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规震落大盘:限制股票投资比例影响到底有多大?

银行新规震落大盘:限制股票投资比例影响到底有多大?
2016年07月27日 22:12 证券时报

7月27日,一则有关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消息让整个A股市场不安宁,上午A股收盘前即出现快速跳水走势,午后的跌幅甚至一度扩大至超过3.5%。

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尚未定稿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点击文末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征求意见稿)文件显示,相较于2014年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此次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资质实行分类管理、对所投资的特殊目的载体对接的资产进行限制、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等均是新提法。不过,目前征求意见稿尚处于讨论阶段,并未最终确定,有传闻称正式版本预计10月份左右对外公布。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困境凸显,负债端成本难以快速下降,资产端投资收益却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如果监管新规又在准入门槛、业务类型、投向方面给出更严格的监管,势必会降低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以及银行的价差收益。但对监管层来说,虽然此份流出的文件并非最终定稿,但透露出了金融降杠杆行动升级、防范交叉风险的监管思路。

非标资产不能对接资管计划:主要影响基金、券商

实际上,虽然此前有媒体报道过新的银行理财监管规定会对银行理财业务资质实施分类管理,以及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但这两项并非真正的新变化,此前监管部门也都单独提出过。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对比2014年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新调整的文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所投资的特殊目的载体对接资产进行限制。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投资的特殊目的载体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符合银监会关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相关监管规定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投资计划除外”。

根据文件定义,特殊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和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也就是说,非标资产若要对接特殊目的载体,只能是信托投资计划,其他形式均被禁止。

这一条的影响可能对银行来说并不大,但对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的冲击则颇为强烈。一国有大行资管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整体看,银行理财(尤其是大型银行)还是以通过对接信托投资计划来投资非标资产为主。“走信托通道一直是传统主力,银行也都用惯了,只是后来资管计划等通道费用更低,才陆陆续续有银行通过资管计划投资非标资产”。

对于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禁止非标资产对接资产计划就意味着将失去一大笔业务收入。北京一基金子公司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管理的资管计划规模上千亿,赚钱的资产基本全是非标。“虽然我们也和银行理财合作,做投资标准化资产的资管计划,但基本就赚万分之五的通道费;但如果是非标资产,管理费就可以达到千分之二”。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非标资产不能对接资管计划”这一条的最终能否落地执行仍存疑。北京一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不论是信托计划,还是券商资管、基金资管都需要消耗公司净资本,按照目前信托行业的资本金规模,恐怕也很难承接所有的银行理财非标资产,因此即便这个政策落地,对存量的非标资产应该不在适用范围内,只可能对增量部分进行限制。此外,如果银行理财的非标资产采取先对接信托,再对接资管计划的多层嵌套模式,也可规避这一政策要求,这就要看最终落地的征求意见稿中是否会对限制资管嵌套层级作出明确要求。

但不论这一政策会对各市场参与机构造成何种影响,对监管部门来说,设置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防范交叉风险,落实穿透式监管。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称,相比于券商资管计划,信托与银行同属银监会监管,监管层相对容易识别信托计划持有的非标资产;若穿插券商资管通道,监管层对底层资产识别难度增加,此举主要是为了将底层资产摆在台面,让监管层看得更清楚。

银行理财投资股票将设限?直接冲击较小 主要影响心理预期

今天有市场传闻称,监管部门考虑对银行理财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设置比例限制,这一传闻导致今天上午A股收盘前大幅跳水。实际上,尚未定稿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对权益类资产投资设置比例限制,而目前能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和机构客户的产品,普通理财产品并不能投资权益类资产。

招商证券首席金融业研究员马鲲鹏称,目前并未直接限制权益类资产占理财比重,对股市直接冲击有限,但对预期影响较大:理财投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定增、打新、配资、产业基金、两融受益权等,权益类资产占理财总规模(23万亿左右)预计在10%以内,其中大头是定增和打新。这次的新规把大量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拒之于权益类资产门外,从风险防范的审慎性角度是正确选择。但是,由于近大半年来理财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最活跃的都是大量小银行(尽管体量占比并不大),大中型银行相对审慎且风控严格,小银行理财资金配置权益资产受限后,对入市资金边际变化上的预期将产生较大影响。

有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若真的考虑对此设置投资比例限制,也是因为最近的“宝万之争”引发了对银行理财监管取向的调整。以宝万之争为代表,一些银行的理财资金通过多环通道设计,实现了规避监管,最终使得资金用于购买二级市场股票。宝万之争对业务监管带来的争议,会让监管部门更加强化银行理财的穿透管理,在总量或比例上控制高风险资产的投向。

此外,在银行理财资金的托管上,文件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少银行业人士反映,这一条容易被忽视,但对银行现有业务影响较大,不仅会影响本行收入,托管账户的迁移、系统的对接等方面都消耗不少成本。

证券时报网是《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追求权威、重磅、独家、实用。证券时报网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并附二维码,未经授权禁止擅自更改、删减,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微信ID:wwwstcn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