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道破跟庄技巧与操作理念,操盘手永久珍藏的文章

一言道破跟庄技巧与操作理念,操盘手永久珍藏的文章
2017年07月02日 17:25 平民眼中的未来

通过前面的章节,我们熟悉了庄家的坐庄手法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对庄家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博弈之战,“以亟伤敌为上”,实战中还需要有进攻之法。本章我们将揭开庄家的面纱,从深层次剖析庄家,袭击庄家的软肋。

跟庄技巧与操作理念

跟庄高手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知己知彼,洞悉庄家的底细,熟知坐庄的手法,同时也在于他们严格的操作纪律与成熟的操作理念,他们临盘识变,冷静沉默,巧于周旋。本章开始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谈一谈操作理念。

一、投资还是投机

投资还是投机,这是个问题。对于大部分股民来说,这还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他们甚至搞不清自己买卖股票的行为到底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不少的股民买入某只股票本来是短线投机行为,结果深套之后,短线成长线,自我安慰“放上半年作投资了”,投机最终被迫变成投资是我们这个市场经常看到的现象。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操作理念。

(一)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两者的区分有时候模糊得很。比如,2010年1月,我4元1股买入中国银行是投资,那4元1股买入TCL集团是投资还是投机?分清投资与投机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是从业余走向职业的第一步,因为所有的理念和分析系统都是以此为基础向不同方向展开的。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再一次指出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是臆测之上。在我们看来,投资是一种购买财产以获得合理预期收入、股息、利息或租金的方法,它以长期增值的形式获利。区别投资与投机的关键在于投资具有时间和收益的可预测性。投机者专注于中短期市场趋势,他们建立市场头寸,并持有数天、数星期或数月的时间;投资者主要考虑市场的长期趋势,持有的头寸可长达数月数年之久。

(二)投资的陷阱

无可否认,这个市场“投机者”占了大多数,他们经常根据市场的中短期价格趋势,希望通过有效而准确的买卖行为获利。但仍然有不少的“投资者”,他们以“巴菲特”为榜样,言必提“价值投资”,认为某股票的业绩如何如何,一定能到××元。甚至一大批所谓的“分析家”、股评人士,为了推荐某一只股票,说明某一只股票短线内上涨的原因,总是要罗列一大堆公司的正面资料,说明发展前景如何如何之好,美其名曰“价值投资”,市场上的散户也趋之若鹜。这些都可能是“投资”的陷阱。

市场上这类似是而非的“价值投资”理念大行其道,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大环境下舆论的导向。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以“投资”为主体,而不是“投机”气氛盛行,于是所有的舆论导向都指向“投资”,所有的股民都被称作“投资者”(本书也使用了这个称谓),这本无可厚非,但却使芸芸众生迷失在这“投资”的表象之下。二是由于一些所谓“分析家”的推波助澜。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分析家”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而不得不制造噱头。想笔者早年入市之时,国内的技术分析应用还不广泛,国外专家的一场关于MACD指标使用的讲座,在国内就是天价。于是,那个时期技术分析是分析家们口中的专利。而现在技术分析盛行,人人都会点儿,这类东西早就唬不住人了,于是“价值投资”就在“分析家”们的口中流行了,权威性的保证是因为他们“能获得上市公司第一手的资料”。第二类是一些黑嘴在荐股时的引导。黑嘴荐股总会列出一堆公司如何具有成长型、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举证,也真灵验,一般第二天这只股票就能高开高走。现在您看过本书,就应该明白,这不过是庄家题材炒作的一种手法,这里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只是炒作的借口,其真实性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市场的反映与题材的号召力。如果这只股票业绩真正优良,真正具有成长性,其价值只会在股价的长期走势中慢慢体现,是不会在短期内有所表现的,更不会应声而涨。

同样的道理,公募基金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基金经理也时时在唱“价值投资”,可事实上真正价值投资的还有几只股票?更多的还是投机的炒作,忽悠的都是股民和基民。

(三)价值投资的误区

股神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典型代表,巴菲特从不关心市场的涨跌和趋势,只关心价值的发现和价格向价值的回归,这无疑是非常科学和理性的投资方式之一。但中国的股民过分滥用,也就误入了“价值投资”的误区。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投资大师是在美国的证券市场成功的,而非在相对不够成熟的中国市场。美国有可口可乐、迪斯尼,有麦当劳、肯德基,更有微软帝国,中国有哪些可以长期投资的企业呢?今年还被媒体吹得天花乱坠的股票,明年就亏得一塌糊涂。翻阅中国股市10多年的历程,当年的蓝筹龙头深发展、深科技、四川长虹从地上飞到天上,又从天上很快掉到了地上;后起之秀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亿安科技、海虹控股高举成长大旗想飞向太阳,最后一样从高高的天空又摔回地上,热点换了一拨又一拨,于是股票不停地玩着从天到地从地到天的游戏。

其次,价值投资的目的是分享企业盈利增长带来的收益。国外的成熟市场,股民更愿意长线投资,是因为上市公司会将自己的经营成果及时回报给投资者,向投资者提供货真价实的现金回报。而国内的市场,“分红”的字眼上又多了“除权除息”与“融资”,又何来的“价值投资”?

再次,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不是简单地看报表,而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地的调研和考察,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上市公司。而我们一些所谓“巴菲特的崇拜者”,手头所能掌握的企业资料无非是财务报表和媒体登的一些调研报告。别忘了中国的股市是有庄家的,财务报表能造假,调研报告能造假,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能造假,你要相信这些数字把戏就等着被宰吧。

综合来看,在中国的市场,应该紧跟“庄家”的脉搏,理性对待投资与投机,切不可把投资当成了投机,而投机反做成了投资。

二、如何对待技术分析

(一)投资与技术分析

在许多人看来,价值投资似乎与技术分析无缘:投资者注重的是上市公司的价值与价格的偏离,专注于股票的基本面的分析;而投机者才注重股价的短期波动。其实,价值投资者也应充分考虑技术分析在股价快速波动中的得失。

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股票及一切金融衍生物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技术分析的优点是同市场接近,考虑问题比较直接。与基本分析相比,技术分析进行证券买卖见效快,获得利益的周期短。此外,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反应比较直接,分析的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市场的局部现象。

技术分析可以在大跌市道中通过做空交易来避免暴跌的损失,但传统的“价值投资”如果这样做就缺乏理论依据,甚至因此不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后果就像背叛了某种宗教一样。而且价值投资因为不重视大盘走势,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损失30%~50%的资金或者利润,对此他们只能以忍耐来弥补;但是技术分析者如果训练有素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在极端行情中,价值投资者中对市场本质缺乏深刻认知的人受到的伤害之大足以使他们破产或接近破产。

国内市场这种区别更加明显。国外成熟的市场获利30%了不得了,而中国的庄家市场3天就能跌掉你30%。

(二)技术分析的“度”

技术分析派一般认为与股价有关的一切信息都已经反映在走势图上,包括该股所有的利好与利淡因素。即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所有的基础事件——经济事件、社会事件、战争、自然灾害等作用于市场的因素都会反映到价格变化中来。所以技术分析认为只要关注价格趋势的变化及成交量的变化就可以找到盈利的线索。万千的盈利预期或公司发展的前景,在股价走势图面前都显得毫无意义。

“价值投资者”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正如它的创始人格雷厄姆在他的书中一再强调的那样,价值投资仅仅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依赖大师们本人的专业素养,在可传授性、可学习性方面远远不及“专业投机者”的技术分析理论。从投资绩效上讲,后者取得的成就较前者毫不逊色。可以这样讲,只要将传统的以“道氏理论”为根本的技术分析体系略加细化和修订,即可以将“价值投资者”发掘的所有大牛股一网打尽,还可以捕捉到前者遗漏掉的全部牛股。对于同一只标的品种,后者的买进价位通常比前者高,但是卖出价位同样比前者高,有时候还可以高出很多。在买卖时机的把握上,前者永远不是后者的对手,相应的在资金利用效率上也低于后者。

技术分析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需注意整体观的把握。从前,在技术分析派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把直尺闯天下。”,说的是K线图分析高手只需一把直尺,在图中画出几条直线,就足以指明市场运动方向,无往不胜。但同时,又有许多人讥笑这类技术分析人士为“线仙”,意思是他们对一些莫名其妙的线条太过痴迷,以至于神魂颠倒了。“高手”与“线仙”的差异在于两者度的把握,不应过分关注局部也忽略了全局。

(三)传统技术分析的误区

股市中的技术理论总是让人充满了迷惑。美国投资专家葛兰威尔发明了名扬天下的均线理论“葛兰威尔法则”。他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涨到1200点时预测股市会大跌,结果,在其预测后的半年时间内,道琼斯指数涨到了2000多点。自此以后,他便在市场上消失了。有人说,他肯定后来也没赚什么钱,否则早上富豪榜了。许多经典的技术理论在实战中都有可能遭遇到如此的尴尬,看起来不错,用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平时也会遇到一些类似的例子,某位专家总结的某个形态听起来很玄乎,举的案例好像也很经典,但自己用起来成功率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技术分析模式的缺陷造成的,绝大部分使用者都在盲目地凭经验和感觉使用这些理论,并不清楚其实战成功率有多高。葛兰威尔法则能揭示股市运行的某些规律,但若在实战中简单运用该法则操作,其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下面我们以分析家和大智慧新一代软件中的“条件选股成功率测试”程序为模型,用计算机对一些K线经典形态进行概率统计。我们对沪深两市所有A股股票进行测试,采用的是以买进目标股票20天内获利10%的成功率的国际标准为测试依据来判断投资方法的好坏。即在选出后的20天内,目标股票的利润最高至10%为成功。测试阶段选择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这10年基本涵盖了慢熊、快熊、慢牛、快牛等各类市场环境,具有较好的模拟测试效果。而1999年之前股票市场的成熟度和市场规模相对稍差,与现在的市场环境相去甚远,一般不作为测试阶段。

“红三兵”K线组合在传统技术理论中被视为一个经典,不少的所谓“专家”在解盘的时候也常常提到这个名词,但其成功率有多高?我们用计算机的历史数据统计一下概率(见图9-1)。

我们看到平均成功率仅有40.66%!如果依据该形态指导实战操作,那还不如掷硬币来得实在(见图9-2)。

图9-2

图9-1

如图9-2所示,MACD低位二次金叉选股的成功率仅为40.32%。

再看某位专家吹唬的经典理论“老鸭头”,经计算机的概率统计,其20天内最高上涨10个点的成功率仅为44.76%。该形态的解析详见笔者另一本拙著《K线技术精要》第五章第十四节“鸭头上攻”。如图9-3所示。

图9-3

传统技术分析模式依据的是经验和感觉,凭借的是人工统计,因此,一些看似有效的方法经计算机的测试无一不显示出统计概率上的巨大破绽,暴露出传统技术分析模式的缺陷。本书中,对于K线组合形态中某些低成功率的传统形态将会给予点评,该类形态只适合用作辅助分析。

图9-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成功率的大小是检验操作决策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使用传统技术理论与计算机海量数据模拟测算想结合,能大幅度提高实战的成功率。某些经典的传统技术理论通过计算机的量化之后,再经过实战中长时间的不断优化,将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如图9-4所示,曹氏八线系统中的抄底选股公式“抄底4号”,测试成功率为86.09%,(也就是说,在20天内,选出的股票获利10%的概率为86.09%)已经具备较好的实战意义。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到笔者的网站(www.8stock.net)索取。

三、盈利靠的是操作纪律

真正能让你在股市中稳定获利的,不是你娴熟的技术分析理论,也不是你能看透庄家行为的能力,而是严格的操作纪律!大到索罗斯、沃伦、巴菲特这些投资巨人,小到我们身边的散户成功者,无不是坚守这条经验的最大受益者。而多数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则成为这种严格纪律的牺牲者。严格而有效的操作纪律是唯一可以保证投资常胜不败的投资经典。

(一)严格的操作纪律的重要性

1.克服人性的弱点

严格的操作纪律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克服人性的弱点。股市中人性的弱点,很多的文章都详细探讨过,不少的观点甚至认为,投资者至少需要四年以上的磨炼,才能真正入行。关于人性的弱点这里不多说,笔者需要告诫大家的是,投资者入市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性格、风险承受能力、学识水平、能投入的时间精力等。如果没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对股票的投资还是尽量要少;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但缺少一定的学识水平或没有多少时间精力,那么寻找一家好的股票型基金或信得过的专家理财也许更好;如果既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有很高的学识水平,还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那就要看自己的性格特点了,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弱点。

2.克服交易误

严格的操作纪律能克服一些错误的交易习惯和交易误区,比如不遵循趋势,盲目地追涨杀跌,不止损止盈等。笔者这里要特别提示一类股民常有的交易误区:将成本价作为参考价位。比如,某只股票的买进价格是10元,而现在的价格是7元,很多的股民感觉就是“被套了”,总是拿自己的成本价10元与当前的股价对比,认为一定要回本或者一定要涨到××元才能出手,而不再分析股票目前的形态,也再无止损的概念;有的“专家”接受个股咨询时,也总会问一问“你的成本价是多少”。其实,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操作理念。实战中一定要“忘记成本”,所有的操作依据是现在的形态,参考点永远是当前的价位,而不是参考成本价。作为一位投资者,如果你坚定看好公司的发展空间,则耐心持股即可,不必过多关注你的成本价;而作为一位投机者,到了止损止盈位严格按照趋势线止损止盈,否则每天都可换位思维:认为自己的是空仓,问一问自己如果从未买入该股票,是否有理由现在买入?如果依据自己的判断,有充分的理由现在买入,则该股可继续持有,如果现在自己都不愿重新买入,则说明该股无继续持有的理由,不如及早换股。

(二)建立科学的交易系统

严格遵守操作纪律最有力的保障是建立科学的交易系统。有的投资者对技术研究颇有心得,操作也非常准确,往往能看准庄家,抢到廉价筹码,但在牛市中的操作结果依然不理想。很多的投资者,包括多年股龄的投资者,因为没有严格的交易系统,买卖股票的理由每一次都不同,这样的操作往往会造成许多失误,正确的操作没有得到再次的运用,错误的操作下一次又再犯。结果很有可能就是,“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比如有一位波浪理论的高手,经常能够预测到价格波动的高低点,并且因此而获利,但总体上的交易成绩却只是一般。究其原因,这位波浪理论的高手缺少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没有好的操作习惯。如在自己的预测出现错误时,他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也不清楚当得到一个买进信号时应使用多少资金,什么时候应加仓,什么时间应获利了结。操作随意性大,交易的系统性方面有明显的欠缺。

1.何谓交易系统

严格意义上的交易系统是指完整的交易规则体系,对投资决策的各个相关环节作出相应明确的规定,这种规定必须是客观的、唯一的,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解释。一套设计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投资对象的统计特征以及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我们这里谈到的交易系统指的是,建立一套自己选股、买点卖点的判定、止损位的设立以及对应的纪律。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理查德·丹尼斯是美国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交易大师,他把几千美元放在股市中赚到2亿美元。这在美国的个人投资中是绝无仅有的。艾肯哈特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基金经理。一次,他们两人在讨论交易方法时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丹尼斯认为,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哪怕他从来不懂股市,只要掌握了一套好的交易系统方法,就能在股市中获得成功。艾肯哈特对此持否定态度。为了解决两人的争论,他们决定举行一场带有大赌注的试验。艾肯哈特选择了13个普通人作为培训者,丹尼斯用2周时间向这13人传授他的一套交易方法。培训后,由丹尼斯向这些人提供交易资金,然后让他们独立交易,时间1年。

丹尼斯的观点正确吗?任何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股市交易高手吗?1年后,答案出来了,丹尼斯的观点完全正确!受训的13人业绩都很优秀,其中有的人收益率甚至高出他们的师傅丹尼斯。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交易系统,按原则计划去交易的重要性。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在无序的市场中建立有序的交易规则,才能在股市上克敌制胜。所谓克敌制胜不是指一次性获取一倍或两倍的利润,而是你在股市中长期持续稳定的获利能力。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建立交易系统,按原则计划交易的概念相当模糊,他们过多重视股价预测,而对自己的交易行为稀里糊涂,充满随意性。没有交易原则和计划就去买卖股票如同没有设计图纸就去建筑房屋一样肯定要付出巨大代价。

2.科学的交易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在股票市场中交易过两三年的老股民,很多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方法,但这套交易方法并不一定是一套科学的系统。一套科学的交易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

(1)应有买点卖点的判定,买卖时间、持股时间、预期收益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提示;应有完善的交易原则、交易计划,完善的风险回避办法,如止损位的设立等;比如对前面的那位波浪高手来说,他应该认真地问一问自己,如何把所有的事项整理起来?除了市场分析以外,你还缺少什么东西?很显然,是缺少的东西妨碍了你长期稳定的获利。如果想长期稳定地获利,那么整体的交易应该是一个过程,而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预测或者一次全仓买入。其间至少包括:①如何处理判断失误?②最大亏损能够被控制在什么范围内?③什么时间追买?什么时间获利了结?④市场出现非人力因素,如何处理?⑤预期的目标是多少?是否满意?⑥当市场价格变化以后,如何修正自己的交易计划?

大多数投资者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的每一次交易都是正确的。但是理智地思考一下,华尔街的顶尖交易员在10年中的平均正确率仅仅是35%左右,你能做到多少?你是否现在就比他们优秀?

(2)在理论上无懈可击,在实践上经得起反复的验证,在统计学上有较高的胜算率,一般需达到70%以上。这点也是检验交易系统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

(3)以铁的纪律严格执行。建立交易系统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规避主观情绪的影响,客观理性地按照买卖逻辑和买卖信号来进行操作。当你选择了一套符合你个性的交易系统操作,一定要将它贯穿交易的始终,不要轻易地改变它。在交易过程中最忌讳“朝三暮四”。最好的交易系统不认真执行亦是破铜烂铁,在捍卫原则方面需要有铁的纪律,既不在交易系统出现买入卖出信号后优柔寡断,怀疑系统的有效性,亦不在非本系统指示的机会时心猿意马,放弃其他的诱惑与机会。

笔者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股市投资需要投资者一步一步的掌握所需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要想在巧取豪夺、弱肉强食的股市中生存,没有一套赢利方法技巧和自我保护的纪律是不行的,股票深套,选股、买卖点把握不好的,可以关注学习!

最后,炒股要理性,吃鱼吃中间,不要鱼头鱼尾都想吃;不要总是等到网里有十条鱼了,才收网,网里有五至九条鱼也可以收网。

源自:股海胜境微信公众号(ID:ms8000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