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样本出炉:中国新经济的半壁江山入了局

国企混改样本出炉:中国新经济的半壁江山入了局
2017年08月17日 20:33 解盘侠财经

今日下午,中国联通香港称,战略投资者将认购90亿股中国联通A股股份,总持股将达到35.2%,交易总对价780亿元,有“BATJ”之称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将悉数参与战略投资。

具体来看,腾讯将向联通投资110亿元,占股5.21%;百度70亿元,占3.31%;阿里巴巴43.3亿元,占2.05%;京东50亿,占2.36%。“BATJ”合计入股270.3亿元,占总入股比例合计为12.93%。

除此了这些巨头之外,入围战略投资者的还有网宿科技、中国中车、苏宁云商、宜通世纪等A股上市公司。

搜索,文娱、电商、社交、甚至是铁路和通讯项目承接商,联通几乎把所有中国新经济的代表都囊入麾下。

联通混改的前世今生

追根溯源,中国联通的成立,其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烙印。

1994年,国家为打破中国电信一家垄断的局面,由电子工业部牵头成立首个公司意义上的电信企业中国联通,接手原中国电信的寻呼业务,同时发展移动通信业务。

此后,作为延续市场化改革的后续,中国相继成立了中国移动、中国吉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四家电信运营商,形成包括电信、移动、联通在内的七国阵营。

因为后4者竞争力与电信、移动、联通不成正比,业务常年遭到打压,资不抵债,随后国家推进电信整合,4者便逐渐被三大运营商吸并,三大运营商通过并购摄取固网、移动通信的各类牌照,各自为政,三足鼎立格局成型。

可是在吸并过程中,联通吃了地理环境的亏。

在电信行业整合的过程中,联通吸并了中国电信原国信寻呼的人员、小网通和吉通的人员、原北方电信九省一市的人员还有原联通自己的人员,可谓是个来自五湖四海大杂烩。人员背景最为复杂,内耗也比较大。北方十省的文化本来就更趋于保守,文化融合也最困难。而且原联通和原网通几乎是体量相当,更增加了融合的难度,无论什么都往里装,难免消化不良。

从此之后,中国联通业绩便开启了漫漫颓势。

就在几天前,中国联通发布了业绩预告,其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营业收入约为1382亿,同比下跌1.5%;净利润约为7.8亿,同比大涨74.3%。

乍看之下,中国联通的增长速度很靓。但是考虑到中国联通接近1600亿的市值,7.8个亿的半年净利润,依然太过于惨淡。

横向对比后发先至的中国移动——2016年财报显示,中国移动业务收入是联通的2.6倍,经营利润是联通的44倍,自由现金流是联通的27倍;到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是联通的4.3倍,固定宽带用户数是联通的1.2倍。中国移动占有全行业53%的收入和83%的利润,一家独大的局面没有显著改变。联通与移动似乎不是在一个维度上竞争的企业。

联通褪去体制,还是“体制”爬上“BAT”?

4年前,联通混改被提上日程,其被视为联通的救命稻草。由此,资本市场衍生出了一条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A股炒作逻辑——中国联通的公布的业绩越难看,次日联通上涨的幅度就越大,因为混改预期提升了。

此次公布的混改方案,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略超预期的,但是否能改变联通的现状,很多人仍然表示质疑。

事实上,作为仅有参与权,没有控股权的“BATJ”来说,战略投资是否会胜利,仍然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影响联通高层的决策。否则,BATJ的战略入股......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阅读:http://mp.weixin.qq.com/s/VuI7oIPIePaUOpnx2Rk01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