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铁底”!人民币战略或惊天大转移!将影响一大批中国人

跌破“铁底”!人民币战略或惊天大转移!将影响一大批中国人
2016年10月10日 22:40 保险那点事儿

今天(10月10日),是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而人民币中间价却狂跌230点!报6.7008,创6年新低!

近1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变动情况

8月30日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变动情况

在全世界都密切关注着的情况下,人民币中间价跌破“铁底”,引发了各方的不安和猜测。

人民币“铁底”已破,暗藏巨大玄机?

其实国庆期间,离岸人民币已遭受一轮袭击,累计大跌7.6%,最低触及6.7184,率先跌破“铁底”。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美元指数大涨,加之英镑“闪崩”事件造成全球避险情绪上升,离岸人民币汇率跟随“闪崩”。这都增加了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在岸人民币汇率也因此承压。

从7月中以来,人民币兑美元6.7是关键点位,央行在这个关键点位的维护比较明显。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人民币中间价跌破6.70,对市场心理影响较大,市场可能会理解为某种程度上中国央行松绑6.70。

如果短期内美元指数继续保持强势,则人民币中间价与即期汇率将进一步下跌,在美联储年底临近升息的阶段,二者都可能逐步测试6.72至6.73。

小心!一大冲击将惨烈上演

除了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冲击以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那就是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刷新了5年新低。预示了各路资金正在抛售人民币资产,并流出中国。

市场人士分析,此前货币宽松加上人民币贬值,资金寻找保值资产,楼市成为主要载体。但当前房价上涨过快,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国内一线和二线城市纷纷加码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楼市成交一度跌至冰点。

财经传媒人刘晓博表示,楼市降温的同时,也将带来的一个巨大挑战:人民币计价资产赚钱效应减弱,热钱可能转而增持美元,从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冲击。

楼市降温之后,热钱需要新的去处。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央行现在能不继续降息就不错了,肯定不能加息。所以,热钱肯定不愿意回银行。很多人都想到了黄金、美元。由于在美元第二次加息之前,黄金价格仍然受到压制,所以美元可能受到更多的追捧。

人民币贬值,将影响一大批中国人

第1类:股民

分析师称人民币贬值或伴随着A股的下跌,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地产等相关板块走弱拖累整体大盘。

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将导致热钱流出,A股所处的流动性环境会迅速趋紧。有机构报告指出,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对航空企业、部分境外融资负担较重的房地产企业带来较大财务负担,进而影响相关股票估值乃至局部区域房地产销售价格。

应对策略:

有分析师指出,从2012年经验看防守性行业如公用、电讯和医疗表现不受宏观不确定性和货币波动的因素影响。

第2类:拥有房产的人

这些美元进入中国后大多以房产形式存在,过去数年房价大涨的原因之一是人民币升值,若人民币贬值,有投资者担心会有资产撤出房产,尤其是那些早期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多种作用助推国内住房资产价格下跌。

应对策略:

对三、四线城市来说,房价面临下跌的可能性更大些,目前并不适合出手,比较好的方式是等待观望。

第3类:出国留学者

对于留学美国的学子而言,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外汇比以前少。

应对策略:

短期内有使用外汇打算的客户,可以观察几天汇率波动,找相对低位入手即可,分批分段来分摊风险。有留学打算且外汇资金用量较大的客户,可以先换汇做外币理财。

第4类:海淘族

海外代购市场火热价格是关键因素之一,从境外海淘的商品价格,一般会比在国内专柜购买的便宜30%左右,甚至能便宜一半。不过,人民币若贬值很多海淘族会感觉“亏了”因为他们购买的一些境外商品价格会上涨。

应对策略:

海淘常分为外币入账和人民币入账两种结算方式,外币入账是信用卡消费按照外币结算持卡人需以外币还款,如手中无外币,则需用人民币购汇还款。如持卡人手中有足够的外币,采取外币直接还款的方式,不涉及成本增加。

第5类:出境游的人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调,直接导致市民到美国旅游购物花费美元后,兑换成人民币结算的支出增加。甚至有旅行社表示,如人民币汇率降幅持续拉大,不排除提高美加游团费可能。

应对策略:

不少人出国旅游喜欢刷信用卡购物,如果人民币在升值,延期还款反而还能够少还点钱。但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最好考虑在出国前就兑换好全部现金。

90%的人事实上变穷了!

近年来,我国央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涌向了资本市场,推高了一二线城市房价。

菜鸟理财微信公众号发的一篇文章指出:

其实房价居高不下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上流通的钱太多了。这些钱本来是没有的,但被“印出来”了,印出来的钱到了楼市去,所以现在的高楼价其实已经是一种货币现象,脱离了实际上的需求。

然而这些钱是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我们每个人手上的。既然财富无法平均分配,那就会导致事实上的财富转移,贫富差距被拉大,同时我们手中的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相对高楼价来说我们的钱实际上是在贬值的。

所以有时候你觉得你的月收入高了,年收入增加了,每年都在增加(实际上很多人连这个都做不到),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变得更有钱。

因为贫富这种事情是相对来说的,关键是看你的个人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是否在增长或者降低。换一种说法就是,由于个人财富并没有同比例增长,大部分人实际上是在变得越来越穷。

人民币战略或惊天大转移!

此次人民币为什么会暴跌?

财经内参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外部经济环境影响。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美元指数上涨,加之英镑“闪崩”事件造成全球避险情绪上升,离岸人民币汇率跟随“闪崩”。这都增加了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在岸人民币汇率也因此承压。

2、国内经济情况。在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中国资本流向总体上可以看成互相倒过来、倒过去的三桶水:一桶是楼市,一桶是股市,一桶是海外投资,此消彼涨。

以前,楼市这个大桶,把很多水都蓄在里面。但由于房价上涨太猛,最近,政府连发十二道金牌,国内一线和二线城市纷纷加码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楼市成交一度跌至冰点。这一下,现在有很多水从楼市这个桶里流走了。

流到哪里去呢?在股市还没有太强吸引力的情况下,人民币计价资产赚钱效应减弱,很多钱热钱通过各种渠道,增持了美元资产。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万亿美元,环比8月减少近188亿美元,这是外汇储备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且规模降至2011年6月以来最低值。

这显示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出有所扩大,说明,前几个月,当大多数人往楼市里冲的时候,其实不少聪明钱已经悄悄撤退,追捧海外资产去了。

3、政府或也在因势利导,主动调整人民币战略。目前,人民币汇率盯住的是一篮子货币,篮子里的英镑和欧元都贬值了,人民币本来也应该走低。从这次国庆,中国人蜂拥到海外购物,还欢迎买的爽买的值来看,恐怕现在人民币汇率,还是高估了。

前段时间,中国政府主动迎战,搞掉了好些国际空头的狙击,客观上已经掌握了调控汇率的主动权。这时候,因势利导,在不引起国际金融战、竞相恶性贬值的前提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合理修正,允许人民币汇率缓慢下调,不无好处。

很多人一说人民币贬值,就好像很没面子一样;一说人民币升值,就好像东风吹战鼓擂一样振奋。其实,这两种观念,都不对的。

你看,日本政府搞安倍经济学,这几年,想把日元给降下来,促进出口,拉动经济,没搞成,郁闷得要命。委内瑞拉呢,则本国货币狂贬不已,老百姓都要烧成捆的钞票取暖了。这两者,哪一件是好事呢?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下跌也罢,上涨也罢,其实,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两者都是有利有弊。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汇率平衡点,趋利避害:

1、这是我们主动意愿下的升值或者贬值,而不是被国际炒家所左右,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车四处乱闯。

2、这种汇率水平,要对当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有好处。

目前人民币存在汇率高估,需要小幅贬值,但这不意味着人民币会崩溃。如果人民币贬值到跟美元7:1左右,就能解决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中国有全球最为庞大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率仍然接近7%,经济转型正在进行。所以,贬值会有,但只要贬值到位,就会稳住。如果贬值过度,还会带来热钱的涌入。

对于普通人来说,除非你有实际用途(比如子女留学),否则基本上不用换美元避险。未来一年人民币贬值幅度很难超过10%,也就是股市上一个涨停板而已,用不着草木皆兵!

当然,如果你资产庞大,或者是大企业主,则需要有外汇市场的操作,或者配置境外资产以避险。

下一步,如果货币政策没有逆转,当楼市持续降温,而对外流资金的管制进一步加强的时候,股市,就可能开始要红火起来了。

端倪已现,10月10日,楼市调控风暴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暴跌,股市则拔地而起。

而且,政府的风向,似乎也在悄悄改变。

收市之后,两个极其重要的文件公布,它们是:《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国发〔2016〕54号),以及它的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新闻办还为此举行了一场高规则的新闻发布会。

这两份文件不到1万字,但却在38个地方提到了“股权”两个字。其中仅《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的正文里,就19次提到了“股权”。

于是,一个猜想似乎正在坐实:楼市入冬之后,股市必须有一波行情。第一,这是为了债转股,以及给企业降杠杆;二,这是为了给人民币资产带来赚钱机会,否则热钱会去冲击人民币汇率!

这个逻辑能否成立,尚有待观察。但风起青萍之末,不可不察,这一波,冲到3500点,概率是挺大的!

赚钱,就是需要把握先机!

当大家都觉得没戏的时候,往往就是戏要开锣的时候!当大家都一致反对你投资的时候,往往恰恰是投资的最佳时机!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21财闻汇综合自:中国经济网(ID:ourcecn)、中金在线(ID:cnfol-com)、FX168财经网、天天说钱(ID:liuxb0929)、菜鸟理财(ID:cainiaolc)、Wind资讯(ID:windzxsh)、观察者网、和讯财经、财经内参(ID:mofzpy)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