跨境程序化交易高频双向申报、频繁撤单甚至自成交,滥用技术优势操纵市场破坏市场公平。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程序化交易具有频繁申报等特征,产生助涨助跌作用,特别是在股市大幅波动期间对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

为即将开通的深港通起到“示范”和“警示”效应

在中国证监会高压打击态势之下,一系列案件的当事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通过对公开信息进行梳理发现,操纵市场的执法领域已经广泛涵盖主板、新三板、期货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等,已处罚案件中不乏手法典型、模式各异的标杆案件,其中裹挟着隐秘庞大的伞形信托账户体系、翻新演变的操纵手法、成倍的资金杠杆、巨大的获利金额。有关监管部门人士表示,这些案件背后始终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中国证监会依法、从严、全面反操纵的监管执法理念,净化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信心。

“中国证监会近期查处的一系列重大违法案件,令人影响深刻,对不法分子起了很大的震慑作用。”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Tom Atkinson表示。

而唐某博等人操纵市场案系中国证监会成功查处的首起不法投资者绕道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借道“沪股通”交易机制反向操纵A股的新型案件,是监管部门有效应对执法新形势的成功案例。本案揭示出在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违法违规呈现跨境、隐蔽、复杂的趋势。

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操纵市场一些新特点的出现,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执法面临的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这就对监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迫切需要监管层加强对这些行为的打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的合作。严打操纵市场行为,这才击中了市场乱象的“七寸”,不光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维护市场的“三公”,同时还有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从中国证监会通报的案例和数量来看,表明中国证监会打击资本市场恶性操纵案的力度在加大,效率也在提高。他建议中国证监会效仿中央反腐“打老虎”的做法,加大打击力度,净化资本市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