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够用,换套餐还是办新卡?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流量不够用,换套餐还是办新卡?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2017年11月01日 13:5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31日(李晓萱 赵佳然) 现代人有些东西怎么都不够用,除了不知道为啥空了的钱包,越珍惜越掉的头发,还有不到月底就突然用完了的流量。

  近几年经纬君一直经历着流量危机,不得不取消应用中的视频自动播放,设定每天流量限额,随时提防后台下载……不禁感叹有流量是放肆,没流量只能克制。

  但与此同时,周围很多人流量多得都用不完,动辄一个月十多G,还有各种定向流量包支持。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办了新卡,运营商们对于新用户简直如春天般温暖。

  那么问题来了,流量不够用的时候,换套餐和办新卡的差别在哪儿?

  老用户30元500M 新用户30元15G?

  27岁的张女士是北京移动动感地带卡老用户,手机卡于2008年办理,目前已经使用了9年。

  “现在用的是70元2G的月流量套餐,算上必选套餐19元的话每月话费大约89元,流量勉强够用,有时候到月底会充一些加油包。”

老用户流量可选套餐

  但如果你是移动新用户的话,所能选的可有不少性价比高得多的服务。以目前北京地区新出的一款超级流量卡为例,每天1元钱就可以用500M本地流量(当日未用完当日清零),一个月按30天算的话,只需要30元就可以使用15G本地流量,再加上必选套餐8元,每月38元就可以享用每天500M流量的优惠。虽然该卡也有许多限制,比如无法开通家庭计划、流量不结转、无法加购其他流量加油包等,但对于固定在北京生活的人群来说,这款手机卡性价比依然非常高。

超级流量卡1元可用500M

超级流量卡月资费情况

  而这些新优惠政策对于张女士等老卡用户,则显得十分不友好。“在发现新卡优惠之前,我一直认为70元2G流量还挺合适的,现在一对比,真的有种老用户是‘后娘养’的感觉。”按照目前老用户的套餐标准,要使用15G流量的话,则需要花费200元以上。

  这种“不平等条约”对于联通用户来说也很常见。

  目前中国联通的4G套餐分为全国套餐和校园套餐,主要区别在于提供的分别是全国流量和省内流量,后者对于不常出省的学生和上班族来说比较划算。当然,也可以选择用组合套餐,即自己定制需要的流量、语音、短信等服务,但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比已有套餐性价比要低。

  上图是北京联通用户小常所使用的套餐,这张卡他已经用了5年。现在的套餐已经是校园套餐中流量最多的选择,对他来说根本不够用:“我每个月至少要用2G以上的流量,现在来看性价比最高的是买30元/G 的半年流量包,这个包只对老用户开放。这样算的话我每月至少支出66元,而且还得时刻提醒自己要节省,如果能省下点流量给下个月攒着那更好。”

  同样是省内流量为主,联通的新卡是这样的:200元包年,300元包两年,每个月本地+国内流量共4G,另有四个月每月多赠500M,语音时长也比现有的套餐多两倍以上。这样分摊到每个月的费用最少才12.5元,而且用起流量还能更加“放肆”。

  现在如果小常想要把自己的套餐换成新用户同等标准(每月4G流量),则只能办理296元/月的全国套餐。相比较新用户的12.5元,相信这个价格会让绝大多数老用户心碎。

  其实联通也没有完全忘记老用户,现在还推出了两年以上老用户专享服务,需要先完成老用户的认证再参加:如果选择296元套餐,可以在一年内每个月返还40元话费,即每个月交256元。但是比较起来,这种优惠犹如杯水车薪。

  运营商“独宠”新用户 老用户换卡成本高

  既然新老用户套餐价格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选择继续使用老卡呢?手机绑定太多支付软件以及通讯社交方面是最主要的原因。

  “还不是因为当初周杰伦的一句‘在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哈哈开玩笑啦,实际上是因为现在的手机号绑定了太多东西,网银、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一大堆软件的关联账号,再加上通讯录里很多老朋友,换一次手机号的成本太高了。”张女士表示,即使新套餐再诱人,还是决定继续使用老卡。“毕竟都9年了,也有感情了。”

支付宝等软件大多需要手机号注册登录

  但也有部分人选择舍弃“老卡”,换性价比更高的新卡,对于繁琐的更换支付账号以及社交等方面,省钱才是王道。

  “有一个老同学在半年时间里用3个不同的号码给我发短信,内容都是一样的,‘我是XXX,这是我的新手机号请惠存。’”小常表示,太频繁的更换手机号其实对于通讯录好友来说并不方便,“有时候存一次两次就懒得存了,真正打电话找他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不知道哪个是正在使用的。”

  相信每个人手机里有存着一个经常换号的好友,但你永远分不清他正在用的是哪个。

  对新用户友好的不止运营商,大部分应用都会给新用户十分优惠的首次体验,比如首次使用免单、打一折、加倍积分、使用后获得大量优惠券等等。一些付费应用如网络加速器,也会提供新用户免费使用几天的服务。不少用户为了得到更多优惠,会把自己的很多手机号每个都注册一遍,获得性价比最高的结果。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旦发展成了老用户,就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议价能力。这也是运营商日此“喜新厌旧”的关键原因。像张女士这样宁可多花几十块钱,也不愿意支付换各种绑定号码成本的用户大有人在。如果有3-5张银行卡,一家家地到柜台去换手机号就要花上大半天。所以运营商不用担心老用户的大量流失,自然也不用绞尽脑汁地留住他们。

  目前手机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几乎人手一个,许多人因为工作需要还添置了第二张sim卡,新用户快速激增的时代已不复存在。运营商们目前的“战争”除了互相挖掘老用户之外,更重要的是抢占手机的第二卡槽。

  工信部出手 “约谈”三大运营商,未来会有什么改变?

  面对新老用户的“不平等条约”愈演愈烈的现场,工信部也出手了。

  据新浪科技10月27日消息,针对老用户不能转互联网套餐问题,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已经约谈了三大运营商,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除双方合约另有约定外,不得限制用户的资费选择权。

  为了吸引新用户,三大运营商在近一年时间里相继联合多家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互联网定制套餐。相比较传统的套餐,这些互联网套餐价格更加优惠,吸引力也更大。不过,可惜的是,互联网套餐只能是新用户才能办理,老用户没有资格享受。为此,诸多老用户也是抱怨不断,称这样做是歧视老用户,更是有很大用户在贴吧吐槽以及打电话投诉。

  闻库称,在收到用户反映后,已经给三家企业提出了要求,按照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选择权的通知,以及后续的关于电信业务市场调节价的通告,不得推出限制老用户选择资费的方案,并要求企业梳理排查现有资费方案。除此之外,要求企业妥善处理用户相关投诉,对于用户提出的套餐变更需求积极沟通解决,老用户无法实现网上办理的情况要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为用户办理套餐变更手续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时,信息产业信部就曾发布公告要求“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移动通信企业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也就是说无论新老用户,都可以享用同等待遇的套餐方案。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方面表示将在上海联通部分线下营业厅,老用户已经可以率先体验到转互联网套餐的福利。不过,线上业务何时开通仍是未知。

  那么,在三大运营商彻底消灭新老用户“不平等条约”之前,老用户应该怎么合理利用套餐呢?现在看来,除了换新卡、办超贵的老套餐之外,似乎只能再买个卡以实现“双卡双待”了,至于无法使用“双卡双待”的苹果手机用户来说,那就再买一个手机吧!(中新经纬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