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时代更需文化传承,《汉字风云会》击中时代痛点

键盘时代更需文化传承,《汉字风云会》击中时代痛点
2017年09月29日 23:48 娱乐独角兽

“刚需的满足,是我们很自豪的事情。”

在政策红利的扶持下,《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国学小名士》、《少年国学派》等一大批文化类节目破土而出。从汉字到成语,从诗词到信件,从成年到少年……文化类节目在走向丰富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再所难免地陷入了日趋同质化的境地。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还能怎样创新?

“文化节目最大的挑战乐趣是启动新题材,即使是弘扬文化,同类题材的山寨抄袭也是无耻的事情,本身就很没文化。”诚如《汉字风云会》总导演关正文所言,如何让节目打出独特性和差异化,又不失内涵和有趣,作为曾一手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的实力文化,这次则是打造出了教学的“刚需”品种。

颠覆综艺“娱乐至死”,文化节目变身“优质课堂”

“我觉得这次最大的创新是颠覆了以往综艺的功能,开拓了新边疆。”

以往的综艺都带有强烈的娱乐、休闲属性,同样带有综艺标签的《汉字风云》却首次将“娱乐属性”变为“课堂属性”,变身为优质课堂,而这个“寓乐于教的课堂”无疑是专业的。

来自社科院语言所、教育部语用所,以及参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主编的老师们,与节目组一起收集并整理出了各种书写“软肋”,且每题均有专家予以解题和扩展。

 “小学是识字教育最核心的阶段,很多成人终身掌握的字词基础都是小学期间打下的。”因此,《汉字风云会》参赛者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主,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打好夯实的基础,节目组也以此为着力点下足了工夫。

《汉字风云会》整体形式突破了以往文化类节目格局,现场就像一个氛围轻松的大课堂,而这个课堂显然与学校的不同。正如关正文所说,“这真是个课堂,70分钟,50个汉语词汇,实打实的系统性教学,从常用易错,到生活用词,到优雅拓展词汇,全程高效率学习,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而节目的所带来的意义不仅如此。

自9月1日全国各地小学相继开学后,多家小学纷纷开展了“开学第一课”亲子互动听写课堂活动,集体跟随《汉字风云会》的题目进行汉字听写。这档被誉为满足了学生学习汉语字词刚需的节目,真正做到了在走进课堂的同时走进了家庭生活。

“很多老师、家长反映说,这个节目具有刚需属性,是孩子们暑假必看的节目。”关正文表示,“这是一件特别让人兴奋的事情。”

 “寓乐于教”击中市场痛点,汉字风云间开启欢乐学习新征程

“一档综艺成了刚需,寓教于乐也变成了寓乐于教,孩子和成人还非常欢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这里面有太大的拓展空间。”

放眼《汉字风云会》,节目中所出考题打的全是知识软肋。例如“订书机”还是“钉书机”、“打钩”还是“打勾”、“喝彩”还是“喝采”,诸多实用、易错又不冷僻的字词,以及“笼屉”、“笊篱”等生活化的词语。每期节目的考题,都包括十多个常用易错字、十多个生活化用字,以及二十多个拓展词汇。

这个学习过程是轻松有趣的,在《汉字风云会》中,所有综艺娱乐元素全部为内容服务,尺度拿捏得当,主持人妙语连珠,“添乱组合”混肴视听,都为节目加以欢乐“佐料”。恰如关正文所说,“节目学习了优秀老师的经验,但任何老师个人都没有办法营造出这样一个庞大的学习场景。”

虽然节目是借助比赛、竞技的形式进行串联,但丝毫没有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将观众的注意力牵引至汉字学习本身,而非比赛上。让选手和观众在所掌握的基础文化上触类旁通,扩宽学习道路。

同时,不仅中小学生置身于这个课堂,所有观众都可以共同聆听这堂“公开课”。在“输给熊孩子,重新上小学”的口号带领下,大众纷纷重新拿起纸和笔,边看节目边进行自我检测。老少皆宜的参与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亲子互动新形式。

此外,节目还制作了时长1分钟的游戏短视频“考你个字”。 “相辅相成”还是“相辅相承”, “副作用”还是“负作用”,“甘败下风”还是“甘拜下风”?在提笔忘字的年代,“考你个字”的出现,激发了大众重温书写的诉求以及观看节目的兴趣,在社交网络大受赞誉和每条千万量级的广泛转发。

“刚需这个说法让我们意外,也让我们意识到该走的路。”正如关导所言,当我们反对应试教育的时候,反对的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必要的考试。“被老师、家长、孩子认定为这是刚需课程,是实用的语文学习课堂,不是休闲娱乐,甚至不是寓教于乐的综艺,而是寓乐于教,大家还爱看,这就更值了。”

《汉字风云会》最大程度削减了学习这件事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寓乐于教”的方式开启了欢乐学习的新征程。对汉字书写能力这一传统文化基因工程的坚守,不仅是学生的刚需,也是这个时代的刚需。

“键盘时代”开启全民公测,汉字节目希望书写成为年度仪式

“我们只是觉得不该停下来,这件事意义重大,应该一直坚持下去。”

当大众逐渐从“娱乐至死”的状态回归到对内心平静的追逐,当市场将视线从明星身上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今的我们最缺失什么?

键盘时代,字符在指尖跳跃,除了签名,已经鲜少有需要动笔的时刻了。习惯了网络用语的大众也在逐渐丢失对汉字书写的热情。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互联网时代,汉字书写能力的普遍退化却仅仅拥有话题热度,尚未变成全民热爱的实际行动。“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坚持,需要节目做得更好,才能逐渐唤醒更多人的参与,变成全民的共识。投机者会放弃,会好大喜功地追逐新热点。所以我们特别感谢浙江卫视,感谢咪咕文化,感谢所有支撑着文化坚守的伙伴。”

据关正文透露,在录制现场做过的一次调查中,问180位小学生,有谁觉得爸爸妈妈会写的字比你多?结果只有3个人举手。寥寥无几的人数实为可惜,因此《汉字风云会》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汉字”。

“贫乏的语言是产生不了丰富的思想的。”关导认为,现在的国人早就脱离了文盲阶段,普遍享受了中等教育,大学普及率也是历史新高,加上互联网对语言生命的激活,汉语无疑处在重新焕发生命的节点上。这时候,“增加常用字量,拓展词汇增加更微妙、准确、生动的表意能力,就是必然的。”

“社科院语言所、教育部语用所的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工作,他们都特别有经验,常用的、易错的字词,挑得特别准。”据关正文介绍,整个团队花了一年时间,专门收集各种书写软肋。也正是怀揣这份用心和诚意,节目一经播出便获好评无数,据浙江卫视收视数据显示,节目第三期便高居同时段第二,第四期更成为全国当天第三。

“实际上,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常的书写水平,远远高于成人的平均水平,这个节目几乎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观众。”看似偏低龄化的《汉字风云会》,实际上适用于“全家欢”,推动了各个年龄段在汉字听写过程中的参与感,开启“全民公测”。

当生活被浮躁和娱乐填满,文化的刚需成为必然。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没有文化和内涵的节目注定无法拥有长久而强大的生命力,没有文化支撑的民族也难以长久和强大。而《汉字风云会》在做的,无非是为汉字的传承敲响警钟。

《汉字风云会》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使汉字不再冷冰冰,而是有力又有温度。相信透过荧幕所传达的这份温度,可以唤醒更多人对汉字的那份沉睡已久的记忆。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