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狂扫民生银行 中国资本市场进恐龙时代?

史玉柱狂扫民生银行 中国资本市场进恐龙时代?
2016年12月13日 16:30 彩贝财经

  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大佬云集的民生银行从来不缺故事,前几天民生银行一主管性骚扰女下属,股价不跌反涨,被股民戏称为“性骚扰概念股”。今日,港交所再放出重磅消息,史玉柱持有民生银行股份比例已近5%,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数仅次于安邦系。

  “大嘴巴”史玉柱再次杀进民生银行,令股民颇为唏嘘。纵观民生银行的历史,就是一部史玉柱的“求爱史”。2003年,史玉柱从好友冯仑手中受让1.43亿股,2007年继续增持,2011年大举增持,此后逐年扫货,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无奈清仓,几乎从未减持。这期间,民生银行经历过外资唱空,行长被带走等“黑天鹅”事件,但史玉柱始终特立独行,不离不弃,而且时不时闷头扫货,而且边买边在微博上炫耀。

  此外,史玉柱对民生银行新行长人选,高管薪酬问题,主管性骚扰事件,都发表过都意见,可谓操碎了心。毫无疑问,大嘴巴对民生银行是“真爱”,但如果说以前只是“暗恋”的话,现在史玉柱开始要“名分”了。这个名分就是民生银行的话语权,在半年前泛海系暴力抢筹后,史玉柱终于浮出水面。

  史玉柱的“民生银行”梦

  说起史玉柱,很多人会想到巨人大厦,脑白金,网游。但实际上,擅长资本运作的史玉柱,最大的抱负应该是打造“史式”金融帝国,而在银行拥有话语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步。想当年,史玉柱也参加了民生银行的筹办,但由于当时巨人大厦遭遇危机,史玉柱无力出资,只能忍痛割爱。东山再起后,史玉柱先是从好友冯仑手中受让1.43亿股,其后再多次增持,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史玉柱几乎清空了所有民生银行股票,成为当时投资的商业案例。

  然而,此后史玉柱渐生悔意,或许是不愿重演资本市场版的大话西游,史玉柱在2012年对民生银行展开重新追求,曾在5个月内逾80次增持,持股比例从0.6%到逾4%,夺回第四大股东位置。

  2015年,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被带走,令民生银行陷入舆论漩涡,当时的大股东刘永好,泛海卢志强,复星郭广昌纷纷选择减持避险,唯史玉柱、安邦承诺不卖股票,对民生银行不离不弃。

  在今年7月,在泛海系大举增持民生银行时,史玉柱称:“民生是个好银行,就是混业步伐有点慢,我的民生股份没卖”。再次表达了拟长期持有民生银行的决心。

  此后不久,一家叫晶辉国际投资的公司悄然现身民生银行股东榜,并跻身前十大股东,给民生银行董事席位争夺增添了不小的想象空间。今天,答案终于揭晓,这叫公司是史玉柱的“马甲”,持民生银行H股比重达8.57%。在史玉柱将股份收编到自己名下后,史玉柱持有民生银行股份比例已达4.97%,为第二大股东。

  以目前史玉柱所持有的股份来看,其在民生银行换届时将拥有一定话语权,甚至主导权。现在,考验其他股东的时间到了。

  复制万科?民生银行控制权谁主沉浮

  民生银行的股权争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万科,表面上看,民生银行确实可能成为下个“万科”,都是为了控制权而加仓。但事实上,民生银行很难复制万科,股权争夺更是的是为了制衡,而非控股。首先,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它的董事会成员需要银监会同意,并非股权多就一家独大;其次,民生银行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安邦持股15%,但并没有绝对话语权,其它股东也个个来头不小;再次,民生银行20多年有4次股权大战,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而且历史上从未达成一致妥协,这次也不会例外。

  民生银行的幸运在于,虽然股东们斗来斗去,但是业绩并没有太大影响,斗来斗去的结果反而利于各派相互制衡,没有谁一家独大,安邦来势汹汹,但泛海系(5.69%)、东方系(5.48%)、新希望系(4.18%)三大老股东合计控股15.35%,跟安邦势均力敌。

  而此次史玉柱增持后,凭借其个人巨大的影响力,以及他代表的泰山会,在新董事会中话语权不可小视。可以预测,史玉柱增持公告后已成明牌,这可能既是董事会换届已渐行渐近的暗示,亦是各方增持将开始加速推进的信号。

  但总体而言,如果不出意外,安邦仍会是民生银行的最大股东。其它股东并没有动力耗资几百亿跟“不差钱”的安邦较劲。

  大资本缘何深爱银行?资本市场进入“恐龙时代”

  尽管没有民生银行股权争夺那么浓烈的硝烟味,但今年以来,确实已有不少资本频频出手,或增持、或受让、或增资,加码着银行的股权。 不过,虽然资本大幅加码,但银行股表现总体一般,尽管近期银行股涨幅不错,但仍有“破净”情况发生。数据显示,目前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9只银行股破净,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此外,从业绩看,前三季度五大行净利润总和7582亿,除中行外,其他四家大行净利润增速均已跌至1%或更低,总体增速放缓已成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还是在加码银行资产,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首先是资产荒,随着中国GDP增速下滑,对资产尤其是优质资产的争夺愈发剧烈。观察目前扫货银行股的资本,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受到青睐,这些银行股权分散,甚至没有实际控制人,受到越来越多的“野蛮人”青睐。

  其次,银行作为国内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可以给其它金融机构带来资金融通方面的便利。对保险系资金而言,布局银行不仅谋求收益,也可以布局资管和代销通道,如安邦举牌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后,分别与其签署了保险代销业务合作。

  再次,在低利率背景下,持有银行股还可以起到投资保值作用,一些稳健风格投资者会看好银行股投资安全性。由于银行股波动相对较小,在A股被称为“定海神针”,银行股每年的分红付息率也较高,回报十分划算。

  最后,自去年牛市肇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正式进入到“恐龙时代”。某些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企业,实力堪比财团,已经有吞并银行股的能力,甚至发动类似于对万科的围剿,实现“控制”。总之,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资本大鳄在进攻银行,众多金融寡头或呼之欲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