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频频加息 看各国央行有何打算?

美国频频加息 看各国央行有何打算?
2017年08月02日 15:50 中新经纬

资料图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日电 据欧洲时报1日消息,世界四大经济体,只有美国加息了,而美国的多次加息也并没有让其他国家随之动摇。专家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已回归稳健,是否加息要根据各国经济复苏的具体情况而定,并预测未来世界各国都将开始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

  美国加息路上一去不复返

  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增长率为2.6%,是美国连续经济扩张的第9年。但与GDP形成对比,美国通胀率连续2个月低于美联储设立的2%的目标。

  目标没有达到却频频加息,专家认为,通货膨胀只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并不是全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认为,没达到目标却加息的原因有三,一是通胀仅为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利率标准的设定考虑了除泰勒规则之外的其它条件;二是就业表现好,有学者发现设定利率规则中就业的权重已被调升;三是通胀预期仍表现良好,美联储相信可以实现2%的目标。

  从金融危机的复苏情况看,美、欧、英、日四大经济体中,美国的复苏水平最好,应习文表示,这可能是目前只有美国加息的直接原因。他说,2015年,美国通胀接近2%,失业率减至5%以下,符合美联储的目标,且经济复苏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首次加息合情合理。

  尽管当时经济环境符合美国加息要求,但世界经济仍在通缩中徘徊,因此2016年一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外部环境受到了强烈冲击,迫使美联储走上极为缓慢的加息进程。

  各国是否加息要视情况而定

  反观欧洲、英国与日本,欧元区自欧债危机后开启了长达6年的宽松历程,虽然企业融资条件得到改善,但通缩压力、银行坏账、英国脱欧等问题频发,银行业债务危机悬而未决,均严重影响其货币政策正常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紫光讲席教授周皓认为,欧元区在经济增长表现良好的同时,通胀率低于目标,因此对于何时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欧央行面临两难局面;

  再看英国,尽管英国一度复苏态势良好,但突如其来的脱欧引发央行8年来的首次降息。目前脱欧进展迟缓,不确定性较大,所以短期内英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而日本近年来实施了许多量化宽松政策,经济却并未出现显著好转,虽然今年日本经济有所复苏,但2%通胀目标的实现期限一拖再拖,仍坚持“将宽松进行到底”,加息也并未进入日程。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际表示,是否加息要根据各国经济复苏的情况而定,各国货币政策步调不一致是正常现象。

  中国不再“紧随”美联储脚步

  周皓对张际的“是否加息要根据各国经济复苏的情况而定”这一观点非常认可,他表示,根据自身经济需要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才符合本国利益。他说起中国的经济现状,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很好,也处于升息通道中,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也要“跟随”美联储的加息举动,因为无论是人民币币值还是外汇储备的稳定度,美国的政策并未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所以没有应对的必要,而防范金融风险、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则需要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应习文认为,中国未跟随美联储加息的脚步除此之外还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企稳,已无必要通过加息保持中美利差;二是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宜过松,否则不利于当前金融去杠杆;也不宜过紧,否则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张际认为,美国将缓慢继续升息的进程,并在今年9月或者稍晚开始缩表操作。美联储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猜测,报告重申了年内还会再加息一次并启动缩表的主张,但并未提及加息和缩表的时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成玉也表示,各国央行如何在欧央行框架下实施后续货币政策,主要还是要结合各国宏观经济、产业、企业等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规划。(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