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即赚,是最大的误会!

买入即赚,是最大的误会!
2017年10月24日 11:42 饭上财经

本图文由饭上财经原创。

2017年转眼快见底,今年的投资成绩单,开始浮现或喜或悲的轮廓。

这一两个月,证券市场算是给原本以为又将“平平淡淡埋头捡筹码 ”的投资者们发了几颗糖。行情一好,大家便忍不住雀跃搓手,盼望借此给资产刷上一波火箭666。

在理财社区,几乎每天看到有人问,“现在适合下车/上车吗?”“这个月这基涨了超过10%啊,好激动!”“什么垃基才买就亏了几百啊。”

数据统计,公募基金在中国运行了近20年,股票基金平均涨幅19+%,连债基都超过8%,成绩斐然之下,红果果的事实却很残酷,买基金的人其中7-8成都是亏损的。想起曾看到的一个提问:“最害人、却最常见的投资理念有哪些?”一位网友回答:

买入即赚。

细细咀嚼,确实如此。

01

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执掌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创造了累计收益2700%,年均复利收益率28.9%的惊人成绩。但投资麦哲伦基金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却损失严重。很重要的原因即是,这些人都是在基金收益率高的时候投资,一旦看到收益率下跌,就把钱撤回。

另一个原因:每逢一波行情往上爬,必然出现大量想赚快钱的人。

二者逻辑分别是:

1、好多人割肉了,我也 “及时止损”吧;

2、好多人入场了,我也上去分杯羹吧。

充其量把投资当做赌局,和老天博弈,赢了自认股神附体,亏了只好拍大腿叹息运气太烂。

有人说,可人家确实赚钱了,你又怎么说?

哎,行情好时谁不是股神?但战线一旦拉长,震荡时必然反复打脸。过分的贪念会让人执着于短期的结果,丧失全局判断力,最终失败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如果你想要的是稳定获利,而非看天吃饭,尽早放弃“买入即赚”的美丽愿望,尽早放弃对自我运气的万分笃定,才能提高安全游到胜利彼岸的可能性。

 

02

你问,这些道理我都懂,我坚持定投不就好了?

无数的指南或方法告诉我们,坚持定投是战胜内心冲动和财商缺陷的神器。事实果真如此吗?

未必。

确实,定投基金必须经历至少一波熊牛转换才能初显成效,但有时基金机构处于宣传策略,过分放大“坚持”的作用,尤其是排名无论何时何地都趴在末端的病基,闭眼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只能以泪流满面收场。

需要时间加持不假,但不仅仅是死握不放,而是跟随变化、乘势而为。

将“买入即赚 ”置换为“坚持即赚”,未免有点儿武断,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坚持,跌得越惨。显性上,投资的资金、时间、精力付诸东流;隐性上,错失了本可以让资产增值的机会成本。

很亏啊…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投资之前慎重选择,投资之后耐心等待。

03

回到基金定投本身,市场升温,能做些什么?

1、优胜劣汰

我目前持有的一只行业基金,这1年多收益游荡在3%—8%,在近2个月时间内,飙升窜到14.5+%,可以说很上进了。另外一只量化基金,去年的风光不再,市场锅清灶冷时,它步步败退;百家齐鸣时,它萎靡不振,至今浮亏4%左右。

行情出现显著变化时,是重新判断的好时机。许多朋友同时持有几只基金,想调整比例的不妨在此时操作,免得日后积重难返。

2、寻找新机会

比如这两年的消费升级、互联网行业等。

时间助推下,朝阳行业的步伐愈加有力,它们或许跑的没那么快,但姿态多半得体稳健。顺便说下,有的小伙伴容易把“行业”与“热点”搞混。

热点也能理解为主题基金,不少根据政策而设计,就像军工、改革,以及前阵子的“金砖”主题。它们波动性并不太适合长期定投,因为热点来得经常很突然、消失得又猝不及防,普通人抓住转瞬即逝的波动赚红利的几率很低。另外,从历史数据看,此类热点基的表现通常不咋地。

3、别急着下车

刚才我提到,手里一只基金正浮亏,那是不是借机卖了?

我可能会降低定投金额,但会继续持有。即便后续中止,也肯定不会卖出。

一是,浮亏才4%啊,对于曾浮亏超过20%的我而言,并没怎么影响我情绪。

二来,没有充分数据或判断认定,它未来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板块或模型变动造成的此起彼伏,着实常见。

三则,虽说有的基越买越亏,平心而论,还是少数,只要中国整体经济上行,大部分的基金势头依然属于波折中前进。

人心终究是脆弱的。都知道低买高卖,切换回现实转身就变成追涨杀跌。于是,投资还没尝到甜头,情绪就率先崩盘。 “知易行难 ”的最佳案例啊有木有?

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残酷啊宝宝。

看过一摞子高手秘籍,他们苦口婆心地告诉你,要谨慎筛选,要耐得住寂寞。曾看到一条关于中国投资者的评论:小额消费小心翼翼,大额投资过于随意。消费时想要“长久”,投资时期待“暴富”。

倒挺贴切。

波动性投资宜细水长流,原本已是以小博大,你再来个快马加鞭,这种大招几个人能hold住?挂了也不冤啊。

本文由-饭上财经原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