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和依赖的意识的一生 |有趣又有料的华创

被嫌弃和依赖的意识的一生 |有趣又有料的华创
2016年06月24日 15:51 华创资本

炎炎夏至,还记得两年前的“冰桶挑战”吗?

没错,今天是“全球渐冻人日”。2014年今天,从美国的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政治家开始,全球众多名人纷纷接受“冰桶挑战”,湿身入镜,为了唤起世人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一严重疾病的重视。又到一年一度渐冻人日,你还记得这件事吗?

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名人:

没错,他就是刚刚在中国开通了微博的斯蒂芬 霍金教授。

霍金自今年4月12日开通新浪微博以来,迅速引起中国网民的围观。霍金在21岁时被确诊为ALS,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

医学研究表明,从出现症状开始,渐冻人的平均寿命在2-5年之间。而霍金却一直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不禁让我们好奇他的寿命是如何延续的?医学界表示霍金寿命延续至今仍是医学谜题。

现在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围观霍金在高考时给中国考生们所发的微博,那么霍金是如何和我们互动的呢?英特尔公司在2014年为霍金量身打造了开源通信系统ACAT辅助情境感知工具包,它让霍金通过触摸,眨眼,眉毛运动,眼球运动联想输入,再通过合音播放出声音,也是系统再一次更新让伦敦人霍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美国腔。

看起来,霍金是靠自己的意识在和我们交流。

那么,那么我们有时嫌弃有时依赖的意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它又是如何产生,成长最后又消失不见的呢?人脑-机器交互时代会不会提前来临?

渐冻人的“脑控交互”助手

通过霍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脑控交互的未来一片光明。

人脑-电脑交互技术在医学界与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应用历史,这项技术可以记录人脑的活动,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电脑。随后电脑会使用软件将这些信息破译成相应的信号或指令。

在医疗领域,医生一直想用人脑-电脑交互技术来帮助那些全身瘫痪,但大脑仍可以正常工作的病人。对渐冻人来说,这无疑让巨大的福音。通过在头部佩戴一套脑电图设备,科学家们可以识别病人脑中的信号。比如当病人想“举起左手”或说“你好”时,脑电图识别设备可以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义肢、轮椅或者语音生成器上,帮助病人完成任务。如果人脑交互技术成熟起来,也许霍金可以在网络上更容易地和我们互动,只需要想一想就可以完成交流。

渐冻人身体如同冻住,智力,感觉,记忆却仍然自由。身体禁锢不住思想,由此我们思考意识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人的意识是什么呢?在清醒的状态下,我们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是饿了、渴了,还是不饿、不渴,是快乐还是悲伤。想象一下你曾经吃掉的所有食物,将你自己仅仅看作是那些食物的一部分被重新组合在一起。这说明,你的意识并不仅仅取决于你吃下的原子,而是有赖于这些原子被排列成的复杂模式。

阿兰·图灵(Alan Turing)有过一个著名的证明:所有足够先进的计算机都能相互模仿,因此一个视频游戏角色在它的虚拟世界中无从知晓它的计算介质(“计算态”)是一台MAC还是一台PC,也无从知晓计算硬件由什么原子构成。重要的只是抽象信息处理过程。如果被创造的这个角色复杂到拥有了意识,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那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脑控交互实验

你从哪里来?我的意识很多人其实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每天的困意,饿意,善意和支配我们活动的意识到底从何而来呢?从人类意识的发展史看,离开了集体和社会,离开了社会实践,就不会有劳动和语言,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

意识的专注体现的是意识的可控制状态,我们在关注的某个东西时,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而且能够预测到事情发展的结果,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控自己的行为,在参加重要考试时,我们都是处于高度紧张中,此时的意识一般总是最清晰,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意识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也难怪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肯 威尔伯认为: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一连串的阶段,这里起码有几十种不同的种类,而最重要的有九种,他将其称为“意识的基本结构”。

其实,人类的意识不仅仅有九个阶段,更可以从低至高分为17个层级。以200的勇气为基准,居于其上的8个层级的意识状态称为能量,居于其下的8个层级状态被称为压力。

因此,一个人的能量层级的提升可以带动大批低能级的人类意识开始提升,简单点说,优秀的人可以感染到身边的人。

看来意识的作用不可小觑。

意识的消失,人们首先想到的词是死亡。人死后,由于意识作为一种精神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实现,当生命体征不再出现,则就不会存在意识。

意识,从客观上讲,是一种化学和电能的结合,作为有机体的一种上层反应,这必须要有一个载体。当载体灭亡,指有机体的死亡等等,意识会消散,转化为其他的东西,这构成了一个循环。假如一天你被“意识”取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脑和机器交互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把意识复制进机器身体里,也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更不是一个荒谬的笑话。现实中,各种各样神通广大的机器人也已开始进入军用领域:从无人机到水下无人潜水器,从仿生四足机器人到微型侦察机器人,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使机器人渐渐具备人类意识。

前一阵子的人机棋盘大战,最终机器人阿尔法以4-1的优势战胜了李世石。可能在围棋人机大战前,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那么似懂非懂。围棋人机大战后,人们通过各种报道已经了解到,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智能化服务将会快速地接入餐饮、出行、旅游、电影、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领域,覆盖用户吃、住、行、玩,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媲美人类的专职秘书。

阿尔法狗最大的胜利是为人工智能打造了一场全球性的科普,也代表了高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野心”的宣告。而未来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将是基础,是推动商业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机围棋大战,阿尔法狗 vs. 李世石

当然还有个问题,人类的大脑是否能建立起一个超级复制品呢?在2015TED大会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蓝脑计划负责人亨利·马克拉姆宣布了一项超级蓝图,如果该计划获得成功,那么十年之内或诞生可创造意识形态的全息技术,其有助于创造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在2012年莫斯科举办的“全球未来2045”大会上,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告诉在场参会者,他将用机器人实现“永生”:

第一阶段,实现用人脑控制机器人第二阶段,将人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第三阶段,摒弃外科手术的方法,将人的意识上载到代理机器人上

伊茨科夫认为,10年内可以实现人脑转移至机器人体内,这样才可能在30年内实现终极目标——人类意识离体,并转移到全息躯体里。谷歌公司工程部门主管库兹韦尔称,到2045年人类可把整个思想上传到电脑,变成数字化不朽之身,这一结果被称为奇点。

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人脑交互的时代即将来临被我们依赖一生的意识是否会被取代?等着时间给我们答案吧

部分资料来源:

1.《意识成长的九个阶段》野兽爱智慧,豆瓣

2.《人机大战 没有输家》网易新闻

3. BBC home about Stephen Hawking

4.《心理学导论》 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5.《脑控交互的未来,用你的脑电波营销》 Elefen,科学人

6.《你的意识到底来自哪里?》 秦鹏,科学人

感谢您关注华创资本微信号:chinagrowthcapita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