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IPO口子,堵住再融资漏洞(二黑来信)

放开IPO口子,堵住再融资漏洞(二黑来信)
2017年01月21日 18:32 证券时报

作者:贾壮

小雅:

见字如面。

大多数创业者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上市公司,在首次挂牌的仪式上,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同庆丰收的喜悦,共享无上的荣光。然而,通往IPO(首次公开发行)的路上荆棘密布,稍不留神就会功亏一篑,一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上市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回忆起心酸往事不禁潸然泪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在这位企业家眼里,其他困难都还好办,就是IPO的时间窗口时开时合实在是难以应付,什么时候发行股票、以什么价格发行之类的问题,都不能由自己决定。

今年以来,IPO节奏有所加快,每周大概有10家左右企业获准发行,打新收益率随着IPO数量增加持续回落。与此同时,二级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轮番下跌,那个消失已久的声音再度响起——扩容速度应该放缓了。这种声音大家都很熟悉,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历史上,先后有9次暂停IPO,理由多是为了保持二级市场稳定。最近一次是2015年7月为了应对股市异常波动而暂停新股发行,4个月后才重新启动,2012年11月那次暂停发行,时间更是持续了一年多。叫停容易重开难,每次重启IPO都是要在方方面面做足铺垫,今天有600多家IPO企业在排队,与之前频繁暂停IPO和多次财务检查不无关系。

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现象,投资者一方面对新股趋之若鹜,热衷于打新和炒新,另一方面又对市场扩容谈虎色变,IPO节奏稍微加快一些,舆论上就会给监管层施加压力。回顾IPO市场这些年的开开关关,似乎在发行节奏和市场走势之间找不到特别明显的对应关系,市场环境不好了,有没有IPO都一样下跌,市场进入牛市了,IPO数量高到天上也按不下牛头。由此可见,市场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以行政之手干预发行节奏非但不能熨平市场波动,反而会破坏市场自身生态,造成IPO“堰塞湖”的问题。

调整发行节奏的任务,应该交还给市场,当然前提是市场的改革要真正到位,制度建设要跟得上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的一番表态,把话说到了点子上,“目前A股市场还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还是很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排队不应该这么长,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改革的任务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市场的力量越强越好,行政干预越少越好。等到烂公司可以随时被清理出去,差公司多低的价格都卖不出去,扩容节奏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

很多公司削尖脑袋要挤进上市公司行列,除了企业家要给自己的初心一个交代之外,还是因为上市之后可以获得再融资的资格。大家都把焦点放在聚光灯下的IPO,其实过去一年再融资才是股市真正的“出血点”,这从数量上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数据显示,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优先股、配股和可转债等方式,合计再融资规模接近两万亿元,是同期IPO融资规模的10倍。在两万亿元的再融资中,定向增发所占比例达到85%,各路资金蜂拥进入定增市场,以折让价获取定增份额,然后在二级市场高价抛售获取巨额利润。面对汹涌的再融资浪潮,去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收紧政策,对于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等行为予以限制,另外还严格控制跨界定增、虚拟产业定增等行为。

IPO像是个鲤鱼跳龙门的过程,只要跨过了这道门槛,就进入了融资特权俱乐部,再融资可以顺风顺水,大量优质企业首次发行不得其门而入,大量资质平平的上市公司却能巨额再融资,这本身就是资源的严重错配,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中国证监会周五表示,“现行再融资制度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逾十年,有必要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予以优化调整。总体考虑是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官方表态听起来比较拗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后上市公司不能随随便便通过定向增发玩欺骗股民的资金游戏了。

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愿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咱们鸡年接着聊。

二黑

2017年1月21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