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只许险资买A股?上市公司也在投险企(名单)

谁说只许险资买A股?上市公司也在投险企(名单)
2016年08月17日 21:37 证券时报

作者:胡华雄

导读:谁说只能是保险公司敲上市公司的“门”,上市公司就不能入保险公司的“室”?

在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安邦、生命人寿等保险资金横扫资本市场,频频“敲开”上市公司大门之际,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瞄准保险这一香馍馍,纷纷通过设立、参股乃至举牌、控股等多种形式涉足这一行业。

1、至少20家上市公司通过新设方式进军保险 新型保险成香馍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2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参与设立保险公司(保险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新设或筹建的保险公司(保险组织)中,定位于新型保险业务的占到了一半以上,其中以近年来兴起的相互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为甚。

近年来有多家上市公司投身设立相互保险组织的热潮中,在今年6月27日,保监会一次性批复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等3家相互保险组织的筹建申请。

据公开信息,上述3家相互保险社至少吸引了7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国金证券、腾邦国际、汤臣倍健、新国都等4家上市公司参与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的发起设立,永泰能源、九鼎投资、键桥通讯等3家上市公司参与了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的发起设立。

相互保险在我国是一项相对新颖的保险组织形式。2015年1月23日,保监会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标志我国相互保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另外,相较于人寿保险,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出对健康保险的兴趣,尽管二者同属于人身保险的范畴。

如拟参与设立阳光融和健康保险的东软集团就表示,一方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居民健康需求的提高,健康保险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控费等多方面需求也对健康保险公司的运营提出更高要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医疗大数据、医疗精确管理来支撑健康保险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健康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

总体上,东软集团认为,设立健康保险公司能与东软拥有的医保控费、保险精准定价、慢性病管理与疾病预防等医疗健康业务形成互动,推动东软大量优势业务的价值实现。

数据还显示,今年以来,提出设立传统寿险和财险的上市公司也不少,但绝大多数尚未获得保监会的批准。 

 

2、多家上市公司直接参股保险公司

由于目前A股上市保险公司仅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西水股份等5家,A股上市公司中直接持有上市险企股权的情况并不多见,目前成为其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情况更没有,前几日举牌新华保险的信息披露义务人之一的复兴国际为港股上市公司。

相较之下,A股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险企的情形就较多。据Wind数据,算上今年中报和2015年年报,若其后相应持股未发生变动,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险企的股权。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险企基本上属于广撒网的形式,所参股的险企既有传统的财险和寿险公司,也有再保险、保险经纪等业态的公司,还有保险控股集团,分布上比较均衡。

某些保险公司受到多家上市公司青睐。如华泰保险2015年报时就在深圳能源和中国建筑的持有名单之列,到了今年中报,则又新增加了宝新能源。

另外,部分上市公司手上持有股份的险企不止一家,如根据2015年年报,中国建筑不仅持有华泰保险1.50%的股份,还持有长城人寿1.30%的股权。

3、杀入保险行业 上市公司意欲何为?

有分析认为,降低融资成本、分享保险行业红利可能是上市公司投身保险业的主要原因。

目前保险牌照仍可谓是一张金字招牌,除了保险业市场前景广阔,能为相关投资主体带来丰厚经营利润外,近年来以安邦、前海人寿、生命人寿、恒大人寿为代表的多路保险资金能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频频举牌,也使得保险牌照的吸引力大增。

根据近期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的数据,由于受资本市场一季度快速下挫和费用上升影响,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经营效益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但较一季度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812.82亿元,同比增速仍高达37.29%,这表明国内保险市场实质上仍处于高速扩张之中。

而另一方面,最近两年来,诸多原本经营实业的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借助保险经营,聚拢巨额资金,再利用一定杠杆,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最终亦达到获取巨额收益的目的,如原本主营为地产的宝能系在设立前海人寿后,资金实力大增,最终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证券时报网微信公众号:wwwstcncom 

下载 证券时报APP ,了解更多财经资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