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揭秘庄家圈套,炒股,看这一篇就够了!

操盘手揭秘庄家圈套,炒股,看这一篇就够了!
2017年06月27日 16:41 平民眼中的未来

把庄家的“信息战”系统地作为庄家坐庄理论的一部分是笔者的自创。这部分内容,市场上研究庄家的相关文章中虽有涉及,但不系统,且大部分的作者都没有真正参与过坐庄过程,即使写出来也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居多,与实际相差甚远。庄家坐庄其实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体系,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庄家往往会借助各种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支持和协助整个坐庄活动。

一、庄家的信息优势

庄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利润。那么,庄家必须使自己手中的股票成为市场的最佳购买对象,使最大多数的投资者购买,制造最大程度的供求不平衡状态,从而尽可能提高价格卖出。在以金钱和信息为中心的股票市场里,掌握和传播信息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庄家的信息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抢先一步获得信息

信息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实践证明,信息一经形成,所提供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早,其实现价值越大。特别是在博弈非常激烈的资金市场,市场信息稍一迟缓,就可能贻误时机。庄家的优势在于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布局。

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是影响股票价格的最直接因素,在这些信息尚未向社会公开之前而由庄家先期获得,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庄家提前采取对策。这方面的信息主要有:上市公司的经营政策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与其他公司订立的重要合同;公司的资本和资产运营情况;股东或董事会管理层的变动以及其他商业秘密等。此外,还有上市公司对其经营利润、赢利水平是否真实的情况,是否进行了人为操纵、弄虚作假等。因有的公司连年亏损,担心受到摘牌或停牌处理,于是人为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以达到规定要求的净资产收益率10%,这样方可配股和扩股融资。

坐庄资金通常具有足够的专业信息搜索和研究人员进行市场调研,目标上市公司的有关信息通常也是坐庄机构或者大股东首先获得,这几乎很难通过市场规范加以改变。

2. 制造虚假信息

庄家有专业的团队,可与上市公司勾结炮制题材,制造各类虚假信息,使自己做庄和做盘的真实目的得到掩盖。庄家甚至摇身一变,参与公司管理,甚至给上市公司当推销员,改变上市公司的市场评价,达到成功炒作的目的。

3. 操控信息

庄家常利用公关手段,与媒体和股评等各类中介机构串通,散布信息迷雾,制造市场炒作气氛;通过对倒放量,控制价格,改变技术图形。庄家以此来制造多头或空头信息,使中小投资者出现判断失误,达到收集和派发筹码的目的。

4. 熟知对手底牌

牌局中,如果能看穿对手底牌,自然胜券在握。庄家在与散户的博弈中,就能看穿散户的底牌,也就是散户的筹码分布状况。

庄家得到散户底牌有两类途径:一类是通过与交易所的公关,获取散户的筹码数据;另一类是通过现有的市场技术手段和自己对筹码的控制程度,了解中小投资者的持筹情况,因此,庄家在这场博弈中知己知彼,占尽先机。

从坐庄资金所拥有的信息优势来看,单枪匹马的中小投资者是很难与之抗衡的,虽然有众多市场咨询机构为你出谋划策,但有时这不但无益于准确的判断,反而成为严重的信息干扰。

庄家拥有足够的获利筹码,掌握了应有的题材信息,一定会选择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媒体,以适当的方式,发出有关的投资信息,告诉广大传媒受众,引起大众注目,诱使投资者购买。市场主力的声音及其作用、意义和真正的目的,就值得投资者当做投资分析的重要环节。

二、庄家发布消息的种类

庄家发布消息的种类主要有:传媒舆论、小道消息、股评机构、上市公司的公告等。

1. 传媒舆论

单独零星的传媒声音能够逐渐吸引大众注意力,加热公众情绪,而任何事情一达到公开讨论的时候,就有形成社会舆论的趋势。在股票市场中,时刻都有各种声音存在,各自影响其认同的投资者;而多数市场人士意见比较一致,容易达成共识,再经过宣传、扩散,家喻户晓,最终形成市场舆论,非常容易引起共同的购买冲动,形成相同的购买行为。股票市场的舆论作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一种起鼓动作用的宣传,一种无形中的强制力量,是庄家能够利用,并且经常利用的做市工具。

现代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都相当关心金融股票市场的动向,力图及时、真实、直接地反映市场的动向,影响市场参与者,起到舆论导向的正面作用。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传媒,时时刻刻都在受到传媒的影响,而庄家正好利用了社会传媒。股票市场上从来没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候,“花钱买吆喝”的现象很多。庄家总是通过传媒发布各种信息,或者善于利用传媒的公开信息,制造股票的利好利空消息,调节市场的节奏,配合做庄的活动。

在早年的《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中指出了庄家利用大众传媒的典型模式:“一部分报刊、电台、电视台、声讯台的股评节目和证券咨询机构极少进行风险告诫,一味鼓噪,有的甚至误导股民。一些非法出版物信口开河,发布大牛市赚大钱一类毫不负责的言论,以此招徕读者,牟取利益。”实际上情况确实普遍和严重,以至于后来传媒都必须采取多种意见并存的办法,避免刻意造市误导的嫌疑,保持媒体的公正客观。

媒体反映了庄家的存在,也有意无意传播了庄家操控的市场运行机制,进而加深了这种机制的威力和覆盖面。虽然很少提“投机”,但其实际比之境外成熟市场的专业评论更倾向于投机。虽然媒体也提醒市场风险,虽然也鼓吹理性投资,但在一些影响巨大的专业证券媒体上,开设的一些所谓的庄家行情的栏目,介绍个股的市场表现,都是围绕着庄家做文章。下面是从某报随手抽出的一篇栏目文章片段:

本周二沪深两市大盘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在热门股纷纷进入调整之时,部分庄股在弱势中却显示出它的魅力。

前期的强势股在周二的盘中出现了整体性的回调……在目前的调整下短期获利盘及解套甚至杀跌盘纷纷涌出,造成了这些前期热门股的大幅回落,这一现象可能还将持续几个交易日。但随着大盘的调整,这种动能正在迅速地衰减,而此时正是对强势股吸纳的良机。

昨日热点主要集中在庄股上。其中沪市本地股正在转好,特别是些有题材的本地庄股再次表现出了比较活跃的走势……这些本地庄股在前期大多已经出现了40%~50%的调整,周二已经初步调整到位,下午已经开始向上拉动,因而成为盘中最为惹眼的热点。

深市方面,一批调整充分的老庄股也已经拒绝了下跌,开始了小幅的上扬……

从此栏目文章的片段可以看出市场的庄家机制和思维是如此的具有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小财经网站以及个人博客在传媒舆论中起到了日趋重要的作用,也常常被庄家利用。

2. 小道消息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公开信息的不足,也就导致了小道消息的盛行。信息的不对称,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机会。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或低效的市场里,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由于无法从正规的渠道获得充分的信息和缺乏解读信息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担当的是抬轿者的角色;而坐轿的仅仅是那些有能力获得或解读有效信息的明智投资者。流行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股票市场相当普遍,社会上许多人同时都去炒作某种题材,使这种行为在短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人们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流行往往突然来临而又突然消失,周期性明显又很短促。大众传媒的介入,会使流行推广和加速。

传言是没有任何确切根据的小道消息,在人们之间互相传播。传言会给听到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他的再次传播后,自己会更加强调其中印象深刻的部分;接受者会以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关心程度等主观因素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符合他的思维逻辑的部分,就会加油添醋加工之后再广为传播,内容越来越简洁扼要,没有具体细节,后来的人收到的内容越来越一般化;传言只流传给那些关系密切的人,有共同关心利益的人们,通常只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传播,并且要求群体内的成员保密,“不要告诉其他人”;传言的流行开始比较缓慢,然后不断加速,达到高潮,传言到最后是几乎人人皆知。传言产生并经过流传之后,就会形成社会心理环境,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受到影响,信以为真,“三人成虎”,产生强烈的影响。

在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和传播流言,越是无法得知事实的真相,传言就越多。

庄家在市场中的主力地位、上市股票的中心地位,都使人们议论和产生传言。

3. 股评机构

对市场上一般中、小散户投资者来说,由于他们先天的某些不足,听、看“股评”几乎早已经成为其每天必修的主要功课。在大家的思路里始终都认为:国家规定股评人员都需要取得一定的认证资格,他们往往又都是证券界的专业人士,相对于市场上的散户而言,他拥有丰富的看盘经验、纯熟的操作技巧和极为灵通的信息来源。对于日后大市到底应该如何发展,黑马股评到底又会以何种方式奔跑出来,一些股评家为了他们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实力,面对各式各样影响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可能性结果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自然会从不同渠道、不同侧面为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进行分析、筛选、汇总和推荐。

甚至有相当的一部分投资者,他们可以把所有的证券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博客等中的“股评家”们统统都罗列出来,细心、耐心、用心地关注他们在每一天、每一周发表的观点,并将之记录下来,然后再长期性地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印证,最终才正式确定几个自己可以信赖的“股评家”,以决定日后自己在市场上的操作指向。

可见,大大小小的股评机构和股评家其实是有着广泛的市场的,部分投资者(多为初入市者)甚至把他们说出的话当成了金科玉律,深信不疑。但可惜的是,少数的股评机构和股评家因为利益的驱动,或明或暗地被庄家利用,甚至变成了庄家的喉舌和操盘活动的工具。这部分内容我们在后文详细阐述。

4. 上市公司的公告

上市公司的各类公告是庄家发布消息骗术最为重要的途径。在下一章我们单独探讨。

讲故事——庄家的题材炒作

中国股民把投资股票叫作“炒股”,可谓寓意甚远。股嘛,都是来“炒”的。无论蓝筹股还是垃圾股,没有不炒的。股票要不炒,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去投资了,无法吸收到资本,那就失去它真正的意义了。

写小说,作家都很看重题材;炒股,炒家更注重题材。庄家对题材的炒作就是炒作的一种方式。有题材,股票就能活,股市就能活。于是不管是股民、庄家还是上市公司,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这就是找题材。只是股市里的题材不需要小说里的题材那样,需要作家辛苦地去挖掘,而只是需要从现成的题材库里取,甚至可以自己瞎编胡造——创造。从题材库里拿的是经久不衰的题材,而水平高的人创造的,参与了自己的喜好,有时一只股票居然可以挖掘出好几个题材来。曾经有一只股票的题材被挖掘得如此丰富:网络题材+生物制药题材+三无概念题材+西部开发题材+扭亏为盈题材。

而在题材的炒作中,庄家会使用信息战的拿手好戏——讲故事。

一、庄家是讲故事的高手

在题材炒作中,庄家会充分利用信息战的优势,为手中的股票编织一个美好的未来,业内称之为“讲故事”。这可以让散户心甘情愿地掏空口袋中的钞票。故事讲得越动听,市场就会相信你有越好的成长性。这样投资者就会跟进,股价就会上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成长性是编出来的。“讲故事”在早几年十分盛行,在笔者早年参与的一些坐庄实例中,给市场讲故事是庄家在操纵股票走势时必要上演的重头戏。

庄家喜欢讲故事,市场也爱听故事。庄家是讲故事的高手,业绩好的股票可以讲一个前景广阔的故事,业绩差的股票可以讲一个重组的故事,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股票呢,可以讲一个有大庄家坐庄的故事……市场题材可以层出不穷,只要是散户喜欢听的,庄家都可以讲出来:纳米、基因、网络、光谷、硅谷、原子、克隆、航天……2008年还大炒了一把“奥运”。散户们就在这一个个动听的故事里渐渐失去方向,一旦头脑发热掏腰包买下这些时髦玩意儿,很快便会发现都是些质次价高的劣质货。

如图3-2中体产业(600158),该股在2008年曾被作为一只炙手可热的“奥运概念”股被恶炒了一把,等到奥运真正到来之前,庄家就已经早早把这些筹码转让给了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们,该股其后以连续跌停的方式快速暴跌。

图3-3

图3-2

再如2007年11月20日,“全聚德”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首日36.81元开盘,在随后的20个交易日,由于受奥运概念的影响,股价一飞冲天,最高涨至78.56元。此后股价一路下跌,3个多月就下跌超过50%,2008年11月7日报14.79元,2009年4月13日收盘报28.3元,比最高点下跌近64%。见图3-3。

这就是庄家讲出了一个“概念”的故事。什么是概念?概念可能意味着对市场未来走向的深入挖掘,但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市场炒作的借口,甚至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幌子。投资者一定要睁大“火眼金睛”,仔细辨别各类纷繁复杂的“概念”。

以上面提到的奥运概念“全聚德”的炒作为例。全聚德奥运概念的“逻辑”很简单:奥运会期间,将有众多外宾光临北京,而全聚德作为北京的“标志”,将是外宾必到的饭店,全聚德的业绩将会有大幅提升。乍一听,仿佛很有道理,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奥运概念。事实究竟怎样呢?全聚德2008年年报已经公布,从年报数据看,全聚德全年接待宾客人数仅增长了不到8%,并不足以支撑股价的大幅飙升,与“概念”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概念终究是虚的,只有公司拥有良好的现金流量、不断增长的盈利能力、不断增长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受到市场的最终认同。能给投资者带来真金白银的才是真的好公司。结果全聚德的股价怎么涨上去的,又怎么跌下来,最低跌到15元左右,到现在股价仍在28元左右,距离“概念”炒作后的股价顶峰连半山腰都不到。

故事讲得再好,再玄的概念也必须以企业盈利为基础。脱离了基础的概念只能是虚无的东西。“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概念“包装”只能“蒙”得了一时,只有货真价实才是根本的长久之计。

“讲故事”在过去盛行,现在存在,将来也不会轻易退出股市舞台。故事不一定都是幼稚的,它可以乔装打扮、招摇过市。为了使故事变得真实一些,可以挟带些真的成分,或者说当事人所讲的不再是纯粹的谎言了,甚至会在“故事”的花瓶中多注入些酒,而少搀些水;或许,“讲故事”也有与“讲道理”结盟的可能,对接受者更有影响力,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更能迷惑人的心智。这也许正是股性和人性共同决定了的,价值是酒,投机是水,凡是从事股票操纵交易的,都会往酒里掺水。

在近几年的市场中,我们更要提防另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如果说早几年国内庄家讲故事、炒概念讲得比较幼稚,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而近几年的QFII则要高明得多。外国人的故事讲得让人口服心服,仿佛十分接近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如价值投资,实际上,这是一个纯粹的投资理论,国际机构中目前还没有完全遵循该理论的典范。但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却被我们的市场视为宝典。

二、题材炒作的种类

在信息战中,哪些题材经常被庄家利用呢?

1. 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

业绩改善,这是被庄家利用最多的题材,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题材。因为从根本上来讲,业绩是股市的根本所在,业绩是硬道理。所谓利好的预期最终都会反映到业绩上来,因此这是最有号召力的题材。

这里又包括两个方面,经营业绩改善或有望改善。而其中,业绩可望改善比业绩已经改善更有吸引力。因为人们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未来。这类题材每到公布业绩报告期间显得尤为活跃,而公布完后,就暂时告一段落。

2. 上市公司的控股与收购

控股收购是一个企业通过证券市场或协议方式收购另外一个企业的股份并获得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的控股与收购,在国外发达市场中是股市最有吸引力的题材之一。因为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控股指某财团在股票市场上大量吸纳某只股票,以求最终控制该公司。不过在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上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抢股收购是不太可能的。这与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有关。所以就目前而言,控股或收购还仅仅是一个炒作题材。多数控股行是由于庄家炒作失当,手中的股票越来越多,以至于达到或超过举牌的界限,而不得不举牌。

3. 公司拥有的土地资产有升值潜力

近年来,土地资产是一块香饽饽,拥有庞大的土地资产升值,则意味着公司业绩有较大提升空间。该类题材极具想象力,但最终要看是否有人挖掘并宣传这个题材。如果有人对这个题材进行深度挖掘,那么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题材;相反,如果所有人都对这个题材冷落,就算它的潜质再大,也就是一只平平庸庸不起眼的小股票。

4. 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这个题材的未来成长,最关键的是看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贷款政策。如果国家出文说对这类题材实行某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样的题材就会像芝麻开花一样,一天比一天高。属于这个题材的有能源、交通、化工、通信、高科技等产业的股票。

5. 合资合作或股权转让

分析合资题材,要全面考虑合资伙伴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能量,分清有利的真合资和纯粹为造题材而吹捧的假合资,分清合资的前景是好是坏。

6. 增资配股或送股分红

增资配股本身并不是分红行为,它并没有给股东什么回报,只是给股东一个增加投资的权利。在牛市中,这种优先投资的权利往往显得非常重要,并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牛市中人们预期股价会上升,可以优先投资必定会带来良好的收益。送股分红是上市公司给股东的真正回报,在这种回报真正兑现之前,往往会出现抢权现象,因为预期牛市会填权。增资配股或送股分红成为一种题材,是因为人们的牛市预期,一旦市势逆转,人们预期熊市到来,送股也好,配股也好,都不能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的题材就是他们要炒作的借口,目的是为了激发市场人气。我们不排除有些题材是有实质内容的,但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的,甚至干脆就是散布谣言。

通常情况下,当某个大庄家或者机构准备炒作哪只股票时,就会利用他们的宣传工具制造一些理由然后套上“某某题材”的花环或者贴上醒目的标签,引起广大散户的注意,然后再伺机牟取暴利并将广大散户套牢。

从历次题材操作看,题材确实有聚集人气、活跃股市的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股市的真实面目,不要因为庄家换了个说法而信以为真。题材不是起关键作用的,起关键作用的是整个市场的行情。

三、题材中的陷阱

很多股民一听到新题材,就会趋之若鹜地争相购买,从来都不认真去分析这些题材的真假、风险,有没有潜力。下面就提出几个题材可能存在的陷阱,望读者能以此谨慎地对待题材股。

1. 购并题材的真假

对于购并题材,首先要辨认其真假,不要盲目听从和跟风,一定要自己分析。而且就事实来说,绝大多数的购并题材,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在二级市场的举牌收购,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如果股民辨不清真假,分不清虚实,只要是购并的题材就跟进去,大都逃脱不了高位套牢的厄运;其实要学会操作,就算能分清楚购并的真假,还需要会操作,要知道购并对估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有就是这个购并的题材出来的时间的长短,如果刚出来,那不妨进去,如果已经被炒得火热了,就没有必要进去了,这个时候的股价肯定已经是在高位了,进去只有被高位套牢的危险。

2. 黑幕重重的重组

不少股民都热衷于重组题材的炒作,这得益于重组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良好表现,每次上市公司重组过后,其股价翻番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有的甚至会翻上几番。

其实重组的实质并不像它的表面那样光鲜,先踢开真假不说,就其作用的大小,毫无疑问就掺和了庄家炒作的因素。还有一个事实,能真正从重组题材上挣到钱的股民可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许多重组本身就是假的,股价的上涨就是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就是真的重组了,也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就真的可以脱胎换骨,野鸡变成火凤凰。

为此,作为投资者,一定要认真看待重组,正确地去评估重组。

3. 恶炒的新股风险大

我国的股民有一个很特殊的喜好,那就是特别爱炒新股。简单地认为新股没有套牢盘,也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炒起来容易,也更容易赚钱。我们来看这样一篇媒体报道:《哈投股份主营打新股,上市公司打新被叫停》。

2007年,借助前两年的上市公司大扩容,中国特有的打新模式造就了28%的无风险收益率,在这种高诱惑背景下,各渠道资金汇聚一级市场分一杯羹,其中包括作为甲方的上市公司。

参与新股配售、申购所获得的无风险利润,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收益远超实业投资,于是有些上市公司还动用刚从市场中募集而得的资金来“打新股”,这些上市公司包括冠城大通、新黄浦、金融街等,最后竟然冒出了一家主营打新股的上市公司哈投股份(创造了又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上市公司若一味炒股,忽视实业经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得不到实业扩张的支撑,很可能造成整个股市泡沫化。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称,打新股的资金迟早有一天会被套,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必然会将风险扩大化,最终可能影响到每一个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大量事实证明,新股上涨是没有持续性的,尤其是首日暴涨之后,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大跌。脱离基本面的新股恶炒,风险性比之旧股有过之而无不及。2007年,中国石油回归A股就是很好的例证。

2007年,有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股票回归A股,发行价为16.7元,很快股价就飙升到48.60元的历史高位。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上涨,而是一直往下跌,到2008年4月18日首次跌破发行价,至此一个中国石油的A股神话彻底结束,七成股民被套牢其中。如图3-4所示。

新股上市当日由于没有涨跌幅的限制,一旦被恶炒,其风险不言而喻。例如2009年沪市重启IPO后首个上市新股四川成渝,演出可谓惊心动魄。

2009年7月27日,四川成渝(601107)以7.6元开盘,这个价格远高于市场的预计,也高于同板块股票的平均价格,而这仅仅是好戏的开始。开盘后就遭遇大量抛盘,股

图3-4

价急速下跌,最低跌至7.03元,但成交量却大增,换手率极高,开盘5分钟换手率就超过30%,半个小时换手已接近60%,此时股价已回升到开盘价附近,股价上升到7.9元附近徘徊了约一个小时,随后开始大幅飙升,一刻钟里一口气上涨到9.89元,较开盘价上涨了30%。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去年5月14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指引》规定,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盘中交易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超过30%,可以实施盘中临时停牌,四川成渝被停牌半小时,于下午1:25复牌。更意外的是,下午复牌短暂震荡后,继续上冲,由于半天的换手率超过80%,达到很多新股一天的换手率,下午抛盘骤然减少,因此,不到半小时股价上冲到15.25元,达到较开盘价上涨100%(15.2元)的异常交易情况,被交易所再次停牌,也是新股恢复以来首次出现一天两次停牌的现象。此时,四川成渝按发行价计算的涨幅高达323.61%,为新股恢复以来最高涨幅。四川成渝被停牌至收市前5分钟,但复牌后股价急剧下跌,以10.9元报收。虽然较发行价上涨了202.78%,但短短的5分钟里下跌了28.52%,其风险可见一斑。如图3-5为四川成渝在2009年7月27日的分时走势图。

沪市历史上和四川成渝相近的新股恶炒的案例是紫金矿业(601899),2008年4月25日上市,该股以9.98元开盘,股价最高上冲到22元,也是较开盘价上涨一倍,但收盘回落到13.92元,但随后该股连续两个跌停板,等打开跌停板的时候股价已经回到10元

图3-6

图3-5

左右,开盘价买入的人最终没有赚到多少钱,至于最高买入的人至今还没有解套。如图3-6所示。只要能炒的都尽其所能地炒,然后就有人设置陷阱,等着别人往里面钻。

2009年10月底创业板上市首日的炒作更是如此,发行价已是天价,市盈率高达六七十倍,再经过一番炒作,部分股票涨幅200%以上,市盈率都在100倍以上,要100多年的盈利才抵得上当时的股价。

四、题材炒作的真相

(一)炮制题材

炮制题材是庄家的信息战手段之一。由于这一方法效果好,一直为各路庄家所采用,其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可以是市场上热炒的题材,也可以是重大事项。

庄家炮制题材的手法很多,如通过交易方式给上市公司输送业绩,进而与上市公司勾结推出高送转的分配方案;协助上市公司介入市场认同的热门领域,如“5·19”行情大批庄股纷纷与网络结缘,2009年甲型H1N1流感行情炒作,庄股又纷纷开始与“甲型H1N1”沾边。很多形式的资产重组事实上就是完整炮制题材的过程。

(二)源自炒作与投机

股市炒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投机的过程。股票投机是股票市场的必然产物。健全的股票市场,既需要长线的投资者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又需要短线的投机者,以活跃股市。因此,投机不可缺少,适度的投机是市场的催化剂,有利于市场的兴旺活跃,但投机也会给股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投资者的目的都是投机的时候。

大家都见过洗衣服时候的泡沫,真是七彩绚烂,可轻轻一戳破,就什么都没了,过度的炒作则将形成泡沫。

171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发明了这种成人的泡沫游戏,当时英国的经济正处在全盛时期,私人资本膨胀,储蓄增加,投资机会不足,大量的闲置资金正在寻求出路。

南海公司发行股票后,因为其奴隶生意做得非常好,以至于公司的业绩很好,很多人就以为买他们的股票可以挣钱,于是就争先恐后地购买,而且股票的价格也是疯长,可是到了1922年,南海公司自己都觉得股票的价格实在是太离谱了,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丝毫不沾边,于是老板和员工率先抛售股票。南海公司很快就倒闭了,那些股票自然分文不值,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来就有人称这个事件为“南海气泡”——一个容易起来,也容易破碎的泡沫。

虽然有“南海气泡”的前车之鉴,可对金钱的热爱,依然挡不住人们重蹈覆辙。

300年后,世界各地的人都还在热衷于追求这个气泡,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1993年的“宝延事件”、新世纪初的“网络风潮”都是这个气泡的后来者。

在中国,股市制度远未成熟,也不规范,因此投机者在中国的股民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他们买股票时不分析股票的净资产、公司的经营状况、赢利水平及发展潜力,而是仅仅停留在打听是否有庄家,是否有题材,于是造成了同类股票、同样赢利水平而股价却相差悬殊的特殊股情。一些业绩好、潜力大的公司的股票经常被遗忘,而一些赢利只有几分钱甚至是亏本的企业的股价却被炒得天高,股票的价值与价格内在的关系被严重地扭曲。这些都是盲目的投机行为惹的祸。

五、题材炒作的应对

对于庄家信息战中花样繁多的题材炒作,投资者首先需要分析题材的真假。在题材的分析中,可以分析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和报表。但最好的方法是拿题材来与盘面比较,看盘面是否支持该题材的存在。对于真正的炒股高手来说,根本用不着整天打听什么消息,一切都在盘面上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某个题材到底能给盘面造成多大的影响,那不决定于题材的情况,而决定于盘面当时的处境。盘面的反应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盘面的状态就是指目前供求关系的状态。比如说一根火柴能否引起森林大火呢?不一定,那不决定于这根火柴,而决定于森林的状态。市场也是这样,气氛有高有低,人气有旺有衰,同样的题材投入到市场中,反应常常因时而异,这就是市场的微妙之处。只有懂得了题材与市场的这种关系,就等于站到了市场之上,置身事外来分析市场的反应。

反过来,通过市场对题材的反应,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场所处的状态。一个对坏消息毫无反应的市场无疑是个强势市场,而一个对庄家鼓吹的种种利好题材没有什么反应的市场是弱势市场。在牛市中,即使庄家不去鼓吹,投资者也会自己去发掘。所以题材是借口,市场状态才是关键。

说白了,题材的真假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市场的反应、题材的号召力、跟风者多不多。即使庄家炒作出了“公鸡会下蛋”,只要市场积极反应,跟风者云集,同样能制造机会。因此,投资者此时可适当地利用题材,在庄家的信息战中打个漂亮的阻击战。

例如在当年的5·19网络科技股炒作中,笔者当年就身居其中,记忆深刻。在1999年的5月19日,中国股市在历经1年的大调之后发生井喷。一场以网络、科技股为主导的“5·19”行情突然降临A股市场。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在这场网络科技股炒作中,当时不少的题材股都是庄家挖掘的,与当时的热点“网络”基本不挨边,甚至众多公司纷纷改名为网络、科技公司,以迎合市场的炒作。但笔者当时就根据市场的反应及跟风程度,大胆地利用庄家的炒作坐了一回轿子。现在想来还颇为得意。

亦真亦假的小道消息

庄家在介入某只股票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闻或小道消息在市场上广为流传。其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有目的地策划、故意地“泄露”消息的圈套。这些消息或市场传闻通过各种渠道的大量传播,在某一程度上,大多会“有意”或“无意”地误导场外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正确判断能力,十分有利于他们在市场上的整体操作行为。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笔者的工作室曾有一位资金过千万的陈先生,他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陈先生原来是做实业的,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以金融危机为急先锋的经济危机中,实体经济投资环境恶化,他抽出部分资金投资到了股市。2008年,一位原来跟他生意上有联系的朋友(暂称为A)聊天时悄悄告诉他,说某只股票近期将翻番,庄家就是A的舅舅。当时这只股票已经借资产重组从4元左右涨到了10元,上涨了150%左右。A已经在10元左右全仓买入了1 000万元,并当场将账户打开让陈先生看,并告诉陈先生,A的舅舅说了,不到20元绝不出局。陈先生一看,动心了,但他也是比较谨慎的人,先买进了200万股。之后,每天A都向陈先生预告庄家的动向和收盘的目标价,对比一段时间后,发现非常神,基本与A预告的一致。陈先生这时候不再犹豫,不但自己账户上的1 000多万元全仓杀入,又纠集几个好友筹集了数千万进去了。股价很快冲过了12元,短短时间获利20%,陈先生现在深信不疑。股价继续上冲,过了13元。陈先生想把自己的账户先出一部分,这时候A信誓旦旦:舅舅说了一定能到20元!谁知没过多久,股价冲上14元后没站稳,陈先生耐不住了,A劝他:“我舅舅告诉我,这几天要洗盘,你可要拿好了。现在正在缩量,不用怕。”陈先生看了一下走势,觉得有道理。后来股价震荡了1个月,一下跌破支撑,回到了11元。这时A的舅舅说了:坚决守住!陈先生想,A都没出呢,我怕什么,继续守仓。但股价小幅反弹后,很快跌破了8元。突然A的舅舅来消息说:上头开始查他们,没法做了。A的账户全部斩仓,陈先生被迫割肉出局,损失惨重。

得知这个故事后,笔者当时给陈先生点破:A在这中间扮演了“托”的身份!后来证实,A的账户确实是被他舅舅利用来做托,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真相,他的舅舅后来从坐庄的利润上打了1 000万元给他。

一、有意制造小道消息

一般来说,庄家在介入某只股票之前,会刻意地制造出一些目标上市公司“利空”的消息传闻,并且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大量资金优势,在股票市场上刻意打压目标股票的股价,借以引诱、恐吓场外散户投资者抛售股票,以达到自己快速洗筹、建仓的目的。而在已经获得大量超额利润之时,密谋出货套现自然成了当务之急,此时也就会相应地运用一些“非常”手段,并通过某些非常有用的媒体优势或其他有利途径,释放出一些更加准确、更加绝密的重要“内幕”消息,向场外散户投资者“汇报”一下自己日后的整个思维方式、工作计划、操作动向,以及自己的最终目标价等,其主要用以诱骗广大场外投资者在价位处于较高位置时能够介入,进而将风险完全彻底地转嫁给场外广大散户投资者。

可能很多股民朋友都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亲近的朋友把一个“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消息慎重地告诉了你,但当你一旦买进这只股票,套也就不知不觉戴在头上了。

二、庄家助长小道消息

股民朋友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而这也是中国股市里一个最奇特的现象,凡是正道消息都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登场的,而小道消息却如没了窝的马蜂飞得到处都是。股民们错把小道消息当做正确的市场信息进行操作,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正道消息刚出来时,他们反而将信将疑,观望着,以至于最后把机会都放跑了。去过证券交易厅的人都知道,传播得最快的就是小道消息,股民们见面后,往往打听的也就是这些东西。什么股评家评股,什么最近的利好传闻。这些消息的出处不管是官方的也罢、报刊上刊登的也罢或者是马路上听到的也罢,只要是有一点影子,股民们就会毫不思索地抓来,当作自己操作的依据,然后继续散播。

小道消息的肆意蔓延,自然与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有一定关系,但与股民本身迷信小道消息也不是毫无关系的。反观那些正道消息,股民认为那些消息出来后,就没有意义了,过时了。所以只有正道消息还没有完全出台,只是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即时操作才能有利可图。但小道消息来源不明,而且相当一部分与现实不符,甚至有的是庄家故意放的烟幕弹。

小道消息之所以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被一小部分人利用,这与庄家是分不开的。小道消息之所以诱人,是因为有的时候它被包装得光芒四射,比如中国的股民大凡都喜欢“内部消息”,也相信这样的消息能赚钱,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内部消息以谣言居多,有的根本就是庄家用来实施自己计划的陷阱。至于那些马路上的道听途说更加要想清楚了,有必要的话一定要找人核实,确定消息的准确性。

是是非非的小道消息,在你准备按照它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了,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可能这一个小道消息就会让自己血本无归,还落得个笑柄。

三、捏造谣言

内幕消息就是谣言陷阱。也许很多股民都有过以下这样的经历:自己偶然听到了一则内幕消息,然后就买了某只股票,然后就仿佛走入了迷魂阵。

买了股票之后,股票是涨了,但是涨幅却不像听说的那么大。如果这样的事情放在平时,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也就抛了,既然挣不到钱,又何必在这样的股票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呢?可有内幕消息在支撑着,既然买了,就相信到底,结果股票就是在那里徘徊。

这还算好的,没有赔本。而有的自从买了这样的股票开始,就一直下跌。要是在平时,跌到自己的承受极限就抛了,亏损也不会那么严重。可现在有内幕消息支撑啊,涨是肯定的,于是就留着。也有的股票会在中途反弹,可是这样的情况又没有维持多久,然后再继续往深处下跌,这样,相信内幕的投资者就越陷越深,越套越紧了。由于我国股市制度尚不健全,内幕消息泄露的现象不是没有,但是这些泄露内幕消息的事情,都是法律禁止的。

而且就算是泄露了内幕消息,知道的也就是那一小部分人,怎么可能满天飞得到处都是呢?

至于内幕消息,还有一个特别荒谬的事情,就是在网上居然有人拿它来叫卖,一些消费者也就真的信以为真,看看那些“股票推荐月度涨50%”、“股票推荐年度翻番”、“年内增长几倍”的叫卖,细心的人会发现,有这样好的股票,他们为什么自己不去做,反倒让别人发财。

一般说来,散布谣言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比如大机构散布谣言,自然是为了自己在股市中的某个步骤做准备,在成熟以后再赚股民的钱。

但不可否认的是,谣言就是谣言,不具备推动市场上涨的能力,就算是被人们误以为真,也只是一时的涨落,绝不会持续得长久。而至于谁会是谣言的赢家,毫无疑问,就是散布谣言的人。吃亏的就是听信谣言的人。

四、消息发布的层次

庄家在发布消息时是很讲究的,其发布在什么时间、在什么价位、对什么人发布什么消息,并预知其市场的影响力的大小。一个比较成功的庄在自己收集的过程中是绝对不会发消息的,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就难以成功。对庄家来说,投入10个亿,可以赚几个亿,如果跟亲戚朋友说一声,他们可能赚一二百万,但是庄家的大头就没了,可谓得不偿失。所以,越是在建仓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消息的股票,说明庄家的纪律性越强,后来涨的也越好。

每年中报或年报公布前,一些炒业绩的个股涨幅已高,这时,消息满天飞,追涨者也特别多。消息公布后,主力倾仓而出,这些投资者便大祸临头。而在报表公布完毕,一些券商的研发部,咨询机构的研发部,配合庄家长篇大论地登出该股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公司的重组消息也被证实。而这些利好放出来时,刚开始没人会注意,后来随着股价盘升半信半疑,当投资者最终坚定信心时股价已高,一些投资者若不明庄家的炒作思路,往往会在庄家的诱忍下以为股价仍会看高一些,而一旦接手,便成为这些消息的牺牲品。

庄家在有预谋地发布一个消息时,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发布有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层:亲戚朋友。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高之前,此时庄家需要发布消息,因为庄家不可能把所有的筹码都收过来,他要让市场中形成赚钱效应,要别人都跟进来。既然你可以跟,他也可以跟,当然亲戚朋友先跟进来最好。所以,庄家的亲戚朋友最早介入,成本大致与庄家的成本一致,其中与庄家关系密切者,可能成本比庄家还低。

第二层次:各个方面的关系。比如说上级,比如说自己的关系客户。有些时候有的股票会突然低开,这是操盘手故意送钱给人家。所以一只股票盘了一段时间之后刚刚启动,突然有一天低开,这个低开可能就是一个行情启动的机会。因为这是庄家在送钱,送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关系户。既然送钱给他就不能让他赔钱,股价盘面走势特征是,只有短暂的下探,随后会快速提升使散户没有介入机会。

第三个层次:大户和股评家。除了亲戚朋友、关系户之外,大户也是比较优先得到信息的群体。由于证券商之间的竞争激烈,一般来说每家券商都有一个自己的信息渠道,专门提供给自己的大户。为了留住资金,他们就提供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客户的资金量越大,得到的服务就越多,所以他们最先得到消息。大户跟股评家有时候得到消息的时间是一致的。

第四个层次:散户。一般大户买完了,需要别人跟进,便会向其他人强烈推荐,同时机构也放风让散户跟进,而且早期跟进的人一般是赚钱的。很多散户都知道这只股票怎么怎么样,买进的人就很多。在因特网上,此时的信息也最多。

第五个层次:各种传媒。有什么股票庄家要出货了,就在报纸上发消息,因为知道的人越多,庄家越容易出货。但有个别情况是例外的,有的机构发布消息是要配合做行情。

第六个层次:股票低价循环圈内发布利空消息,并且消息越坏越好。

第七个层次:在股票高价循环圈内发布利好消息,并且消息越好越佳。

知道了上述几个层次,在得到一些关于个股的传闻和消息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你的消息来源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庄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亲侄子二狗子,二狗子在和自己的老婆谈论的时候被隔壁卖菜的王大妈听到了,王大妈在家里自言自语的时候被小保姆听到了,小保姆回头告诉了自己的闺中密友,而这个闺中密友就是你的女朋友。这样的消息你觉得还有可信的价值吗?

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一些消息,尤其是资金大一点的投资人,对消息进行综合判断,审视市场消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有赖于我们介绍的一些常识和知识。投资者要从股价所处阶段和自己能获取消息的层次,分析自己得到的消息属于哪一个层次,然后再结合股价表现来作出投资决策。

源自:股海胜境微信公众号(ID:ms8000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