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专访星石投资总经理:大资金正在股市门口张望

红刊专访星石投资总经理:大资金正在股市门口张望
2016年12月25日 08:53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李健

“现在的市场正在处于反复筑底阶段。”本周,接受《红周刊》专访的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说。再次做客面对面栏目的杨玲对2017年的市场充满乐观,她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或将出现机会,大资金正在股市门口张望。而这些资金的风格偏爱价值股,大消费是她看好的领域,尤其关注政策出现拐点的医药行业。星石今年的业绩能站在前排,星石1期在1321只可比产品中排名65,近二年收益率为81.06%。

大机构有入市意向

《红周刊》:上周一A股上演“打折”大戏后,没有撼动看多者的信心。那么您是怎么看待岁末年初的市场的?

杨玲:现在大盘已经处在反复筑底的阶段了。虽然临近年末“黑天鹅”频生,但在美国大选、美联储加息、债市惊魂的冲击下,A股并没有出现连续的暴跌,而是跌一跌,涨一涨。市场扛住了大量集中爆发的风险,说明底部特征已经非常明显。

在资产荒的情况下,明年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来源将会是大机构的资金。

《红周刊》:看来您对明年的市场还是很乐观。那么为什么明年大机构资金的将会成为股市流动性的重要来源呢?

杨玲:今年股市没涨,但楼市涨了一轮又一轮,债券市场在暴跌前也涨的很高。高层提出要处理一部分泡沫,其中债市和楼市首当其冲。这对于一些将9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市和房地产抵押项目中的大型机构,将面临亏损的风险。那么这些资金在明年的配置中,有很大可能会选择股票资产。

《红周刊》:那么这些大资金现在有开始入市的迹象么?

杨玲:现在还没有,但在和这些大资金沟通中,我们明显感觉他们已经在考虑了。因为以前这类喜欢投资债券的机构根本不理会做股票的基金,但现在却主动与我们私募机构接触、沟通。但真正入市可能要到明年,但也就在最近这几个月。明年也许会形成一些这样的机构先行者入市,然后不断有跟进者,最后疯狂的时候是大家一起玩。而且现在有的先行者已经开始做规划了。

《红周刊》:那这些大资金必定喜欢价值股。

杨玲:对。这些机构原来选择的就是类固定收益资产,收益不需要很高,风险一定要低。所以入市后必定会选择估值合理、业绩有支撑的价值股。目前市场还在筑底,当底部特征更明显的时候,例如出现一些放量,这一类投资人就敢于投资股市了。

明年看好大消费中的医药股

《红周刊》:星石的投资策略是由中观,上推到宏观,再向下选择个股,和一般的“从上到下”模式不同,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

杨玲:“从上到下”存在一个问题,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时揭示的是上个月或上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从中观入手的确定性则较强,如现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种,有包括医药、农业、服装纺织、食品饮料等20多行业个景气度在提升,仅有个别行业的出现下滑,这证明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是向好的。再结合宏观数据,PPI、CPI连续回升,更佐证了经济复苏的态势。但反之,如2008年,我们看到25个行业出现企业利润下滑、资金周转不利、供过于求等萧条景象。仅有农业、煤炭等个别行业依然坚挺。结合当时海外市场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我们坚定认为经济将步入下行区间。虽然当时主流观点认为危机不会波及中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有道理的。

我们判断行业的机会重点看是否出现了景气度拐点,例如行业是否出现政策转向,或供需逆转,像之前的“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胎放开就是属于政策转向。而在“三公消费”受到限制时,高端白酒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转变。

也正因此,星石1期近两年来的收益率为81.06%,在1321只可比产品中排名第65名。

《红周刊》:那么在您看来,现在的中观行业有哪些比较好?

杨玲:明年我们看好大消费板块,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原因在于我们看到了预示拐点出现的先行指标。前两年受医保控费的影响,药价被不断压低,但在2015年年末,医保基金的收入增速首次超过了支出的增速,城镇医保基金收入11193亿,同比增长15.5%,总支出9312亿,同比增长14.5%。这就意味着没有必要继续压低药价,政策的方向将发生改变。此外,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规定在10%以上,现在医药行业的增速为11%,接近10%,继续控费也和政府目标相背离,所以压制行业发展的负面因素基本消化完毕,行业有望迎来长周期拐点。

《红周刊》:医药行业涵盖的子行业非常多,您谈谈如何挑选子行业吧。

杨玲:首先我们看好高端仿制药和医药商业。高端仿制药最先受益医保控费的放开,药品提价将很快转化为企业利润。商业医药在医疗制度改革下,处方外流,药店也可以卖处方药,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打开。但受益会相对滞后一些。我们按照受益医疗改革的先后顺序,判断子行业的机会。有些表现的早一点,有些表现的晚一点,高端仿制药在前,医药商业在后。

驱动因素未变就坚定持股

《红周刊》:说了您看好的行业,说说星石的选股策略吧?

杨玲:星石一直坚持选对子行业再选择个股。对于个股的选择则会相对简单,如果是供求关系发生转变,就买行业前几名,这个前几名可能就是行业选好的龙头,或者按业绩、稳定性、上下游谈判关系等“自下而上”的那套方法进行的排序的前几名。如果是政策风向转变,则选受益最大的个股,例如二胎政策放开时,首先收益的婴儿奶,而不是成人奶。

《红周刊》:对于卖出的时间点是怎么把握的呢?

杨玲:买入某个行业的个股是因为其有中长期驱动因素,如果这个驱动因素还在发酵,就继续持有。例如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胎,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要政策不改变,婴儿奶就会持续受益。还有一个例子,在猪周期当中,只要市场上供给的猪肉没有超过需求,猪价还在上涨,都可以一直持有。无论补栏量是否已经大幅提高,因为从仔猪到生猪出栏还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

《红周刊》:您说选出的个股有些先反应,有些后反应,如果是后反应的子行业,就一直拿着么?

杨玲:对,我们就是这样的策略。我们买入的时间点相对靠前,当发现供求关系发生转变时就开始买入,确实有些个股业绩的反应时间较长。早期我们买猪肉养殖股的时候,就是存栏量达到阶段性的最低水平,我们判断猪肉价格要开始上涨了。但当时猪肉价格在全年底部,企业和农户亏损严重,股价也长期趴在底部。市场当时没人相信价格会上涨,在我们拿了2个月后终于开始反应。

《红周刊》: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看到大盘涨就手痒,拿2个月不动有点困难啊。

杨玲:这就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不同。对于像我们有100多只股票,每天有几个子行业有反应,整体上就是不错的。明年将是价值股行情,风格和以前也不一样,以前是听消息,听政策,炒短平快,对买卖时点需要精准的把握。明年市场环境会发生变化,在价值股中精选子行业、精选个股才是大行情,不需要精确把握时间点。这才是普通投资者最需要注意的。

《红周刊》:星石投资的宏观和操盘是分开的,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杨玲:策略团队主要负责判断仓位和风格,发布策略报告。在不看好市场走势的时候,会要求基金经理只能投资0——50%,他们再乐观也只能投资50%。在看好市场的时候,规定他们投资要50%——100%,再不看好也要有5成仓位。

另外我们还会从市场风格上给出建议,例如2015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但我们全年还有不错的收益,就在于投资的主要品种是成长股,而且是小股票,虽然年底小股票是下跌的重灾区,但是上半年的收益相对较好。但到2015年底,我们认为市场风格将由“成长转价值”,我们按这个策略要求基金经理,他们就会改变投资方向。同样是投资消费的基金经理,可以将成长型的消费换成价值型的消费,例如原来投资的是鸡尾酒,调仓为一线白酒。

《红周刊》:您之前也谈到风控的重要,这里我们再谈谈,星石投资现在对风控是如何设置的?

杨玲:第一个是硬指标,7毛或7毛5是砍仓线,跌破9毛仓位减半,所以在跌破9毛5的时候,会做净值管理,即将所有股票卖掉一部分,但保持持股结构不变。此外,我们还有一些软指标,也就是策略上的调整风格,是偏价值还是偏成长,是重消费还是重防御。

《红周刊》:女性投资人在这个行业不常见,做到高管更是少之又少,您会遇到比男性投资人更多的压力吗?

杨玲:性别的压力我倒是没有体会,不过做投资每天会面临各种压力。我们建立的投资组合,每天下午3点净值就公布了,相当于每天交一次卷子,但你不能天天都对。投资一半是煎熬,一半是后悔,后悔是我怎么错过了机会,煎熬是市场怎么还在调整。有时候还有一些外部压力,例如,股灾的时候,我们没能在高位及时减仓,净值调下来了,那么客户带来的压力马上就出现了。2015年9月份,不少客户希望我们把仓位减下来,因为觉得大盘还会继续跌。但我们内部讨论的结果是,市场基本见底了,于是就和外部说我们不减仓。客户就会让我们说理由,员工也来让我给一个证据。内部、外部压力都很大。那时候只能我们策略小组内部相互打气,最后终于等到了10月份的反弹。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