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次新股成少有亮点:任性背后暗藏一玄机

新股次新股成少有亮点:任性背后暗藏一玄机
2016年06月23日 22:07 证券时报
导读:近期新股和次新股疯狂背后,到底蕴藏何种玄机?

进入6月以后,市场再度陷入调整,重组、高送转、锂电池、OLED等前期火热的概念陆续熄火,市场热点乏善可陈,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股、次新股仍能一枝独秀,逆势逞强,成为6月市场少有的一抹亮色。

新股和次新股为何如此“任性”?

统计数据显示,在6月以来涨幅居前的30只个股中,2016年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合计就占了16席,占比一半以上。此外,还有多只2015年上市的次新股也入围涨幅前三十榜单。如此强势,原因何在? 

 

A股向来有炒新的习惯,在僧多粥少、新股发行市盈率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新股遭到爆炒因而很好理解,但次新股亦反复走强,不得不说与以下几个因素有莫大的关联:

A、新股热带动次新股热

以新股挂牌时间计算,今年前5个月共有48只新股上市,平均每个月接近10只。然而截至6月23日收盘,6月以来仅20多天的时间里,已有8只新股上市交易;另外,自6月6日以来,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一到两只新股申购。由此可见,新股发行上市速度近来可谓有增无减。

由于近年来发行的新股以中小盘为主,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上严守了23倍的红线,而同期二级市场中小创市盈率通常远高于此,给新股留下巨大炒作空间,新股上市以后通常呈现连续封板态势,在资金的热捧之下,一段时间后其股价反超同行业其他老股股价。

与此同时,新股上市热对次新股热提振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上其他热点纷纷退潮的同时,新股持续演绎疯狂,恒泰实达、天顺股份等多只新股上市已接近20个交易日封住涨停,掀起新一波新股连续涨停热潮。由于新股和次新股很多时候无明显界限,新股炒作的热潮容易向次新股延伸。

相较于其他股票,次新股自身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上市时间不长,资金盘口不复杂,套牢盘较小,一年内无解禁压力等。另外,次新股短期内存在业绩地雷的概率小,且通常存在高送转预期。这一切都使其更容易受到资金追捧。

B、重组收紧使得市场缺乏重量级题材 新股和次新股成首选替代品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重组、借壳的态度明显趋严,以往屡屡被市场炒作的重组题材骤然降温,使得市场缺少了一重要炒作题材。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重组、借壳等的监管明显趋严,这一形势自从4月底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

4月29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经营性资产”的相关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明确。在规定出台后,多家公司因此项规定终止重组。

5月11日,市场传言证监会叫停涉及互联网金融等四行业的跨界定增,虽然证监会发言人此后澄清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无变化,市场仍旧风声鹤唳。

6月1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提高借壳门槛,限制炒壳。

6月22日,有市场传闻称证监会已启动对并购重组的调查,对已完成的并购重组未实现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查。

重组题材向来为A股市场最有分量的题材之一,炒作频繁,也最有号召力,且通常能穿越牛熊市。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就是因善于捕获重组股,其管理的基金业绩连续多年成为公募界冠军。

而随着重组政策的收紧,A股市场重组题材也连带受到打击,市场由此少了一个重要题材,在此情况下,资金转而追逐其他有限的题材也就不足为奇。

C、大盘陷入调整 资金抱团取暖

自4月中旬以后,A股总体陷入调整,持续性的热点题材大幅减少,市场赚钱效应随之逐渐消退,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容易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而新股和次新股因其自身优势容易成为首选炒作目标。

次新股的疯狂意味着什么 需要防范纠偏风险?

一般来说,新股和次新股表现亦受到大行情影响,相较于熊市时,新股和次新股在牛市时表现更佳,新股次新股行情的冷暖同大盘走向基本同步,这一特征自2015年新一波牛市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过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次新股表现明显与大盘脱节,径自上行,同期大盘则持续在低位徘徊。

有市场分析人士通过研究历史数据指出,在次新股历次疯狂过后,往往意味着市场风险的到来。

而随着次新股的疯狂,估值亦已经大幅提升,相当数量次新股泡沫已经凸显,在A股前景仍不明朗的当下,严重背离或导致纠偏动作出现,这种情况下,亦需要防范疯狂过后,相关次新股价值回归的风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