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突围先得规范经营

银行转型突围先得规范经营
2016年07月07日 18:32 独家分析师老刘

2016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天开幕,这次的主题是“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

  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不能搞自我创新、自我循环和自我膨胀已成了业界的共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金融与实体经济是一种共生共融、相互依存、同舟共济的关系。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商业银行收费行为执法指南》,明确了商业银行在收费中可能被认定为违法的情形。这是继2012年初银监会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七不准”和“四公开”规定发布以来,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行为进一步确立的执法规范。今年的确是金融专项整治和规范年。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衣食父母,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实体经济也依赖于更好的金融服务。因为,更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会对实体经济发展给予更多支持。然而,如果金融出了问题,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因此,金融一旦形成自我创新、自我循环和自我膨胀就会产生金融空转,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往复地流转而却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并且不能创造出财富,但在流转的过程中反而会产生各种损耗,比如员工工资、贷款利息、税费、通道费用等等。更有甚者,金融空转到一定程度,还有可能酿成金融泡沫甚至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暴露的美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缺陷,向国际金融监管发出了强烈警示,即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而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又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量化宽松政策。但在注入空前规模的货币刺激措施后,经济增长依然疲软,但资产价格却产生了严重泡沫,这是典型的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空转现象。所以,当下,美联储比过去更关注美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更关注去杠杆及实效。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业通过多种业务创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削减融资服务费、加快审批效率等措施,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金融市场上也存在着诸多金融机构经营不规范现象,比如一些商业银行以贷转存、以贷收费、借贷搭售、转嫁成本、收费项目不公开、服务质价不公开、使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等。金融空转现象也不乏其例,比如非标资产、通道业务、金融同业存款、影子银行业务,最典型的是在去年股市巨震时,各种类型金融机构在为配资提供服务时所暴露出来的业态角色。金融空转又直接表现为金融业加杠杆。我国间接融资占比过高,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间接融资的主要中介,对实体企业“雨时收伞,雨后送伞”,而在金融空转方面却不遗余力,比如在完成信用转换的同时,也通过非标资产、通道业务、金融同业存款、配资等业务加杠杆,而且,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券商等机构还相互联手,通过一些所谓资本运作平台,大肆轮炒上市公司股权、炒卖优质实体企业。尤其今年一季度,随着股市和楼市回暖,部分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又开始放大配资杠杆。据报,相比场内融资1:1的杠杆比例,场外杠杆动辄为1:3至1:5的配资比例,网络配资最高比例达15倍。特别是,从股票“场外配资”,到房产市场“首付贷”,再到“私募基金+P2P”,P2P网贷似成了万能的“资金泵”,可与任何金融产品和资金需求对接。一些P2P网贷以“普惠金融”之名,行“高杠杆”之实。

  5月以来,在信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管理层一系列剑指金融业去杠杆的监管举措密集出台,对银行理财、票据、资管、基金子公司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同程度升级。所以,《商业银行收费行为执法指南》严格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举措,及时完善监管政策,推动商业银行收费管理做到三“实”,即项目实、服务实和管理实。这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打造金融强国的金融软环境建设必不可缺的一环。

  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金融业只有着力支持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回归本质,才能真正行稳致远,这也是规范经营的初衷。眼下,我国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满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推动商业银行转型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及共享金融等方面的中坚作用,提高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效率。同时,严格按制度规定下大气力加强监管,加大整治,促使金融去杠杆,减少金融空转,规范经营行为。为此,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一定要用“大金融”视野观察和评判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充分认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多维度的,不应将眼光仅局限于资金。同样,评判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力度也不能光看信贷指标,更要关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其他指标,这样才更有利于客观全面评价金融服务的效率及金融业的创新水平;进而将全部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都纳入制度规范框架中,形成金融监管全覆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