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四连涨,六元时代再度来临

油价四连涨,六元时代再度来临
2016年06月19日 19:57 融政金融

导语:进入2016年,国际油价暴跌,最低美油收至26美元,国内油价联动机制似乎是跟涨不跟跌,跌幅也非常有限,继而发改委出台了40美元的地板价,彻底打破国人用廉价油的梦想,然而国际油价一单上涨,国内油价立马跟涨,油价上涨,免不了招来民众一片骂声。骂声背后,我们不妨一起来反思,为何无论是油价上调,还是下降,外界的质疑都难以平息

欠缺说服力的几个涨价理由

发改委上调油价的理由很多,但其中有些虽然是老生常谈,却经不起细细推敲。

①国际接轨说:国际油价涨了,国内也要跟着涨

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一句话概括就是“与国际油价接轨”,国际油价涨了,国内也要跟着涨;国际上涨多少,国内也要涨多少。这似乎与市场同步,但其实似是而非,因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国际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未必就是中国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茅台在西方市场上的低价格就是一例;

涨价还有一个常用理由是中国成品油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国际油价飙升,国内油价理当上调——这条理由同样说不通,经济学的常识是价格与成本无关,不然商场上哪还有割肉大甩卖这回事。

最后,所谓的跟国际接轨,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一种有选择的接轨,综观发改委的历次调价,可谓“涨多跌少”,而且往往是“跑着涨,走着跌”。

②炼油亏损说:原材料只能“命悬”国际油价?

国家发改委的官方报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几番声明,让许多人都形成了一个印象:炼油成本与国际原油进口成本直接挂钩,完全是正相关的关系。那么,受制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而长期价格注定向上的国际油价,似乎理所当然是悬于国内石化双雄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炼油亏损就得涨价。

实际上,炼油只是石油企业的一个板块,即使是在炼油业务比重占绝对地位的中石化内部,也存在化工销售、上游开采等业务。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国际油价上涨虽然抬高了炼油原材料成本,但也同时增加了化工销售的收入,对冲了炼化成本的增加。

一个企业的盈利表内,如何能将多项业务分割看待?更何况,另一巨头中石油的炼油业务比重并不大,牵系公司盈利水平的上游勘探、开采业务与国际油价的涨跌并无关联。

③“裸油价”说:除去税收油价还有上涨空间

在众多为油价上涨辩护的说辞中,最离谱的恐怕要属下边这类观点:中国裸油价格低于美国,油价仍未涨到位。因为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各国油价的差距主要是根据各国国情不同对油价征收的税率不同,目前国内汽油征收的税率大约为30%。按美国能源署和欧洲能源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的税率大约为13%。按照这个税率算下来,除去税收,所谓的裸油价确实要比美国低。

然而,这样的算法显然是荒唐的。且不说其他,即使考虑到美国各州的消费税与销售税各自不同的因素,不予计入其中,中国的裸油价在如此背景之下低于美国的裸油价,但给出这个理由的人有没有考虑过,中国的国民收入与美国的国民收入相差多少?如果按照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标准来计算,而美国的人均GDP按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的统计为42000美元,那么,中国国民的人均GDP还不够美国的十分之一。

民众不满并非没有理由

中国消费者对油价的怨言也不是无理取闹。发改委成本加利润的定价公式看似合理,但是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后,就包含了极大的不合理。

①中国并非滴油不产,自产石油“价格虚高”

首先,从原油成本上讲,中国超过50%的原油依赖进口,但是国际市场油价并不能反映另外40%多国产原油的成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每年在国内开采的原油超过2亿吨,成本远远低于120美元每桶的国际油价,却以每桶上百美元的价格计入成品油成本中,转嫁给消费者。连曾经赞同油价上涨的郭凯也不得不承认:“中石油从大庆把油从地底下泵出来,一桶油的成本似乎只有几美元,然后市场上的价格是几十美元一桶,这里面的差价全是中石油的毛利。”

三大石油公司每年因此获得利润逾2000亿元,这还是支付了垄断行业高额运营成本之后的净利润。三大企业开采了本属于全体公民的资源,享受了高工资高福利,积累了高额利润。然而,除了像巴菲特那样的少数外资股东,中国公众从中获得的回报只能用“少得可怜”来形容,对多数A股股东而言,回报干脆为负。

②“三桶油”利润丰厚,民众却“分羹”甚少

其次,从普通消费者身上赚钱,账面利润丰厚的国企非但向中央财政分红少(2010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利润总额为1.1315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5621亿元;而中央企业仅上交558.7亿元给中央财政),而且其分红的大部分又回流到自身(2010年以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支出、中央企业改革脱困补助支出、重大科技创新支出、重大节能减排支出、境外投资支出等形式有390.57亿元从中央财政返还给国企)。

更发人深省的是,如果扣除对国企在税收、信贷、资源租等方面的隐性补贴(2001-2008年间这三项补贴总计高达6万亿,而同期国企的利润总和是4.9万亿),国企仍然像以前一样是亏损的。也就是说,国企是在享受比民企更多特权的情形下从普通国民身上获得了巨额账面利润,并且,这部分利润基本不上交国库用于国民,而是用在国企自己的高层管理者和员工身上(国企人员薪酬明显高于民企)。

③油价还会推高物价,引发通胀隐忧

油价上涨或将使蔬菜价格走高,原因是“油价上涨,运费上涨。”不光是蔬菜和猪肉,油价上涨几乎可以传导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部分,这种连锁反应,或许使刚刚开始回落的CPI再次高企。

在此背景下,国内通胀隐忧可能再度出现,而油价上涨除对企业生产成本形成拖累外,还将对经济面构成负面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油价上涨恐怕就不只关乎那些有些一族了,比如有媒体就作了如下统计,油价上涨后:交通运输方面,运营成本提升;出租车油改气的多了;货运方面,不涨价就得转行;私家车主改骑自行车;无车族购车计划暂搁浅;物流业油价吃掉利润;小网店提高产品单价;菜价肉价或将跟着油涨;煤炭价被迫带着上涨等情形。

2011年3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到访的全球商界高层时表示:中国会放开油价控制,成品油价格必须要市场化,期待我们国家的油价更好的是为民众服务,而不是为企业服务!

纵观国际形势热潮,再论中国经济展望。了解时事新闻、直击全球热点、解读市场动态、剖析世界金融、分享投资技巧、给与最新的行情分析、助你捕捉站在金融前沿。如果你还在期货、现货、天然气,原油、沥青、贵金属投资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咨询本人,欢迎探讨交流。

欢迎关注请微信关注【老王谈金】微信号:2898394949(长按复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