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破新低 央行放任有深意?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破新低 央行放任有深意?
2016年11月17日 11:57 缥缈人生

  导读: 人民币的疯狂还在继续。周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100点,报6.8692,创2008年6月24日来的最低水平,已连续第10天调降。人民币的这波大幅贬值趋势纵然与美指的快速上涨密切相关,但值得玩味的是央行对此的态度。

  人民币的疯狂还在继续。11月17日(周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100点,报6.8692,创2008年6月24日来的最低水平。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连续第10天调降,创2008年6月来最弱。

  在5个星期内,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幅度超过2%,从去年的“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已经达到10%。这一次人民币“最大贬值季”,国内外金融市场没有恐慌,境内外股市并未跟随人民币贬值暴跌。相反,中国股市、债市也在上涨。

  

  最近人民币汇价波动明显放大,下跌幅度亦超出之前预期,个人购汇需求上升,加上很多企业纷纷加入购汇大潮,即期购汇并在远期购汇以锁定汇率风险,但由于监管放任,大行也较少提供美元流动性,整体汇市很难出清,推动人民币继续贬值。

  央行为何“无动于衷”?

  尽管贬值幅度一步快似一步,但央行出乎意料地淡定。这意味着,央行在某种程度上允许人民币开始遵循市场定价的原则。总体来看,人民币兑美元还是处于逐步贬值的通道之中,也在央行尚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不会一贬到底。

  在人民币跌势凶猛的时候也未见大行有明显干预动作,联系到境内近期金融市场的变动,央行或许正将此时的外部环境当作难得的契机,借此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去杠杆改革。

  对于央行在国内金融市场推进的提高资金成本去杠杆的策略来说,目前海外市场“自乱阵脚”的环境正是一种契机。因为在美元不断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市场会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外部原因所致,而不会提出“货币战争”的指责,如此一来,央行既扛住了汇率暴跌的冲击,也通过去杠杆抑制泡沫扩大了利率的可抬区间,可谓一举双得。央行在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岿然不动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量。

  

  贬值利大于弊?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低,但笔者认为,对汇率贬值冲击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并且过度的,而且长痛不忍短痛,中国不应该再拖延汇率市场化进程。

  人民币下行过程中,短期内有可能出现“过调”的情况,但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应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汇率实现在均衡水平附近的“双向波动”。央行减少干预的做法完全正确。目前我们应该克服对人民币贬值的恐惧症,中国有大量经常项目的顺差,大量外汇储备,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第一,非常有效的政府,人民币汇率发生大幅度贬值——如贬值幅度超过15%——概率是非常小的。

  目前贬值是利大于弊。让人民币汇率能够自由浮动,可以有助于降低资本管制的必要性。当大部分国家货币相对贬值的时候,人民币的适当贬值,对中国的出口有益无害。人民币兑美元下行,使得换美元的成本提升。这样的话,资本转移到国外的成本变高,也有助于抑制资本外流。

  鉴于美国经济政策面临重大调整,机构已纷纷下调人民币贬值预期:7.0已经是“打底价”了。澳新银行最新报告称,近期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影响,同时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意欲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的不确定性也使人民币承压,但人民币汇率指数仍处于稳定阶段。

  该行预计中国当局可能采取措施限制人民币汇率走势过度波动,但不大可能在具体某一水平捍卫人民币;预计美元将进一步走强,将人民币兑美元2016年底预期从6.75调贬至6.90,2017年底预期从6.85调贬至7.10。

 文/江兵论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