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绩优股悄然崛起

低估值绩优股悄然崛起
2016年07月29日 16:57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特约作者 国金证券 曹力文

7月27日,断头铡刀赫然出鞘,沪深两市暴跌,创业板更是一马当先,市场一片哀鸿,投资者胆颤心惊。市场大跌,很多股民连连哀叹这“股市剧情反转太快”,跌得是“莫名其妙”“突如其来”。但实际上整个市场的变化早就有迹可循,所谓“变则通,通则达”,笔者梳理了近期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不论是监管的趋严,还是新股发行的加速,都给投资者指引了一个最基本的方向——挖掘低估值绩优股,寻找价值洼地。

市场监管加剧

加强监管,对炒作操纵股价强力弹压。近期市场部分新股和小盘股股价波动较大,这种情况,明显偏离公司本身价值,更会导致整个市场的情绪波动,不利于管理层一直期望的理性投资理念的培养。同时股价操纵也导致股市本身的价值发现功能被扭曲。

近期,证监会对于部分没有上升因素支撑,而连续大涨的个股采用特停方式核查股价异动,并且要求上市公司自查。这一举措,无疑是给正值盛夏的市场一瓢凉水,市场迅速降温,新股炒作在多只新股被特停自查后迅速退潮,一些毫无业绩的个股在所谓利好下的炒作也被迅速停牌自查,这些都是对投机炒作的否定,亦表明了管理层的态度,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严厉打击股价操纵。题材股往往泡沫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跌都难,创业板高达七八十倍的市盈率必然受到冲击。

新股发行加速。如果注意到近期IPO的审核通过情况,便不难发现,证监会放行速度明显在加快,从统计数数据来看,1~6月,新上市公司54家,分布到每个月,1月份发行1家,2月份7家,3月16家,4月11家,5月12家,6月13家,7月则达到22家,IPO放行,呈匀加速状态。融资额度超过200亿,对市场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投资者们对未来市场失血的忧虑。

严格退市制度。要说近期市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莫过于*欣泰退市。让投资人认识到退市原来离自己如此之近。可以这么说,此次*欣泰退市,对A股投资人来说是一次生动的教育课。

此前不少股票退市之后还能重新上市带来丰厚的利润,甚至欺诈上市的公司也没有退市先例。比如万福生科,绿大地,都通过不同方式死而复生,更不要说众多ST股票在过去上演了如此之多的不死鸟传奇,让A股忘记了什么叫退市,也使得投资人忘记了什么叫价值。但是这一次*欣泰的悲剧把人们拉回现实,A股退市制度原来开始玩真的了,无业绩无前景纯概念个股自然会受到冲击。

借壳重组要求更加严格。近期,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借壳重组审查渐趋严格,不少上市公司的重组方案都遭遇了“否决票”。监管层这一行为的缘由在于,通过对过去重组公司问题的追溯,都表明现实情况下壳资源并不如市场预期的那么美好,甚至会给炒作壳资源的投资人带来重大损失。例如对中技控股关于重组的问询是不少投资人如坐针毡,对公司为何要重组,为何要出售资产等等细节要求的更加明确,这些都给重组股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绩优股悄然崛起

一方面市场受挫,跌跌不休;另一方面低估值绩优股却在悄然上行。笔者注意到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板块在业绩回暖背景下,7月份远远跑过大盘,两只龙头股的涨幅均超过大盘10%,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月线均呈5连阳。

IDC行业的龙头网速科技更是创出历史新高,低估值的汽车股近期均未受到市场下跌冲击,以华域汽车为代表的汽车股均大幅上涨,保健品老龙头东阿阿胶则创出数年来新高,种种迹象表明,市场风格正在发生变化,业绩才是真正的股价定海神针,也许人们该重审自己的投资思路和策略。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股价操纵、责任追溯、加大股票供给、严格退市制度、倡导理性投资,这不正是注册制的初衷么?前文所述这一系列动作或许可以理解为是注册制的前奏。

但是,投资者的记忆力只有三秒钟,注册制似乎在过去半年里已经淡出了投资者视线,这里要强调的是,既然人大已经授权通过了注册制,它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近。一旦注册制实行,则意味着壳资源不再稀缺,股票供给加大,正常退市成为常态,市场的整体思路都会发生变化,绩优股将受到市场青睐,而最近的市场表现则反过来印证了这样的逻辑。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建议投资者逐步调仓换股,关注低估值绩优股。远离没有业绩支撑的故事股,远离被管理层警告退市的个股,抛弃不诚信的上市公司,认真踏实的做好个股基本面的研究,对于即将变化的市场或更有帮助,而不是打听各种不靠谱的重组消息、追逐不靠谱的概念,脚踏实地的公司才是大家应该选择的标的。

拥抱绩优股,A股的盛夏光年才真正到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