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登宗军:外资参与中国债市的税收架构正在推进中

中债登宗军:外资参与中国债市的税收架构正在推进中
2017年10月26日 17:5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6日电(罗琨)近期,人民币汇率形势稳定,中国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境外机构也加大了对中国债市的配置力度。数据显示,9月份,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达10611亿元,突破万亿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宗军宗军看来,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他也同时透露称,目前中国正在加紧推进建立一个全面覆盖所有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税收架构。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监、中债研发中心主任宗军。主办方供图

  外资参与中国债市以利率债为主,对同业存单兴趣正在上升

  在10月25日由中央结算公司举办的金融街十号论坛间隙,宗军接受了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专访。

  他指出,7月之后人民币汇率形势稳定,中国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国际组织纷纷上调对中国增长势头的预期,外资对中国债市还是很看好的。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稳居世界三大债券市场之一。截至 2016 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过6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债券余额占 GDP 比重超过86%。综合中债登、上清所数据显示,9月份,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达10611亿元,突破万亿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在宗军看来,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据宗军介绍,目前中国债市境外资本的持有量现在大概在2%左右,其中国债的境外资本持有量稍高,约在4%左右。从外资的参与类型来说,主要以利率债为主,外资对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兴趣也在上升,从投资渠道来说,还是以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但是对债券通的参与热度也在提升。

  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市的税收架构正在加紧推进中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债市开放已经步入快车道,但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性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在此次采访中,宗军也谈到了目前外资对中国债市的三层顾虑。第一是法律层面的,外资机构希望整个法律基础更加明确,比如说担保品的快速处置问题和结算最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在部门规章层面或者市场协议层面其实已经有较为清晰的描述,但是从境外投资者的角度看,仍旧希望从法律的层次上加以明晰。

  第二则是税收层面的。“据我们了解,这一块也在加紧推进,(从而建立起)一个全面覆盖所有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架构。” 宗军透露称,从便利境外投资者税收操作的角度来看,在这一架构下应该是以委托中央托管机构代扣代缴这一模式为主,这也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第三则是风险对冲工具的使用问题。外资希望市场能够推出效率更高的三方回购,中央自动债券借贷等机制来防止结算失败,放宽在境内进行利率或者汇率风险对冲工具使用的限制。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接受央行旗下金融时报采访时曾提出,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要稳妥推进扩大对外开放,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境外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会计、审计等制度;要顺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为其提供资金汇兑、风险对冲等方面的便利;尽快形成稳定的境外机构投资债券市场所涉及的税收政策。

  债市开放升级要确保风险可控

  一些专家认为,债市的进一步开放可能面临资本外流、评级混乱、对市场操纵约束不足、全球资产配置和套利等系统性风险。那么,债市开放升级如何才能做到风险可控?

  宗军认为,资本流动的风具有阶段性特征:“人民币单边上行或者下行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市场内生的双边浮动时期,这也不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而对于评级混乱的担忧,宗军认为首先金融机构要形成第一道防线。“我们鼓励金融机构自己内部要有评级机制,从而与外部评级相校验,对不具备这一能力的中小机构来说,则可以使用第三方成熟的市场隐含评级技术,用低成本方式进行校验,这也是很重要的。”宗军称。

  他进一步指出,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来说,也需要一个第三方的校验机制。他指出,国外机构进入到中国确实面临一些评级框架和中国评级机构内部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下一步要来努力解决的。

  而从定价权的角度来说,宗军认为,应该形成一个以本土市场开放为主、离岸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他解释道,只有在本土市场上交易活动活跃了,由本土机构的参与定价为主,才能够形成一个强大的本土价格,否则必然形成以离岸价格主导的局面。

  “一些小型经济体就出现过这种情况,要么就是自己的内部市场不发达,全部融资都要靠境外资本市场解决,要么就是主要定价主体是外资。对于我们大国经济体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要避免的。当然,这也绝非关起门来发展,而是适度地发展离岸市场。”宗军称。(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