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蚊型楼”均价堪比豪宅?或为楼市见顶信号

香港“蚊型楼”均价堪比豪宅?或为楼市见顶信号
2016年12月29日 19:47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 吕锦明

虽然香港特区政府在近年来对楼市调控不断“加辣”,但香港的楼价却仍是一路高歌猛进,这让不少香港市民尤其是希望实现首次置业的年轻一族只好望楼兴叹。而与此同时,随着楼市调控“辣招”日见成效,一些开发商在感慨生意难做之余,开始在楼房单价和总价上“花心思、动脑筋”,推出新建楼宇的面积越来越小,近期香港的楼花市场上就不断涌现出俗称“蚊型楼”的开放式住房单位。值得留意的是,这些“蚊型楼”的总价格看似不高,但如果按均价计,部分可能比豪宅还贵!

这个现象引发香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议,有香港地产业界专家指出,“蚊型楼”近期大行其道,实际上是开发商为促销套现使出的伎俩,这可能是香港楼市见顶的一个信号,提醒相关各方这一趋势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危及香港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因此建议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为这类“蚊型楼”设限并加强监管,以防止香港楼市继续畸形发展。

“蚊型楼”快速冒起 单价比肩豪宅

自从港府加强督促开发展商要大力兴建绿色环保楼宇,增加环保露台、空中花园、加厚房屋墙壁等环保和绿化功能用途,同时规定开发商要用实用面积推售楼盘以保障消费者后,有部分开发商开始琢磨“奇招”,在楼花市场推出“蚊型楼”,但是如果按实际均价计算,有的“蚊型楼”的单价甚至比豪宅还贵。

所谓的“蚊型楼”,即是没有房间间隔的开放式户型单位。

据香港地产中介人士介绍,日前在香港屯门推出的一个“蚊型楼”,最小户型面积为228平方英尺(约合20多平方米),开发商声称“参考学生宿舍而建”;另一个位于跑马地的项目,其“蚊型楼”撇除厨房、厕所后的实用面积只有60多平方英尺(不超过6平方米)。

香港智库“团结香港基金”日前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估计自2016年起至2019年,实用面积小于200平方英尺(约20平方米)的单位每年平均约新建1100个,相当于2015年全年总量的12倍;最近4年里“蚊型楼”的总量,则相当于香港同类单位总存量的48%。香港“蚊型楼”大行其道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楼市畸形危及香港社会长远发展

实际上,许多香港市民对“蚊型楼”持否定态度。

“目前的楼市发展很畸形,100多平方英尺(大约10平方米)也就只有一个车位那么大点儿地方,这根本不是给人住的!”作为“中环白领”一族的Wendy坦言,“让我买这种房子?那还不如直接睡在车里呢!除非你要的生活就只有上班和睡觉。”

同时,也有香港市民对“蚊型楼”的快速冒起感到很无奈。“没办法啦,现在香港的楼价那么贵,要是能买到一个面积小一点的单位来住,总比没得住要好一点吧。”做保安的阿聪叹息道。

“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曾维谦表示,近年来香港填海和新市镇发展较少,地皮供应的不足也限制了住房单位面积,结果对香港居民的生活素质将产生负面影响。他认为,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不应只追求楼房建设数量的达标而忽视业主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建议应对“蚊型楼”的楼面面积设置下限。

曾任香港长远房屋策略委员会成员的经济学者关焯照认为,“蚊型盘”可能导致青年结婚及生育意欲降低,从长远看,会影响香港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例如,会影响到香港市民的结婚、生育、离婚等情况。我认为,‘蚊型楼’的出现引发社会出现的中长远问题,要比现在楼市供应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专家学者呼吁为“蚊型楼”设限

究竟“蚊型楼”适合居住还是适合投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非典型户型”引发的问题远超想象。

有专业测量师指出,由于这类户型采用开放式厨房,还要加建花洒、警钟等消防设备,因此住户需要额外支付一笔保养费用;另外,由于洗手间面积太“迷你”,甚至没有通风设计,还会造成卫生问题;此外,一幢大厦被分割成多个“蚊型单位”,业权分散,一旦要进行大型维修或进行维权,成立业主法团的难度会很大。

香港仲量联行董事总经理曾焕平认为,这种“蚊型楼”绝对不适合作为“上车盘”(即性价比高、总价合适年轻人首次置业的楼盘),“由于蚊型单位的用途受到诸多限制,一旦楼市出现逆转,想要转手业也很困难,因此置业者入市前要考虑清楚。”他建议香港的年轻人置业时,可以优先选择位置稍偏远,但至少有一房的单位。

针对“蚊型楼”快速冒起并引领香港楼市朝一个非健康形态发展,关焯照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应为新建住宅设单位面积下限,例如:设定面积下限在200-250平方英尺之间等。

不过,港府屋宇署在回应媒体查询时表示,目前香港暂时还未有住宅面积下限的要求,强调所有符合香港《建筑物条例》的建筑方案都会获批。

香港楼市或出现见顶信号

曾焕平说,在特区政府推出双倍印花税、香港金管局收紧按揭成数后,在促销和套现目的驱使下,开发商推出总价低、均价高的“蚊型楼”来面向负担能力比较低的首次置业者。但他提醒说,这可能是香港楼市崩盘的一个信号,“在过去数十年,在香港楼市要大跌前,都会出现地产商将住宅、写字楼单位等切割成细小单位抛售的现象,这次‘蚊型盘’的涌现可能是另一次楼市大调整的警号。因为开发商发现楼市卖不动了,就开始琢磨把面积变小,看上去总价好像便宜了一些,但是这对香港楼市有深远影响。”

嘉里建设执行董事朱叶培表示,今年香港新楼盘供应较多,对二手楼价有一定压力,而未来“蚊型楼”市场的发展更需要高度关注。朱叶培认为,中小型及豪宅市场仍有稳定的需要,不过近年来蚊型新盘供应增加,多个项目更是有价又有市,“‘蚊型楼’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够持续?这会成为一个疑问。”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讲师梁玉萍分析称,目前蚊型私人楼房有一定市场,因为年轻人“上车”心切,只要成交价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就会入手,而不考虑均价是否划算。谈及对于“蚊型楼”折射出的香港楼价高企、港人难以安居的问题,她认为,归根究底是土地问题而令部分香港市民未能安居,“香港特区政府有责任推出更多土地发展更多居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