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空长多 阵痛后蓝筹股价值终将回归

短空长多 阵痛后蓝筹股价值终将回归
2017年01月21日 09:21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林伟萍

者按注册制不宣而战。IPO加速发行,成为猴尾市场的热搜、热议词,甚至1月16日的暴跌也有人归罪于IPO的加速发行。市场也较为明显的分为两派观点,散户人士多认为新股发行节奏过快,对二级市场抽血效应明显,一旦引发暴跌可能会引发A股再度出现“踩踏”现象。而专家学者和私募人士则比较理性,认为IPO加速发行非A股下跌主因,定增才是让A股“失血”的利器。打通A股正常的融资渠道、恢复市场估值体系、重构A股生态体系,推出注册制是大势所趋。但多位专家也同时强调,IPO发行节奏还需结合市场情绪来把握,同时完善A股退市制度并加强监管。

《红周刊》对IPO的专题讨论还会继续,我们也希望各方人士积极参与,您可以通过来稿或者接受采访的形式来亮出观点。

上周(1月9日~13日)一周内15只新股申购,平均每天3只新股发行的节奏,创出了自2015年年底新股发行改革后的新纪录。“疯狂的IPO”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当前IPO加速发行是否合理的大讨论,也许是基于对未来预期的悲观,本周一(16日)A股指数全线跳水,创业板更是一度跌幅高达6.05%。根据新浪财经对上万网友的调查数据显示,超9成网友认为目前IPO“过快”,“利空,对A股产生抽血,会导致市场低迷,同时88.4%的网友认为IPO应该减速或者暂停,此外,有67%的网友认为今年一季度A股“继续下跌,回到3100点之下”。与网友们的一味抵制不同,从本周《红周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学者和专业私募人士观点来看,他们对待IPO加速发行一事的态度则理性许多。

恐惧IPO只是表象 A股下跌背后另有主因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IPO加速是有背景因素在其中的,受2015年下半年股市重挫影响,IPO暂停,IPO排队企业一度高达800多家。加速IPO恰好可以解决新股堰塞湖问题,同时,2016年11月份IPO开始加速发行也有财务报表申报时间点的问题,过了这段时间,则需补充提交2017年一季度的财务资料。此外,他表示,当前IPO申购与以往不同,不用提前冻结资金,相对来说,对市场的冲击力比较小。

韩复龄强调,被投资者们很容易忽视的上市公司定增以及公司高管减持等才是A股的“圈钱”大户。不过,他也强调说:“在新股发行节奏上还是要适当考虑一下市场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岁末年初的时候,资金量紧张,监管层此时可以考虑适当控制一下新股上市的节奏,调节好时间窗口。”

“所谓IPO加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之前的IPO处于停滞的状态。”在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看来,之前的IPO停滞带来了部分负面效应。例如,大量拟上市公司排队IPO,企业的正常融资渠道不通畅,从而导致A股市场上“壳”资源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受到爆炒,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同时,IPO停滞也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上市公司配合大小非减持套现的案例频发,最终买单的还是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从而导致财富分化更加明显。此外,他也表示,目前市场对IPO常态化的恐慌,更多地是在心理层面,实际上融资的大头是在定增方面。“IPO要维持常态化发行,不能因为股市一下跌就直接暂停。IPO常态化可以使得上述弊病得以有效解决。IPO常态化一方面可以打通企业正常融资渠道,恢复市场估值体系,恢复价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从而引导资金向优质企业倾斜,资金得以更好地利用,从而提高市场的总体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企业上市速度加快,定增项目受到限制,股市抽血效应减弱,壳资源贬值,逐步丧失炒作价值。”

北京某知名私募人士也向《红周刊》表示,IPO的本质是融资和股票扩容,特别是市场下跌时,影响是比较大的,扩容产生的限售股对将来的市场也构成压力。但深入分析,近三年定向增发对市场的影响远大于IPO,IPO加速发行只能算作当前市场调整的次要原因。他分析说,投资者长期形成了思维定式,就是恐惧IPO,管理层也常常根据市场的强弱控制IPO的速度和规模。而对定增、配股等融资手段不敏感。“即使按照现在的节奏,一年新股发行几百家,融资额也就几千亿。而当新股堰塞湖解决了,IPO速度可能自然就降下来了,而定增,仅去年融资额就有1万多亿,近3年累计融资额更是高达2万多亿。”上述私募人士分析说。

在他看来,IPO加速的确会强化壳资源股的贬值预期,加速绩差股、概念股的估值降低,对于持有相关股票的投资者意味着损失,但这其实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因为相对定增,IPO的资产质量更优质,估值更合理,业绩的稳定性更强。管理层已经认识到定增对市场的影响,调整了方向,就是加速IPO,限制定增,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注册制是大势所趋 退市、监管也亟须完善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目前A股市场还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IPO,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还不到位,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而在采访过程中,IPO加速是否为注册制推出

做铺垫、A股后续如何完善退市制度、加强监管等也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运行至今,总市值发展到了50万亿左右、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3000家。中国资本市场成就显著,日渐成熟,短板明显。短板就是市场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没有实现市场化发行、市场化定价、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上市公司的定价、估值体系不健康,价格体系扭曲,资源未能有效向优质上市公司流动,劣质部分被高估且不能及时淘汰退出,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劣币驱逐良币。“推进市场化,IPO加速是必须的,即使阵痛,也是必经的过程。”他说。

陈绍霞认为,IPO常态化发行,可能是为未来注册制推出做准备。注册制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注册制的推出面临很多阻力,但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应该持开放的态度。此外,注册制的推出短期可能会引发阵痛,但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他强调,当前的IPO扩容一定要和监管相结合,完善当前法律存在的漏洞,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

不过,对此,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红周刊》特约作者胡东辉就表示,在A股市场,新股上市以后股价平均要涨3倍,即使现在市场承接力急剧下降,但平均至少也要涨2倍,开板以后新股中签者99%抛售,全部要由二级市场接盘。这也就是说,IPO对二级市场吸纳的资金至少是募集资金的2倍,这还不算新上市一年以后的限售股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非常巨大。

韩复龄分析说,注册制的推出是A股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现在仍面临一些障碍,但不能不搞。而且中国的注册制不可能像美国股市,应该也是存在监管的,只不过监管的主体可能从原来的证监会转移到交易所而已,但要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和标准,不可能是随便的企业都可以上市。

同时,他表示,当前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都在股市的入口问题,而忽略了股市出口的问题。例如,一些资产不良的上市公司一旦牵扯到退市可能就会遇到来自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债权人等各方面的阻力。但股市也需要新陈代谢,监管层在严管进口的同时,也要在股市出口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大监管,退市就要一退到底。

“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大量的优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支持。我们常说资本市场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打造健康的直接融资体系更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注册制’。至于采用哪种形式、如何实施,我觉得一定要符合我们的国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最终走向完全的市场化。”私募人士北京志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敏分析说。

坚持价值投资 回避题材概念炒作

面对IPO发行速度加快的局面,投资者操作上又该如何应对?陈绍霞表示,投资者需要明白自己投资的上市公司是基于什么逻辑,如果是基于壳价值,那未来大概率会走下降通道。如果是基于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企业有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强,二级市场股票价值低估,那么随着公司业绩增长,股价在二级市场上涨的概率也较大。

在崇尚价值投资的罗敏看来,IPO加速虽然短期会导致部分中小创的估值承压,特别是一些基本面较差、估值高企的股票。但长期看,IPO加速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优秀的投资标的,让整个市场的估值回归到更为合理的水平。随着供给的增加,以往“炒壳”、“炒次新”及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将得到遏制,让市场逐渐回归到价值投资的轨道上来。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大批优秀企业的上市,会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更加肥沃的生存土壤。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则表示,虽然说IPO的实际影响远低于投资者所担心的,但投资者的思维定式也很难改变,市场的恐慌带来的下跌动力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市场表现的就是弱,投资者必须要高度关注和应对。建议投资者规避概念操作,比如高送转、资产质量差的定增、并购。规避高估值的股票,比如次新股、绩差股、壳资源股。此外,他建议在市场偏弱的情况下,投资者应放宽眼界。“只要投资理念成熟了,坚持投资,放弃炒作,中国资本市场的回报是不错的。”

虽然近期次新股指数频频受挫,但在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看来,当前很多次新股个股的估值对不少资金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了,可以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资金会意识到这一点,做多资金会逐步强大。至于新股发行,我们是非常支持IPO常态化的,但并不希望“大跃进”式的发行,这对市场是不利的,管理层也会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年后的行情,他表示,每年上半年都会有一波不错的行情,尤其是成长股行情,2017年的成长股行情虽然不会像2015年那么疯狂,但是,随着两会的召开,资金的交易热情会逐步激发。更重要的是,成长股经过近期的持续杀跌,已经是带血的筹码,未来上涨的空间是很容易打开的,“可以预计,春节过后又将是春暖花开的日子”。

此外,2016年因多次成功“押宝”并购重组概念股而再度名声鹊起的神州牧基金,也透露了其对2017年并购重组股的看法。北京神州牧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寿威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透露:之所以看好并购重组股,是因为一方面国内上市行政审批制度导致上市额度严重稀缺,形成排队效应。另一方面大量优秀企业在各自领域和产业形成了竞争力,有通过资本市场继续做大做强的诉求,这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

“2017年神州牧基金还是看好国企改革大背景下以混改为方向、以周期类、地方国企被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寻找这些标的我们有一些基本考量,即符合中小市值、主业经营困难、地方国资积极作为、股价偏低、股权相对分散等特征。”不过,他也强调:“当然如果未来公司上市实质性地由审批制转为注册制,那我们认为现有上市公司的资源稀缺性就会降低,犹如现在新三板的格局,我们也会前瞻性地做出取舍,把握新的投资机会。”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