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仍要靠传统线下金融

许小年: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仍要靠传统线下金融
2017年01月11日 17:15 金色光

1月9日下午,在某金融科技论坛上,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公开力挺传统金融,他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仍要依靠传统的线下金融。

金融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

金融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在金融行业广泛的使用抵押品,它的作用是降低和克服风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什么地方?简单的讲是因为它缺少具有流动性的抵押品,它有一些固定资产,但是没有流动性,这个对于债权人来说就没有吸引力,他那些固定资产我拿到市场上没有办法变现,所以银行一般不接受它的生产性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很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用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来得到融资。

无抵押品的信用贷款就成了中小企业的一个主要的渠道,由于它是纯信用贷款,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有了抵押品我可以控制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而没有抵押品我失去了一个控制道德风险有效的工具,我不得不对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努力的去降低它的成本,才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主流的金融机构我们都知道,就是大型的工农中建交,他们的成本是没有办法降下来。由于成本的高居不下,所以主流的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当然你也不能责备它,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政府曾经给主流的经济机构下达过中小企业贷款的硬性指标,每一个银行都必须每年贷款以后要有多少百分比是贷给中小企业的,但是这个指标无法执行,无法执行的原因是它违反了经济规律。大型机构的成本收益就是不对称。从理论上和从实践中已经证明,中小企业的融资它只能靠小型金融机构,只能靠遍地开花的小型金融机构,而且这些小型金融机构都必须是民营的,它才具有这样的领航性,它才具有这样的效率来为中小企业服务。

金融监管部门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多少年前开放了小贷公司,我觉得这是开了一个口子,但是遗憾的是什么呢?遗憾的是这个小贷公司变成了一个“怪胎”,政府在开放小贷公司的同时莫名其妙的限制了杠杆率,由于限制死了杠杆率,小微贷款不得不提高利率来覆盖风险。

提高利率的结果是中小企业从小微贷款那儿拿到的资金仍然是高利贷,要想把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下来必须提高小型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否则小型金融机构自己的账算不过来,净资产收益率无法覆盖他所承担的风险,这全都是经济规律。小微贷款提利率有一定的限制,当它提高到法定的上限之后小微贷款公司就没有办法继续做下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似乎使中小企业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是观察下来这个希望又落空了。落空的原因是互联网金融在我们看到的范围里都集中在比较简单独立标准化的消费信贷,而不是企业贷。企业贷互联网这个金融做的很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的成本比消费贷要高很多。债务人它的多样性,它的复杂性都远远超过了消费贷,而且目前正在开展的清查整顿工作,目前开展的专项检查工作如果完全按照文件要求到位的话,我估计互联网金融公司存活下来的没有几家,所以依靠互联网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问题,这个希望可能也会很快的破灭,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到底怎么办?面对巨大的市场需修,到底由谁来提供产品由谁来提供服务?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而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影响到民生,就影响到社会稳定。

在这次清查整顿之前,虽然这一次的专项清查看上去是给互联网金融一个很大的限制,其实在此清查整顿之前我们就说过P2P、互联网金融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生力军,更不要说主力军了。

有意思的是信用环境良好的发达经济国家P2P也没有发展起来。在美国、欧洲、日本P2P也没有发展起来,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一个理由是线上的数据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第二个理由说信用环境不好。那么发达国家的信用环境比我们好很多,为什么他的P2P也发展不起来呢?原因是它的传统金融效率太高,没有给P2P留下很大的空间,我们所知道算是有点规模的美国的网上金融公司,有一点规模的最大也就是做到余额的百亿美元级,应该是100亿美元,像美国Lending Club大概100多亿美元,这样的存量规模和美国庞大的金融资产相比九牛一毛,为什么在信用环境良好发达国家P2P也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传统金融效率非常之高,网上金融无法和传统金融在成本上竞争,所以发展不起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仍要依靠传统的线下金融

互联网要在经济中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它必须和传统行业竞争。互联网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互联网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只不过为解决各行各业商业的本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工具,只不过它是一个新的工具。纯网上的金融在我看来它永远不可能替代线下的传统金融,那就是因为在主流的市场上线下的传统金融的效率要比互联网金融更高,它打不过。所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发展起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仍要依靠传统的线下金融。因为这些线下金融他们的综合成本要低于线上的P2P,我说的综合成本经常我们在做比较的时候忘掉了,综合成本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一项是获客成本,一项是坏账损失的成本,没把这两项包括进来,它的综合成本要低于纯线上的P2P,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忽略互联网技术,传统的金融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它的成本。所以我刚才大概看了一下前面几位嘉宾的讲话,我同意他们的观点,今后恐怕我们不要再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不要再提P2P的概念,要提FINTECH,这个不是为了逃避监管,其实监管也没有什么好逃避的,因为在一轮监管风暴之后剩下的被监管对象已经不多了,没有什么好逃避的。

FINTECH这一个词我认为它定义是比较准确的,就是金融技术,FINTECH的定义,告诉我们互联网金融是FIN+TECH,FINTECH这个词来源就是传统金融+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口号坑了不少创业者,创业者产生了一种误解,他以为“互联网+”可以改变行业的本质、可以改变金融的性质,然而互联网技术不能改变商业的本质。准确的定义FINTECH不是为了躲避监管,并不是说现在P2P名声不太好了,上面的监管风暴针对P2P,就赶紧换帽子,“我不是P2P,我是FINTECH”,你换一个名字没有用的,过两天政府又出一个名监管FINTECH,你怎么办?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准确定义FINTECH,是为了厘清金融和技术的关系,让技术为金融服务,让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为了准确定义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回顾本源,这个本源就是只有实体经济中才能创造价值,金融不服务实体经济没有出路,单纯的技术如果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金融的效率,这样的技术没有价值。

小微金融,如果我们把这个逻辑关系翻过来,是传统金融+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小微金融+互联网的市场巨大,这是由小微金融市场它的性质决定的。我们长期以来在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到今天没有解决。我也并不认为传统金融机构用了互联网技术就能就是它,而是要在传统的金融领域中不断的做出创新,同时使用新技术,有可能部分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传统的小微金融市场上如果加上互联网,我认为它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是这个时候我在这里讲的商业模式已经不是P2P了,已经不是纯线上的商业模式了,而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以线下为主,以线上为辅。就目前的数据可获得性来看,就目前的社会信用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头我们依然要以线下为主,以线上为辅。

为什么说这个市场巨大?如果这个市场巨大为什么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没有做起来,是因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传统金融机构效率已经相当高了,而在我们国家传统金融机构像其他的行业一样效率低下,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主流金融机构都是国有的,国有的必然效率就低下。效率低下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讲是一个问题,另外一方面对于我们从事中小企业融资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会。国有的大型的金融机构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做这块市场,这块市场必然是小型的民营机构将来充当主力军,市场的机会还因为我们的监管体系条块分割、市场分割,人为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分割又创造了很多的商业机会。所以我经常跟石投的同事们讲,我说你们要感谢政府,因为政府的监管给你们创造了很多的商业机会,尽管监管增加了你们的操作成本,但是给你们创造了很多机会,所以你们要感谢政府。

在中国理财,在石投金融的平台上理财,你可以看一下现在三个月是8%,8%的收益率三个月到香港绝对找不到,到美国绝对找不到,为什么?因为它的金融市场已经连成一片,资金自由的流动,哪里有高收益资金就冲过去了,资金一冲过去就把那个地方的收益率拉下来。香港的定息产品的收益率是3%,能够拿到4%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这儿为什么有8%,我们这儿有8%,难道说资金不够吗,上海的房价为什么爆涨成这样,根本不缺资金,上海的房子、北京的房子、深圳的房子你看涨成什么样,后面全是资金推动。但是为什么资金的供应非常的充裕,另外一方面利率又高居不下呢?我们的监管体系人为的切断了资金的流通渠道,就造成了高高低低的坑洼,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这都是我们的市场机会。就像一条泥泞的马路一样,在泥泞的马路上坑坑洼洼的你看水面都不一样,有的地方水面高有的地方水面低,你要有办法把水面高的那个水引到低的坑里来你就赚钱。香港和美国为什么赚不到呢?因为它的路面没有坑坑洼洼,它是一个湖面,是平的,资金自由的流动,你找不到高利率的角落,你找不到高利率的细分市场,我们现在在这里到处可以发现收益率高的西方市场,很遗憾这是由于我们的监管造成的,由于我们的监管人为把市场切割开来,断绝了资金流通的渠道。

所以一方面这个监管增加了我们的交易成本,另外一个方面又给我们创造了商业机会。我们在呼吁政府改善监管同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因为我们不是政策制定者也不是立法者,只能够充分利用在现有监管体制下给我们带来的这些机会。

FINTECH的两种模式:重资产和轻资产

传统的金融机构采用金融技术,金融技术的发展,就是这个FINTECH的发展有哪几种商业模式呢?在我看来大概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重资产的模式,就是它有一张很大的资产负债表,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作为放债主体,这样的话他可以采用FINTECH来进一步降低它的成本,来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种重资产模式适合小型的专业化的商业银行,比如我比较熟悉的泰隆银行、台商行,他有自己作为放债的主体,同时采用金融技术,这种重资产技术是金融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它的长处是金融和技术紧密的结合,如果管理得当的话效率比较高,在一个大伞下面,技术部门为前方的信贷部门来服务,它的缺点是什么?重资产模式的缺点是管理难度大,因为传统金融和FINTECH,和技术部门要求不同的管理方法,你用传统的金融机构管理方法去管技术公司管不好,因为这两块甚至连公司文化都不一样,传统的金融机构它强调保守和风控,而技术部门它关注的是创新进取,这是两种不同的公司文化,纳入在一个实体中来进行管理的话,管理的难度是相当的高。

第二种FINTECH的模式是轻资产模式,纯技术公司,它是以输出线上和线下技术来获得收入,它的优点是金融和技术可以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干扰,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什么,是金融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两者有可能脱节,要求完善的双赢激励机制,来协调金融机构和技术公司的合作。

不管哪一种商业模式运用技术都是核心,而要运用技术,过去的非标产品,如何去进行标准化又成为关键,这是我们小微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都是非标的。如何在非标里把它标准化,如果你不能标准化,就没法上线,上线的全是标准化产品,这个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服务,因此基础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就是把过去的非标操作尽可能的标准化。在标准化和适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扩大客户技术和服务的范围。

全民的风险意识是最有效的监督 监管层要跳出行政手段的传统思维框框

金融监管的问题,现在出了事儿了马上政府就出来整顿清理,一整顿清理基本上管死,这个事情过去发生了多少次,这种非常被动的监管方式,我也一直在呼吁政府要改革。要更多的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金融监管部门的目标,也就是说控制系统风险,控制和降低系统风险。什么样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是要让广大的投资人、理财产品购买者也成为监管者,来监督网上金融,来监督小微贷款公司。而要能够动员投资人也来监督他们,必须打破刚性兑付。

全民的风险意识是最有效的监督,所以监管当局要跳出行政这个手段的传统思维的框框,更多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监管的内容,减少给监管部门的压力。监管越来越细、越来越烦,结果是把市场管死,所以在我们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要减少监管的内容,要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行政责任越大、监管越细致越具体,市场越没有活力,监管不是说把风险控制到零,零风险的市场不是市场,市场就是一个配置风险的地方,而不是说你监管的目标要把市场风险控制到零,而是要让有能力的人去承担那些风险,要求得风险的合理配置,而不是风险的降到零,把风险降到零会出非常细致的无所不包的监管条例,这些监管条例对于过细的条款,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额外的成本,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贷款利率上去,转嫁到中小企业头上,或者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具体而言,最近报出来的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中,我们已经看到按行政辖区划分的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即使经过这一轮的整顿风暴,P2P明显是挤压的。互联网跨越不同的行政辖区的现象会继续存在,会越来越多,所以过去按照行政区来划分监管职责,这样的一个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技术时代的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把P2P,把这个FINTECH定义为传统金融+互联网,那么就应该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方法进行监管,至于P2P怎么办?个人对个人的怎么办?个人对个人的可以考虑颁布贷款条例,规范个人个简的借贷行为,发生这样纠纷的时候由法院来处理,是市场+法律的办法来实现监管的目标,控制系统风险的目标,而不是行政+监管的思路。

所以我们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除了我们进机构在合规合法操作,同时要进行金融创新,努力的去降低成本,中小企业的融资、小微企业的融资,市场的空间是非常的大,那么还需要我们在监管上要推进改革,要更加接近市场,不是从监管的方便出发,不是从监管者的出发,而是从如何控制市场系统风险出发,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出发,因为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就是利率的降低,就是服务实体经济。

文/DX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