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巴黎协定》迫在眉睫 波恩气候大会“压力大”

夯实《巴黎协定》迫在眉睫 波恩气候大会“压力大”
2017年11月10日 17:50 中国经济导报社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公欣

11月,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一个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德国波恩。身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驻地,5月份,联合国2017年首轮气候谈判就在这里进行。而当地时间11月6日,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3)亦在这里拉开帷幕,全球19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此地共谋气候治理。

2017年极端天气事件数量创下新记录、美国在气候问题上“开倒车”退出《巴黎协定》……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埃斯皮诺萨在会上所言,“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紧迫感。”很显然,这一年的气候大会面临的气候治理形势更为严峻,也更为复杂。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更加切实的减排努力,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在眉睫。

“大会期间,各缔约方将就《巴黎协定》落实的具体细则问题进行谈判与磋商,主要议题涵盖2018年促进性对话(FD2018)、国家自主贡献(NDC)、全球盘点(GTS)、适应和气候资金等。”此次参会的创绿研究院气候项目主管郭虹宇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同样连续多年参会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今年5月份的波恩谈判很多议题就没有达成共识。这次大会的预期是希望能形成实施细则的提纲或者案文草案,但具体成果还取决于各缔约方的磋商和谈判,很多问题和分歧都开始浮出水面。

    

“紧迫性”成关键词 实施细则仍是焦点

据悉,大会开幕式上,“紧迫性”成为各方代表强调的关键词。“很多发言人都谈紧迫性的问题,一方面是采取气候行动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是各国要在两周内达成实质成果。”郭虹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决不能走回头路,必须全力以赴落实《巴黎协定》,我们没剩下多少时间了。”德国环境部长亨德里克斯说。尽管没有提到美国,她指出,如果放弃在巴黎的承诺,人类将再没有回头的机会。

“整个人类都在同一条独木舟上。”本届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说。“我们不能让人民失望。接下来两周会期内,我们必须竭尽全力让《巴黎协定》得到落实。”

而世界气象组织则在大会开幕当天公布相关报告称,2017年是自从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3个最热年份之一,同时今年的极端天气事件数量创下新记录。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今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承前启后的重要交汇期”,此时召开波恩气候大会显得非常重要。他透露,由于本次会议的安排与往届不同,将比过去多出近50%的时间进行谈判。“这次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开展相关议题谈判。”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本次会议预计形成的细则案文草案将包括NDC的编制导则、2018年促进性对话及全球盘点的相关事项、发达国家缔约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的核算方式、能力建设等。”郭虹宇说。

单就2018年促进性对话而言,柴麒敏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次会议预期会形成有关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相关安排,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结论,各方有提案,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据悉,本届主席国斐济已经为2018年的促进性对话设定了主题,该主题体现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内涵,即“大家要一起交流分享”,采用“包容性、建设性,对话而非对抗,交流而非谈判”的方式来处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遇到的分歧和问题。

    

面对美国退出大会反应平淡 缺口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今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无疑给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泼了一盆“冷水”:10月12日,美国继而宣布废除《清洁电力法案》。有业内专家评论,这意味着,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将在奥巴马政府之后实行本国利益优先的“环境保守主义”政策。

据悉,谈判前两天会议各项进程中较少涉及美国,且此次大会期间美国并未设置美国角(the US Pavilion)。而根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美国代表团这次只来了48个人,还不到2015年巴黎会议的半数。

那么,目前大会各个谈判国代表有何反应?美国退出后产生的减排空缺和资金缺口由哪些国家承担?

面对记者的诸多疑问,柴麒敏直言,面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各国代表在会场并未有太多具体表现,因为没有相关议程,也还未触发相关法律程序。“从目前看,反而是美国代表团本身有一些新的诉求,比如希望更进一步淡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希望只谈程序性问题,避免涉及行为主体等。缺口的问题如何处理可能会要到后期的全球盘点机制中才会正式考虑,现在只是专家层面的研究和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停止对非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达到既定目标形成威胁。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放弃争取美国回到“大家庭”中来。据悉,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10月3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希望美国能够再回到《巴黎协定》中来。

“近年来头一回,美国代表团没有在大会开始前作任何发布。与往年的热闹完全不同,今年美国代表团的办公室大门紧闭,仅在门口贴了一张纸条,请有问题的记者发电子邮件。”有参会的媒体在报道中作出上述描述。

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与美国政府的刻意低调不同,美国加州州长布朗和前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则高调宣布参会。据悉,两人将在大会期间宣布超过250个美国城镇的减排决定。

    

中国方案备受期待 中国力量不容忽视

据悉,中国代表团在本次会议上主要有3方面的关切:一是关于《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要取得积极进展,二是要为明年的对话进行好安排,三是各国对2020年前所做承诺的盘点工作。

据陆新明介绍,在本次波恩气候大会上,与会代表总共提交了83份提案,其中中国方面提交了5份。“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谈判的建设性态度。”陆新明强调,中方将积极且富有建设性地参与此次波恩气候大会。

正如解振华会前所说,针对当前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一些分歧,中国将在波恩会议上提出“搭桥方案”,推动立场对立的各方相向而行。

“所谓搭桥方案指的是当各方分歧过大时,在不突破谈判底线的情况下,尽可能以各国共识为基础,提供一个各方妥协调和的方案或者另辟蹊径。一般此类方案都出现在最终成果难产之际,因具体情况而异。中国提的‘搭桥方案’,更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形象的内容,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而非对抗的中国价值观。”对此,柴麒敏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而谈及分歧,不得不提到的是资金问题。在柴麒敏看来,资金问题目前进展有限。“发展中国家希望能加强2020年前的行动力度,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层面,但目前大会没有安排此项议程,中国等国家在积极争取。”

一方面发挥中国智慧协助化解分歧,另一方面,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中国力量也始终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初心”之一。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应“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论断。

对此,柴麒敏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新时代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矛盾和特征相比较于20世纪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条件不同了,这都要求我们要找准工作重点,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为解决人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

正如有关专家所言,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已经正在进入从“起步”向“加速”的转换期,中国国内的气候变化应对进程可谓是“渐入佳境”。在此背景下,我们显然需要在气候变化应对上有一个相对积极的国际氛围,也就是充分动员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参与到气候变化应对进程中。

“中国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逐步走向国际气候治理的舞台中央。中国应落实NDC,加速能源革命进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至于中国应如何展现引导作用,我认为,一方面是提升国内的绿色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多边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如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等。”郭虹宇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