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融资带上“紧箍咒”,凸显价值洼地

房地产融资带上“紧箍咒”,凸显价值洼地
2017年02月17日 18:30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作者 李健

房地产政策收紧继续加码,去杠杆的步伐更加清晰。日前,房地产市场融资的水龙头被拧紧了,从贷款的利息到私募产品的发售都出台了严格的政策。对很多小房企来说,转型势在必行,但隔行如隔山,前期大量投入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而大房企则可以趁现在兼购小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对大房企来说,在土地“晒太阳”会升值的当下,手里有地,心里有底。同时,土地储备规模也已经成了判断一家房企价值的最重要依据。

融资难度增加

新年伊始,房地产调控在融资方面再度加码。

央行连续上调了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7天、14天及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虽然利率上调目前尚未传导至银行的公开存贷款,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房贷政策开始收紧。

2月8日,有消息称,有中介公司接到北京银行业协会自律公约通知,要求北京个人住房贷款由原来的8.5折提高到不低于9折。自2月8日起签署网签合同的第二套个人住房(含新建住房、二手住房、置换式住房)按揭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5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银行未来贷款额度收紧,价格上浮,放款放缓或是常态。信贷是决定短期房价的最关键因素,目前看信贷收紧趋势下短期房价调控压力大”。

2月8日,又有消息称,广州、上海也收紧了房贷。广州邮储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从8.5折提高到9折,同样上调到9折的还有广州农商银行,兴业银行只有申请9.5折才能正常放款。另外,上海各家银行个贷下款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由原来的1个月,普遍延长至3个月,最长可达5个月。原本首套房客户可获得的9折利率优惠,正在逐步“绝迹”。

2月13日,房地产企业融资方面再迎来一道“紧箍咒”。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的通知(下称“4号文”),严控房地产通过资管机构的非标融资行为。4号文范围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16个前期房价上涨过快的热门城市。

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对私募基金这种几乎没有投资限制的金融工具也明确下发文件禁止,去杠杆的力度被进一步放大。4号文中对委托贷款、嵌套其他工具、收益权、回购、对赌、明股实债等方式,全部堵死,这很少见,效力也相当狠。

尽管房地产市场受到严厉的调控,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认为,目前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对热点城市的购房市场进行调控。第二是针对炒房需求进行管控,刚需的购房需求还是给予比较宽松的政策的。

“所以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增长依然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对类似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指标依然看好,对于宏观经济的托底作用也会发挥出来。当然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如何鼓励各类炒房资金或投资投机资金转变为合理的社会资本,进而支持宏观经济发展,是后续金融部门需要考虑的内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始终认为,政府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么多目标中,政府最愿意实现的一是防风险,二是稳增长。因此,要出台严厉调控手段的可能性较小。

中小房企谋转型

政策一再收紧,使房企前途未卜,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在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行业中,唯有退出或转型。

中航地产就在去年剥离了所有地产业务,去年10月,公司向保利地产出售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其中包括10项子公司股权和1宗物业,在此次交易后,公司将不再从事房地产业务,转而做物业资产经营和一体化服务。

国金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胡华如认为,将大部分地产资源变现,专注发展物业管理,对中航地产来说,是更加合理的发展模式。在交易后,公司获得了大量现金,在物业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够快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客户储备、加快升级力度。也将突破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估值提升也比较确定。

此外,有很多中小房企围绕医疗、金融、体育等热门领域积极转型。去年7月份,中珠控股公告称,将公司简称变更为“中珠医疗”。截止2016年中报,其医药及医疗器械净利润为13893.4%,占公司总营收的17.85%。

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房企实力、财力不够雄厚,拿地也相对比较困难,从去年开始就有小房企很久拿不到地,口袋里快没粮了。业务多元化可以分摊点风险,保持企业正常运作,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来看,除了绿地进军的大基建,以及采用的PPP模式和房地产行业有一定关联外,其他行业目前和房地产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都说大健康、大消费、大医疗能为房地产提供相关资源,但想做起来,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隔行如隔山,前期的投入和积累比较漫长。

如2015年转型体育的莱茵置业,在转型后更名为莱茵体育。截止2016年中报,体育产业收入仅占总营收的0.2%,为255万元。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莱茵体育证券投资部,负责人表示,以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现状来看,想做出成绩,还需要大量投入和很多等待的时间。公司在去年先后布局了体育金融平台、冰雪运动赛事平台、体育传媒新平台等,都还在投入阶段。

大房企价值凸显

在一二线紧急收缩融资的同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仍旧以去库存为主,所以冲击较小,甚至有些三四线城市购房需求是在上升的。对于大房企来说,由于其全国化布局的特点,所以政策调控下的波动也比较小。

易居中国研究所严跃进表示,最近新城控股关于2017年销售业绩要达到1000亿的新闻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新城控股来说,未来依然看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虽然进入地产降温周期,但此类地产企业销售目标实际上还是在提高的。

此外,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在接受采访中表示,2017年大型房企通过股权收购,或资产包收购的方式来扩大体量还将进一步发酵。去年恒大集团控股嘉凯城,又在资本市场上举牌廊坊发展赚足了目光。今年随着政策进一步调控,小房企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剥离业务的可能性更高,为大房企兼收并购、横向拓展提供了机会,预计2017年马太效应将更加清晰。

上海晟世泰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民认为,土地储备量是大房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中国的国情下,土地是稀缺资源,晒太阳也会涨价。土地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也不会让土地价格大幅下降。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土地价格只升不降,手中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企几乎坐看价值蹿升。

从去年宝能、恒大入股万科就可以看到,土地储备已经成为房企争夺的主目标。当时恒大入股万科时,万科的股价已经被宝能炒起来了,但恒大仍然坚决买进,在陈立民看来,恒大看好万科手中便宜的土地,而在公开市场竞标或者在二级市场并购,不如入股万科更有收获。

从2016年三季报来看,房地产企业销量排在前面的有万科、恒大、碧桂园、绿地、保利、招商蛇口,均是规模较大房企。

“而且这些企业的拿地实力也非常突出,有的有国资背景,财大气粗,比小房企有更多优势。”陈立民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