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登宗军:债券市场整体风险可防可控

中债登宗军:债券市场整体风险可防可控
2017年09月22日 19:4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2日电(罗琨)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稳居世界三大债券市场之一。截至 2016 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过 60 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债券余额占 GDP 比重超过 86%,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风险。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宗军22日公开表示,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风险有所上升,但仍然可防可控,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修复能力。

  “随着经济的稳中向好、监管的不断完善、调控水平的提升、风险预警响应机制的健全,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债券市场风险将得到切实有效化解,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期待的。”宗军说。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监、中债研发中心主任宗军。主办方供图

  信用风险规模可控

  2014 年以来,债券市场发生多起信用事件。违约债券从私募市场蔓延至公募市场,违约主体从中小企业扩散到国有企业。中债登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 年—2016 年,违约涉及金额分别为 13 亿元、126 亿元、402 亿元,2017 年有所企稳,前 5 个月为 172.8 亿元。

  宗军指出,目前,信用风险规模可控,累计违约涉及金额占信用债比重不到 0.4%,债券违约事件大多得到解决,违约债务的实际偿付率高。

  不过,他认为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企业偿债的微观基础持续恶化,以利息覆盖率衡量,大概 30%企业经营现金流无法支付利息,主要靠借新还旧支撑。二是因正常经营以外因素 (如公司治理不善、逃废债等行为)引起的非典型信用事件。“这类事件对市场信用建设的危害较大,也扭曲了信用定价,损害市场的配置效率,并具有较大的负面性。”宗军称。

  债市防风险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债市除面临一般性的共性风险外,还面临一些特殊的个性风险,如同业负债上升过快等。

  对此,宗军建议,首先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要覆盖风险识别、衡量、预防和处置等完整链条,做到基础扎实,不留空白。”宗军说。

  其次,他认为要建立风险管理的协调机制。更加突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在金融领域要更加突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政策的分工协调,逐步深化债市和其他领域风险联动防控机制,形成群防共治,协作有序的局面。

  第三,则是要建立政府和市场风险管理的激励相容机制。宗军强调说,金融市场天然具有不稳定性,但同时也伴生有自我纠偏自我调节的稳定器机制。因此,需要政府推动机制的改革创新,让市场发挥更大的内生调节作用。

  最后宗军还提出要树立防风险的底线思维和预期管理机制:“鉴于预期因素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政策出台前就对相关政策的利弊影响深思熟虑,形成良好的政策预期,可以使市场与政策初衷趋于一致,从而达成稳定预期,稳定市场的目的。”(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