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文化资本大剧第三幕 证监会立案调查

万家文化资本大剧第三幕 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7年02月28日 18:30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综合整理 何艳

万家文化似乎因为赵薇收购事件而自带明星光环,隔三岔五地各种亮相,先是被上交所一个接一个地花样问询,紧接着浙江证监局直接“上门”对公司进行现场问询,然后,就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了。

2月27日,万家文化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天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万家文化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另外发出警示“公司若因此立案调查事项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况,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存在退市风险”。

27日,万家文化临时停牌,28日公司股票复牌后跌停开盘,盘中小幅震荡,直至收盘以跌停报收。根据公告,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但外界普遍认为,这跟此前赵薇收购万家文化股份有关。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剧情:

2016年12月26日,万家文化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万家集团将持有的1.85亿股股份转让给西藏龙薇文化传媒,转让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135%,作价约30.6亿元人民币。成交后,龙薇传媒将成为万家文化最大的股东。

2017年2月13日,万家文化公告,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拟收购万家文化的股份数量从原来的1.85亿股降至3200万股,转让总价款也由30.6亿元调整为5.2928亿元。调整之后,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更。之所以发生此变数,万家文化表示,因银行叫停了龙薇传媒的贷款。万家文化在回函中称:“A银行短期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本项目的交易结构和方式存在较大质疑以及A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等原因。”也就说,赵薇要当大掌柜的,银行不干了!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赵薇动用50倍杠杆收购一事泡汤!

事情看起来好像是,赵薇“捧红”了万家文化,屡屡博得吃瓜群众眼球。但是不要忘了,万家文化自身就是一部大写的剧本。

近10年来,万家文化一直在反反复复地进行重组,先后进入资本热炒的矿业、房地产、文化等行业,终沦为A股“卖壳专业户”。

万家文化首次卖壳对象是兴泰投资,最后因万好万家在持股锁定期而未能成功。随后,在矿业遭到资本热炒时,万家文化选择重组天宝矿业,趁着概念带来的大涨减持套现一部分后,立即解除重组协议。2013年,万家文化看中有色金属,试图与鑫海科技进行资产置换,最终因监管对借壳趋严而不了了之。此后,万家文化又进行了3次重组,试图进入文化、游戏及互联网等产业,但都未能成功。

此次万家文化卖给赵薇,剧情也是相当足。收购事件失败后,万家文化旋即于2月25日公告称,公司拟以闲置资金3.3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3.5%。

有媒体质疑,有闲置资金3.3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的万家文化,2016年三季度末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133万元,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现金流亦为负数,除了赵薇购股的资金,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多余闲置资金。不难看出,此次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较大可能来自龙薇传媒购买股票的现金。

在得到龙薇传媒的转让款之后,万家文化2月22日回复监管层的回函中称2.5亿元在入账两天后即进入上市公司账户,理由则是万好万家为子公司万家地产代偿债务。

此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上透露:“过段时间大家还会看到查处‘忽悠式’重组的大案。”那么,万家文化事件是不是刘主席说的“忽悠式”大案呢?我们尚且不知,但正如刘主席另一句名言:“如果都告诉你了,那下一步我还怎么干活呢?”

万家文化事件后续如何进展,证监会既已立案调查,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