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面前,我看到了金钱的力量

在医院面前,我看到了金钱的力量
2016年09月14日 09:24 保险那点事儿

当一个人生活遭遇到困境的时候,他需要亲人的帮助和鼓励,他也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只要不涉及到最危难的生死,金钱可以起到足够强大的力量,帮助人走出困境。

就好像生病这件事,不怕治不好,怕的是治疗不起。没有经济支持的代价往往很残酷,要么病人好得很缓慢,身体承受很重的痛苦,要么失去好的最佳的治疗时机被动接受死亡的安排。

在医院的时候,我时不时从做护士的表妹口中听到一个个无力救命的悲伤故事。

这次我妈生病,我坚定了两件事情:一是坚持商业保险,二是坚持理财投资

1 坚持商业保险的投保

商业保险中首要考虑的不是年金,不是意外险,而是重疾险。倘若一个投保两三年的中青年得了类似我妈这类的轻疾,一来有保险赔偿,二来会豁免后面十几年的保费,三来老年若得了重疾依然会获得几十万的赔付。

虽说没有人希望买了保险就得重病,但当前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工作环境的紧张,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变得很糟糕,商业保险是对生命风险的一种对冲,也是一种经济上的补偿,值得所有人重视。

在看似漫长的生命之路中,可怕的疾病总是来得疾风骤雨,让人措手不及。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它,就要承受精神、肉体以及经济上的三重伤害。这时候,哪怕能够在经济上有一丁点的支持都是对生命的爱护。

这就是重疾险要做的事情。

有朋友上周留言咨询我“是否有必要为五十多岁甚至更高年纪的父母购买重疾险”。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咨询了保险业工作的朋友,从他们角度来看,父母年迈后购买重疾险的性价比非常低,一来长辈能购买的保额很低,二来每年缴纳的保费非常高,三来还要承担一个提前退保将会损失大笔本金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看,50岁以上的父母购买重疾险,还不如去银行做定存,或者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那么父母该如何保障呢?我个人有三个建议:

第一,重视父母定期检查,最好去专业的体检中心进行老年人(分男性女性)专项检查,机构会根据身体状况、工作生活状况搭配合理的体检项目。费用上的确要比普通常规体验贵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健康安心比价格低廉更加重要。

第二,看好父母的养老钱,不要被欺诈电话骗了,养老节目骗了,走过路过的养生机构骗了。帮助他们把养老钱放在相对稳妥安全的银行储蓄产品,债券产品中。

不能自己拿着父母养老救命钱玩高风险投资理财,还美名其曰为父母养老钱增值,这是非常不孝顺、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儿女自己争气些,好好挣钱,好好工作,做好开源节流和理财投资规划。一方面可以补充父母未来的养老医疗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宽慰父母的心,至少他们不需要在年老的时候还需要掏钱倒贴儿女生活费,或者给儿女钱抚养下下一代。

2 坚持理财投资之路

我并不认为唯有爱才能带来幸福,也不认为唯有孝顺才能给予关爱。金钱同样可以带来幸福和关爱,甚至可以说是保障幸福和关爱。

我见到过很多例儿女孝顺但没有钱,带着年迈的父母过着凑合的日子,当父母生病的时候,除了借钱还是借钱,根本无法给父母良好的治疗条件。

试问,没有经济支撑的爱和孝顺能起多大的作用?

想想,五六十年代出身的这一代人,操了一辈子的心,他们还需要拿出为数不多的养老钱来为孩子凑首付还房贷,甚至自己还要打工帮助孩子补贴家用。当叔叔阿姨们生病住院,急需用一大笔的时候,连房子首付都挣不到的儿女们,又有多少人可以尽全力给父母最好的治疗呢?

在家族中,我亲历过某位远亲啃老一直啃到40多岁,在70多岁的老父亲得了恶性疾病的时候,根本拿不出延长生命的费用,除了将老人接回家等待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外,毫无办法。夜夜床前的孝子无法用眼泪换来父亲多活几年。

而事实上,如果有足够的治疗经费,他父亲至少还可以多活两年以上,亦或者最终离开人世之前不会那么痛苦,但他的孩子无能为力。

在面临疾病的时候,金钱或许无法改变结局,但至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疾病无药可救,金钱可以换来体面且不痛苦的人生最后一程;如果疾病有治疗甚至治愈的可能性,金钱可以将疾病击退换来新生。

这也是我为何一直希望朋友们积极攒钱,做好财务规划的一个理由,因为绝大多数朋友的家境是普通的,父母手头并没有太多的养老钱,而且他们这一辈人对于商业保险本身又极为抗拒,错过了购买重疾险的最好年华。在迈入老年阶段的日子里,他们身体是脆弱了,经济是脆弱,精神也是脆弱,倘若遭遇了重大疾病的袭击,拿什么来拯救他们的生命。

作为儿女,不能因为没有钱救治亲人的命而成为此生最大的痛。

这次我妈妈住院,临床的一位阿姨的病情很严重,光手术开刀就进行了7个小时。从监护室回到病床输液消炎的这一周里,阿姨和她老公每日都很关心费用,这位叔叔时不时跑到大厅电脑里去查询当日账单和总账单。术后不到一周时间,他们就想着赶紧出院,开药回家保养。用叔叔的话说,住一天医院就要多花1800元,还不如开药回家打点滴呢。

我不知道回家静养是否真的能够提供更好更妥当的医疗条件,只是希望阿姨家属尽量照顾周全,避免二度住院。那时候,花的钱可能就更多了。还有,如果这位阿姨的用药是进口药疗效更好,但不纳入国家医保用药报销范围内,那家人又会怎么选择呢?

现实有时候很残酷,它根本不关心亲人口中喊出的“我爱你”,它要看实际的行动和真实的付出。就好像,当至亲生病的时候,我们在神明前祈祷,希望上苍眷顾,佛主保佑,但内心依然很清楚,治病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上苍神明给予不了

身边的亲朋好友的确可以借钱,可以救急,社会力量可以求助,可以声援。但这些帮助治标不治本,次数多了,亲朋好友也承受不了,她们也有自己的家人要照顾,也有自己压力要承担。社会救助更加不能当作源源不断的提款机,他们面向的是整个社会,毕竟日日上演的人间悲剧太多了,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谁也兼顾不了谁。

更何况,在至亲危难的面前,儿女本应该站在第一线,承担应有的职责,而不是把职责推给社会,推给其他亲友。

3 医院面前,金钱的价值和力量会被不断放大

当人没有病痛的时候,总认为金钱的作用只体现在生活质量上,婚姻幸福上,或者事业成功上。我们设定理财目标的时候,也往往以这几个方面作为指标。

一旦生病之后,人才会发现金钱真正的价值是拯救性命,给予重生的可能性。

经过这次我妈妈的事情后,我重新审视了金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再次坚定了理财投资的决心。此外,我还跟自己做了保证:

倘若此生在保障自己和家人安适生活的基础上,我还有富足的资金留存,我希望可以捐给医疗事业的发展。生存注定于死亡纠结在一起,如同坏细胞和好细胞共同诞生在基因中,我们都无需害怕,医疗的发展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候让恶疾变成常规病,让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长。

救死扶伤,我视为最大的善心。未来我能做的,将是尽绵薄之力支持医疗的发展。

【转载自公众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ID:sangongzi0906),作者三公子。本文已获得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要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三公子,理财达人,豆瓣红人

现已出版《工作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和《明天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你怎么做》两本书,欢迎大家到电商支持购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