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生死时速 专家呼吁监管创新宜疏不宜堵

现金贷生死时速 专家呼吁监管创新宜疏不宜堵
2017年12月07日 22:3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7日电(毕彤彤)曾被喻为“现金奶牛”、“小镇青年信用卡”的现金贷随着严厉监管政策的出台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12月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等。现金贷行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应用商店的现金贷产品 中新经纬毕彤彤摄

  “在市场自发形成的各种金融创新活动,我觉得应该采取疏导规范的办法,而不是一刀切、全部封杀。”谈到现金贷的监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

  徐洪才是在《经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经济——首届消费经济论坛上发表的上述观点。他认为,从短期来看政策上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现在禁止ABS作为现金贷的资金来源,而消费金融贷款发行长期债券,这种金融创新产品也是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监管需要未雨绸缪,主动化解和处理风险点,但是也要恰如其分。现在要求ABS等资产合并到表内,这种做法我认为不符合国际惯例。”徐洪才说道。

  监管层与现金贷公司就像猫和老鼠的游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形象地比喻道:“老鼠想创新,想寻找一个灰色地带,猫就去抓它,这是一个对抗共生的关系。”

  陈道富解释到,金融机构是从微观层面上管控用户的风险,而监管部门关注的是行业,两者的关注点和风险点是不一样的。消费金融是很有前景的领域,监管部门应该探索行业,构建合理规则,企业也可以在规则内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表达。

  “要开放监管,大力发放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呼吁,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高达40%,是美国的两到三倍。高储蓄结构也有不合理的现象,不消费、不投资,全去理财,资金从效率上看是“笼中之虎。”(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