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季来临,扣问关中何时告别“吊车尾”?

雾霾季来临,扣问关中何时告别“吊车尾”?
2017年11月15日 21:25 粉巷财经

鉴于霾君难缠的脾气,今年抗霾力度进一步加强——11月8日,省环保局发布了史上最严格《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单双号限行之外,部分公交还免费。

西安城墙剪影©凤凰娱乐

粉巷君这里要插句话,各市公交投放力度恐怕也得加强,否则挤成肉饼上不了车,迟到的罚款,比公交刷卡费贵多了。

话说回来,陕西治污这么多年,一年比一年力度大,但给人的感觉是,霾君依然潇洒,年年冬季到关中来“呼”你。就像月初发布的三季度空气质量排名:渭南、西咸、西安、韩城、咸阳抗霾五虎,继续“赖”在榜单末尾的战斗一线,其实这五座城市的治污力度,是远远大于陕南的。

对于这种始终在治理,一直被吐槽的空气质量现状,到底是咋回事呢?

记得初识雾霾那年,粉巷君还是个天真的“孩纸”。某晚,指着车灯也照不透的“大雾”对同事说:这样云蒸雾绕恍若诗境,岂不美哉?

在被同事教育后,作为一名普通宅男,粉巷君更爱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生活了。周末再见人们戴着大口罩外出,一种生活方式上的优越感不禁油然而生。不过好景不长,粉巷君就因咽炎去看病了。

大夫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以为隔着窗户就没事,其实你家窗户那丝缝,对雾霾来说,比北大街还宽。你应该买个空气净化器,我给你给个电话……

时光如白马过隙,当年无数大关中的天真“孩纸”,已被培养为抗霾老司机。三季度空气排名刚出来,有朋友就问粉巷君:这咸阳排名咋垫底,比韩城还低?韩城空气差的印象,除了前两年的排名差,最直观的,大概还是曾经空气里漂浮的浓烈煤渣子味,让很多人都有吸饱了的不堪记忆。

但不要因这一点黑韩城,因为咸阳也有煤,而且产量是韩城产能的近6倍(2016年统计数据),不过是地盘大,这些煤矿分布在离市区较远的县城,煤味飘不到城里罢了。

当然,煤矿多不是空气污染重的必然理由。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对粉巷君直言:主要还是超排。

其实,咸阳可以说是一“污”成名。记得有位咸阳妈妈吐槽,有一年带女儿去外地,结果女儿“哇”了一声:原来天是蓝的!

城市剪影©0731房产网

2004年,环保总局首次公布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排名,咸阳就作为陕西唯一代表,位列“黑名单”第八。因该榜单统计的是前一年年数据,因此可以说,咸阳2003年就位列陕西空气污染之冠。

这次触底让咸阳大感压力,一番整顿后,此后数年,咸阳基本做到和渭南、铜川、延安伯仲之间。此间,西安又取代咸阳,长期稳坐陕西空气污染领头羊。

但西安、咸阳其实一直谁也不比谁好多少。天涯上有人统计了2013年12月底到2014年2月期间的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排名,关中城市轮番杀入,其中,数咸阳闯关次数最多,陪完西安陪铜川,还多次摘得全国第一宝座。

2016年4月,咸阳因一季度空气质量明显恶化被环保部约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约谈城市,全国仅有5个。

地形造就的“命运共同体”

看起来,西安、咸阳两同桌颇有患难与共的赶脚。但其实,关中这几个市绑在一个锅里,常常五十步笑五十二步,差距很微妙。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像专家说的,关中属于盆地,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形成一个口袋型的地理地形,也造成了空气流动不畅,扩散条件不好,污染承载能力很低。大气又是大家共同财产,西风一吹,霾君进了老王家院子,北风一刮,就去了老李家。

为了更直观佐证这一点,有必要请出一个神器: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以下是西安、咸阳两城2017年以来,截至到11月13日17时的空气质量指数曲线图。

看懂没有?AQI(空气污染指数)曲线几乎重合,妥妥的孪生兄弟。搞专业录音时,左右两只监听音箱的精确配对,也不过如此。

再看渭南:

同样以咸阳为参考,差别也不是太大。继续看宝鸡和铜川,同样以咸阳为参考点:

这里差距出来了,说明虽然大家虽是一奶同胞,但囿于距离远近,自身努力等,还是能呈现不同结果。这也符合全省三季度的空气质量排名:宝鸡位于全省第四,铜川差一些,第七。

其实,宝鸡在前几年,空气指标也不好看,官方常把它放进“后进生”一起考量。如2014年人民网还报道,《宝鸡雾霾严重 网友叹:四线城市空气差值得深思》。再如《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2014年工作方案》,当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工作目标是,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市以及杨凌示范区的不少于140天。

也是这一年,在时任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主政下,宝鸡出台了省内力度最大的治污措施。譬如其组建5000人“环保网格员”队伍,配置90名大气污染监督员,对市区实行每天巡查,层层监管。

到了2016年,宝鸡的蓝天数暴增到272个,超出西安80个,咸阳102个。也是这一年,宝鸡成为陕西唯一入选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

关中能否突破“散煤燃烧”之困

环境不利于散污只是一方面,常规限行、关闭高污染工厂亦不足以治本。

在持续推进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外,有个造污元凶不可忽视,那就是:冬季民用散煤消费。按《中国采暖路局行业发展报告2016》,不到煤炭用量10%的散煤,对煤炭污染物排放量的贡献总量达50%。

本地一位环境学者透露,民用散煤消费是造污首凶之一,过去常被淡化,一是难治理;二是容易被口水淹了。

一个典型案例是北京。在2016年8月举办的“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年会及亚洲空气源热泵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透露,京郊地区农村冬季散煤消耗400万吨,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相当于北京四大燃煤发电厂冬季排放量的10倍。

同样情形也发生在关中。冬天到了关中农村,家家户户,几乎没有不烧煤的。

基于此,前述学者建议:除将一些重污染企业外迁,减少车辆排污,产业转型外,最好能做到城乡禁煤。详细来说,如果要用煤,必须是清洁用煤。而且要集中到大企业用煤,实现超低排放。

韩城煤电厂©湖北龙马

但这一点,何其难也?空气净化是民生,散煤消费取暖也是民生。这是典型的左右为难问题。

最理想的办法,当然是政府掏钱,让大家能用气、用电取暖。但这是天文数字。

今年5月,财政部等四部门已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遴选确定天津等12市入围首批试点。12市未来3年共获中央奖补219亿元,地方财政将投入约697亿元,此外吸引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

相当于每个城市,要花近300亿。而该计划重点仅限城区及城郊,农村地区还只是“积极带动。”

不过,在钱不到位的时候,循序渐进亦不失为长久之计。

说到这里,又得夸夸宝鸡。去年开始,宝鸡针对农村烧柴做饭、散煤取暖等,开展改气、改电、改灶、改炕、改暖的“五改”工作,目前每年可削减燃煤消费84万吨,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今年10月12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赴宝鸡考察时,称其“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本文为〡粉巷财经 nbdfxcj〡原创文章

特约作者:鸣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