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孕妇坠楼事件剧情反转〡严肃媒体的视角

榆林孕妇坠楼事件剧情反转〡严肃媒体的视角
2017年09月08日 13:25 粉巷财经

26岁的绥德县女子马芳(化名),在8月的最后一天,带着腹中孩子,从榆林一院5层高的住院部跳了下来。

9月7日晚,榆林市公布事件初步调查结果,剧情反转。

悲剧关乎马芳,却又不仅仅属于马芳。

除了案情本身,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网上基于立场的口水和借题发挥满天飞。很多论调,老实说,都是急着站队把楼搞歪了。

粉巷财经(nbdfxcj)是一个严肃的公众号,对于这件事,我们也希望用严肃的视角去梳理。 

从榆林一院提供的声明看,初步诊断,胎儿双顶径99mm,存在难产风险,医院建议剖腹产,被家属拒绝。

初步调查证实了这一点。粉巷君(nbdfxcj)咨询妇产科医生刘娜(化名)。刘娜也认为这么大的宝宝,大部分人是无法完成顺产的。但她表示,风险较大不代表就不能顺产,每个人体质不同,也有顺产成功案例。

表面看,家属一开始选择顺产没毛病。

不过,客观上让产妇置身风险之中,顺产决定真的合理吗?这种类似于赌一把,到时不行再剖的做派,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第二,产妇为何要自杀?这是很多人百思不解的。关于马芳要求剖腹产被拒,初步调查还原真相,系"医务人员劝回",也就说,这口黑锅不再由家属背了。

有人推测,医院剖腹产有指标。这在刘娜的讲述中得到了证实:"现在上头卡得很严,对于顺产中疼痛难忍的产妇,如果没有出现难产症状,我们第一选择也是劝解,因为只是疼,不是改选剖腹产的理由。"也就是说,顺转剖,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从结果看,产妇意见没有被尊重,这是其一。

另外,据医院声明,"生产期间,产妇因疼痛烦躁不安",显然当时产妇已出现情绪波动。

刘娜解释,宫开最疼时,"相当于断指之痛",会疼到丧失理智。

可以确定的是,马芳在坠楼前,一时冲动让她冲破了理智和对腹中孩子的牵挂,而自始至终,她的情绪被敷衍了事地打发了。她的母亲、丈夫,她的医生、护士都没当回事。

到此为止,悲剧都还来得及挽回。

第三,产妇坠楼点发生于分娩中心内对门的备用手术室。

一名经过10小时宫开折磨,疼痛到跪地的产妇,爬上1.13米高的窗台是有一定难度的。无法想象,马芳当时下了多大决心,但至少,这个过程绝非迅雷不及掩耳,是有机会阻止的。

而医院解释是,当时产房有5个待产产妇,只有一名助产师,其给一名产妇做检查时,发生了事故。初步调查认定:事件"暴露出了医院相关工作人员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不强,监护不到位等问题。"

刘娜表示,对于情绪不稳的产妇,现在西安许多医院,都会安排助产师密切关注。与此同时,一些医院已引入家属陪产制度,这样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

事后来看,这一点非常关键。

此前媒体披露,在陕北一带,人们对于顺产,有着偏执的坚持。但实际上,这一现象远非陕北独有。

类似于马芳的悲剧,之前就发生过。2014年,湖南湘潭一名产妇因胎儿过大,医生建议剖腹产,家属坚持顺产第一。结果顺产未遂,反而导致胎膜破裂,引起羊水栓塞。最终因争议耽搁抢救,不治身亡。

顺产的好处显而易见,产妇恢复快,宝宝经过产道挤压,有助于神经系统等发育。当然,它的另一种因素是收费便宜。结合近年来,网上许多呼吁顺产的流行帖,更是强化了人们头脑中对顺产的推崇。

这种观念之强大,连许多孕产妇也不自觉深陷其中。

一位妈妈就向粉巷君(nbdfxcj)回忆,怀孕时宝宝有点大,她的身材小巧,医生说顺产不容易,结果她觉得为了孩子好,坚持顺产,最终顺产没成,二度做了剖腹产,白白受了两回罪。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下,没有人意识到,整个家庭,包括孩子的母亲,一直是跑龙套的角色。

这也导致怀孕中的女性,直到产前产后,很多人是高度孤独的。

就像榆林一院绥德院区妇产科副主任霍军伟当时安慰马芳所说的,"疼痛了以后小孩才能生出来,医生和家属都替你受不了罪,你必须自己承担。"

女性吁求没有出口,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一位在西安的女性朋友告诉粉巷君(nbdfxcj),怀孕后,因孕囊位置低容易流产,家人让她辞掉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老公上班,只有自己一人在家里。尤其前三个月,要卧床安胎,脱离社会,百无聊赖,心中失落是难免的。

更令她不满的是,产检大都自己一人去,排不完的队,有时会耗去大半天。和老公说起来,对方一句,"别的女人都是生孩子,就你这么娇气",让她非常委屈,自己牺牲这么多,但没有人太在意她的内心感受。

而其中不幸者,连生育方式也失去决策权。马芳和湖南湘潭产妇就是其中代表。

这种孤独中,人会变得特别敏感。此外,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显著变化,可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这两个主要因素,导致我国产前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居高不下。

据国内不同研究数据,产前抑郁发生率多为20%-30%。也有调查显示,妊娠期女性有70%-90%有焦虑情绪。2016年出生人口1867万人,产妇以1500万计,仅以20%的比例计算,我国产前抑郁的女性多达300万人。

而由产前产后抑郁触发的恶性事件,百度搜索触目惊心。

"虽然近年来有所好转,但是仍有很多家庭,尤其西部家庭,因工作忙碌,或知识不足,人们对于孕产妇的心理关注是不够的。"心理咨询师帅彪告诉粉巷君(nbdfxcj),"甚至一些人眼中,女性的情绪波动,不过是矫情。很多人抑郁了,家人也觉得她是闹情绪,连本人也不自知。在这种漠视下,遇到特殊状况,就容易发生应激事件。"

老话说,生孩子相当于走了一回鬼门关。而由于女性权益在这一环节中,有意无意被忽视,让从怀孕起的整个流程布满深坑。

譬如,前述一位女性朋友就坦陈,顺产那天,"真的是疼,最疼的时候,也想过跳楼,但是医院那房间没窗户,医务人员都在忙,根本没人理你,家人进不来,没人安慰。能体会那种绝望。是自己安慰自己,才一点点熬过来。"

由此观之,要让生产不再走"鬼门关",起码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做:

一是从社会理念上,回归顺产不可强求的常识。任何良好愿望,都不可建立于个体的人身安危之上。

二是医院需要设紧急预案,在合法、合规情形下,应对家属、产妇和医生意见不合的突发状况。也就是说,谁签字算数。如许多律师所言,医院完全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单方采纳产妇意见。这一条不明晰,未来悲剧很可能再次上演。

三是从医院到家庭,对孕产妇的关注,不能仅限于身体状况,应上升到完整的身心健康呵护。

"实际上,就医院来说,绝大部分妇产科医生是学过心理学知识的,"帅彪说,"只是因为通常医院妇产科工作忙碌,人手紧张,很难安排专人对孕产妇和家属进行疏导。"

基于此,医院可以在墙面和展板上,增加关怀心理健康的内容。在对孕产妇及其家属"个别辅导"时,也应增加相关"功课"。

生产过程中,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和精细管理,如全面引入家属陪产制,在确保安全无虞的同时,尽可能营造舒心环境。而这一条,亟需改善的是医院,特别是妇产科人手紧缺的现实制约。

从生育方式来说,医院、家属可以多应用和尝试无痛分娩。这样说有点像打广告,但粉巷君(nbdfxcj)要说,这条义务广告,必须要打。

归根结底,从湖南湘潭产妇死亡到榆林产妇坠楼等案,我们看到的是,无论程序还是心理关怀层面的缺失,终究反映出社会整体上,人本意识的塌陷。

而这一课,需要通过持续的斤斤计较的视角来修补,来不得半点得过且过。 

本文为〡粉巷财经 nbdfxcj〡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约作者:鸣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