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乃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或重回“7时代”

贬值乃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或重回“7时代”
2016年09月30日 09:57 种钱

  尽管中国官方一再表示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但是人民币貌似依旧我行我素持续贬值,自今年5月份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屡创新低。市场似乎对中国官方的言论并没有很强的信心,尽管英国脱欧公投这个黑天鹅事件中人民币表现的可圈可点,且6月份外汇储备意外增加,但是这并不妨碍经济学家看空人民币的态度。

  部分经济学家称,有机相显示,人民币可能还要继续贬值,年内有望跌破7,最低或跌至7.2,贬值幅度超过10%,这也和年初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期相符。那么是什么迹象让这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将重回7时代呢?

  人民币贬值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在过去半年总是上演躺着也要中枪的剧情。英国脱欧一役中,人民币并没有太多暴露于脱欧的风险头寸,然后投资者寻求避险,人民币遭到“错杀”,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至5年低位。另外在今年年初,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让人民币连跌4日,最终还是央妈出手才逼退空头。

  上周三人民币兑美元的开盘价贬至6.6857,创2010年11月来新低,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达到了2014年10月以来最低。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跌破6.7,在岸人民币汇率极其逼近6.7。

  上周前三天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贬值545点,较英国退欧后创下的低点再跌329点。最近三个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贬值了3.25%。年初至今,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已经贬值了5.9%。

  上周五,6月非农出炉大幅超预期 离岸人民币暴跌逾100点失守6.7。

  那么为什么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以下四点原因或许可以结识这一点:

  (1)中国企业外债去杠杆仍在延续,“走出去”意愿进一步升温;一些境外投机势力加杠杆做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贬值压力。

  (2)人民币汇率指数贬值还与基期因素有关。

  (3)人民币汇率指数贬值也受我国物价水平略有走高的影响,当前我国通胀水平总体高于美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存在一定贬值要求。

  (4) 中国经济复苏依旧疲软,尽管国内通胀水平可圈可点,人民币贬值有助于刺激国内消费,中国可能会进一步降息降准,这将打压人民币。

  瑞信分析师董涛日内认为,中国允许人民币逐步甚至可预测的贬值,以抵销国际收支赤字。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依然不乐观,并且越来越依靠国企和政府支出,预测第四季度GDP增速将下降至6.2%。预计中国央行可能会在下半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如果美联储保持鸽派,将可能下调利率25个基点。

  经济学家表示,外汇交易中心表态中最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言下之意是央行希望维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那么展望后期,在国内流动性过度投放和洪水等冲击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可能继续上升,而为了维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那只能人民币继续贬值。

  而人民币继续贬值又会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则又会加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进一步贬值,最终形成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交替进行的局面。

  既然人民币贬值是大势所趋,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自信人民币将会重归7时代呢?

 

 因素一:股债一起上涨!

  人民币上季度对美元贬值幅度刷新纪录。这一次,国内外金融市场没有恐慌,境内外股市并未跟随人民币贬值暴跌。相反,中国股市、债市也在上涨。

  “最大贬值季”波澜不惊,应归功于中国央行疏堵并用的对策:一方面提高中间价机制透明度、加强市场沟通;一方面继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他们并指出,要保持市场目前的稳定情绪,央行仍需要进一步疏导贬值压力。

  去年央行和市场对于对方的意图和能力都缺乏相互了解,这加剧了汇率波动,现在双方对于底线比以前了解,汇率虽然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不会像以前那么极端,而这些波动应该被视为经济中正常的一部分。

  方正证券任泽平也表示,2016年5月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是正常的市场化的释放压力,对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冲击较小。而近期全球股债商品市场齐涨,这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升温关系紧密。

  全球央行大力宽松货币政策,但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脆弱,超发的货币被资产价格吸收,引发股债房市大涨。

  因素二:控制资本外流

  在人民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会继续控制资本外流。

  7月5日,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提及:资金流动是正常的,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问题在于速度,突然的流入流出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影响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信心。

  新加坡券投行(UOB Kay Hian Holdings Ltd.)中国经济学家Zhu Chaoping称,如果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要控制资本外流将更加富有挑战性。Zhu认为,6月中国外汇储备意外上升体现控制资本外流的成果。

  因素三:外储逆势增加!

  在经过前期的大幅持续下降之后,中国外汇储备近期有所稳定,6月份外储甚至逆势增加134亿美元。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外汇储备增加134.26亿美元,为2015年4月来最大月度涨幅,至32051.6亿美元,预期减少247亿美元,5月为环比减少279.6亿美元。SDR外储同样有所上升。中国5月外汇储备22912.93亿SDR,前值22751.33亿SDR。

  资本外流仍在继续!

  据高盛计算,最近数月,从离岸市场流入的人民币可能掩盖了中国真实的资本外流压力。更令人咋舌的是,据高盛测算,自去年10月以来的资本外流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比外管局境内结售汇数据暗示的3300亿美元高出50%。

  确切地说,自去年10月以来,一大波人民币从在岸净流入离岸市场,主要途径是以人民币来结算的贸易(例如中国进口商为进口而支付的人民币)。

  截至今年5月,总额到达了1700亿美元,平均每月约200亿美元这些资金流帮助减缓了中国所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因为它意味着进口商不用购买更多的外汇以支付进口商品或服务(因为用人民币结算)。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尽管市场预期政府背景的实体将进行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汇率“平滑”操作,但离岸人民币远期点数(或离岸人民币利率)仍然在过去几个月里整体是走贬的

  人民币贬值在可接受范围

  一外资行交易员称,现在焦点不在美联储加不加息上面,要看英国退欧风险怎么传导,退欧的风险还没消化完,如果后面退欧情绪又起来,人民币跌破6.7也不需要惊讶。中国监管层再出新招围堵监管漏洞,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的范围,要求境外金融机构的境外远期卖汇头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后需交纳20%的风险准备金,此举有望进一步增加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远期购汇成本,降低离岸和在岸套利空间,从而缓释人民币贬值压力。

  中国货币网周三刊发评论员文章称,虽然6月份三个人民币汇率指数均有不同程度走贬,但在英国“脱欧”导致国际汇市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幅远小于其他货币,总体上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市场预期也较为平稳。

纵观国际热潮,在论中国经济.当下中国实体行业已经国内遇阻,目前国际市场,不是靠实体经济运行,而是靠金融资金流动。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目前指导原油及现货铜、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如果你对现*货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可以关注本人。

文/新月点金 投资微信:xydj120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