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IP光环失色,上市公司追星潮涌理性还是任性?

明星IP光环失色,上市公司追星潮涌理性还是任性?
2017年02月09日 21:25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胡振明

  2017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继续火热,34.19亿元票房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72%,特别是以周星驰和徐克导演的《西游伏妖篇》,更是以票房11.76亿元位居各大影片榜首,然而,相较往年,“明星IP”效应却在明显减弱。据猫眼电影公布的数据,《西游伏妖篇》首日票房3.67亿元,而其后单日票房一路下降,到上映第七天的单日票房跌到了0.88亿元,已经不足亿元,没有守住榜首的地位。

  明星效应并不是影片高票房的唯一影响因素,商业运作其实也是非常重要。“保底发行”使得电影成了资本运作的商品,同时也使得相关公司不择手段推高票房。有媒体报道,2017年春节档电影存在过度的“票补”的现象,预售“票补”远超去年。就在影片热映的时候,各大网络售票平台出现了“9.9元过大年”、“5元电影票”等补贴措施,过度的“票补”使得票房呈现虚假的繁荣。

  另外,据有关媒体测算,2017年春节档电影约有2亿元的电商服务费计入票房(去年不需计入),而今年春节档总票房仅比去年多出约4亿元,电商服务费就占了一半,缩小了今年春节档票房的真正增幅,也或许正是这不遗余力的商业运作,才使得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比去年名义上增长约10%。

  然而,明星效应对票房的影响事实上的减弱,却并未使得二级市场中上市公司“追星”潮降温,资本不仅继续热衷于影视公司的收购,甚至对明星参股的企业给予了更高的溢价。以春节期间摘得票房首席的《西游伏妖篇》为例,在周星驰导演的《西游伏妖篇》尚未上映时,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选择以13.26亿元收购周星驰旗下的公司PREMIUM DATA ASSOCIATESLIMITED(以下简称“PDAL”)51%股权。在此次并购中,周星驰的公司给予了业绩承诺:2016-2019年实现的净利润目标分别不低于1.7亿元、2.21亿元、2.873亿元和3.617亿元。对于收购周星驰公司的目的,收购方新文化称,通过对标的公司的投资,公司可以获取庞大的周星驰粉丝用户群体和电影项目的IP衍生开发权利,公司在影视剧制作、宣传、发行领域的话语权及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 2016年中还有其他多家公司积极并购明星参股或投资的公司。如在2016年11月,东方网络(002175.SZ)还拟出价16.29亿元收购注册资本仅1亿元的山东嘉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而许晴、陈建斌、蒋勤勤、王学兵4位明星曾对收购标的公司突击入股。2016年6月,唐德影视(300426.SZ)本来想以至少8.5亿元的价格收购知名影星范冰冰和母亲张传美投资300万元成立不久的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最终受压力影响而改为合资。而在2016年3月,暴风集团(300431.SZ)也宣布将斥资10.8亿元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吴奇隆、刘诗诗这对明星夫妻持稻草熊影业股权20%,不过,该次收购被证监会予以叫停。

  上市公司如此高溢价收购的“追星”行为,是否说明这些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高,有钱任性呢?据WIND资讯数据,在上述案例中,东方网络和暴风集团的主营业务并非影视,而唐德影视的电视剧贡献的利润占比是最大的(如下表所示)。

  表格:相关公司的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公司名称

  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

  2015年净利润

  新文化

  1.66

  2.48

  唐德影视

  0.95

  1.12

  暴风集团

  -1.21

  1.58

  东方网络

  0.28

  0.67

  然而,相比于高溢价的交易金额,这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不算大,还真的称不上是“土豪”,反倒像是“打肿脸充胖子”,说白了,这些交易的风险会随着溢价的高涨而激增。如果上市公司以高溢价把明星股东的公司买过来,业绩不如承诺的那般好,甚至是亏损,则很可能需要对收购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势必造成股东价值的缩水,而这样的结果其实在2014年那一轮影视公司并购潮中就有相应体现。

  在2014年那一轮并购潮中,上市公司也是热衷收购影视公司,但随着时间推移,收购对象不达标者不在少数。以浙江广厦为例,当时的收购对象福添影视也是承诺2014年至2016年将分别实现不低于5221.77万元、6272.96万元和7815.31万元的扣非净利润,但事实上浙江广厦2014年和2015年年报显示,福添影视2014年仅实现了3663.34万元的净利润,比盈利预测数少了1558.43万元;2015年更是只实现了760.44万元的净利润,较盈利预测数少了5512.52万元。同样,华录百纳25亿元收购的蓝色火焰以及北京文化1.5亿元收购的摩天轮,这两家标的公司在2015年也均未完成被收购时的业绩承诺,而北京文化收购的摩天轮因2015年的净利润同比骤降七成,直接影响到北京文化2015年总收入,其整体收入相较上年同期下滑近17%。

  总之,上市公司与明星股东发生的“那些事儿”虽然赚足了大众的眼球,“追星”也有可能得以在火爆的影视行业“分一杯羹”,但是收购的同时带来的高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还是不容小觑的,不能因任性而失去了理性。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