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体制成本升得太快,是当前中国经济最要命的!

周其仁:体制成本升得太快,是当前中国经济最要命的!
2017年01月10日 07:30 米筐投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混沌研习社”,作者:周其仁,已获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米筐投资立场。

导读

曹德旺去了美国,还对比了中美制造业的成本,将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实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说,改革曾降低了体制成本,中国经济因此崛起,而不断上升的体制成本,现在却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GDP和劳动力价格远不如税收、社保缴纳和政府收入涨得快。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体制成本降,经济增;反之亦是。

(本文根据周其仁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

▲周其仁

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连续30年,平均GDP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经济会发展起来,会高速增长,我们来分解它的因素,关键就三个东西:

改革降低了体制成本

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

第一,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我过去研究农业,经常犯愁的是这么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办?谁来雇佣他们?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们拉到市场?怎么算也算不出好办法。

一改变开放,发现办法来了了,国外有资本有技术,可以和你这个又多又穷的最大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经济能够起来的一个要件。

第二、改革降低了中国的体制成本。

光成本低、人力便宜不行,不能自动变成产品,如果脑子里面有很多固化的东西,把手脚捆住,思想不解放,体制不改革,就会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所以中国经济能起来的第二条重要经验就是改革。所谓改革,就是用实践检查哪些做法、哪些政策、哪些法律、哪些红头文件是束缚了生产力的。

把这些束缚生产力的东西解开,所有经济组织运行的体制成本,也大幅下降。

我们过去学苏联模式,人便宜,但是体制贵。贵到很多东西我们看到市场上缺,但是我们也不能做反应,不建立国有体制,谁也别动。

这套东西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步一步地给解开的。国家就是这个国力,如果还要捆住自己的手脚,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解开手脚,动员大家一起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这是中国能起来的第二条关键因素。

第三条很重要,就是中国人善于学习。

体制成本低,加上劳动要素成本低,这个经济是不是就能发展起来呢?如果你的劳动力没有一定的质量,还是不行。

那这个质量靠什么来?靠学习。

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所以啥也不会干。像我从小用到大的暖水壶,几十年不变的铁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创新、更迭。你不改进,东西怎么会越做越好呢?

我80年代跟着杜润生老先生一起工作,先生虽然是老干部,但是思想很开放,带头去广东去看,广东那个时候刚开放,离香港近,很多东西进来。

这么大的一个老干部,看见一款电风扇,回来以后眉飞色舞地和我们形容,这个电风扇可以在蚊帐里面吹,脚一踢就停,扶起来就转。

这背后是什么?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心。

中国人穷是穷,但是肯学习,来了好东西,就有很多人琢磨怎么回事,琢磨来琢磨去,刚开始就是仿制,国际上很多国家说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但是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模仿的阶段。

学习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后来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

所以,中国就是靠这三个要素起来的,曾经穷得不堪回首,只要一开放,有信息来,有技术来,有机会来,有市场来,经济迅速腾飞。

当年改革降下来的体制成本

重新涨上去了

那市场为什么来?很简单,物美价廉,成本竞争力。这就讲到中国经济的特点,到今天为止,我们主要靠成本优势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好也罢,坏也罢,这是特征。

如果你用30年为尺度来看,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美元,增长到今天的8000美元。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越靠越近。

但我们内部也有问题,在这30年,虽然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增长更快的是权力收入。我们目前这个体制,政府的权力就是比别的国家要大,且缺乏监督。

最要命的是,我们当年通过改革降下来的体制成本,重新涨上去了。

说起中国经济以及成本上升,都会说劳动力价格涨得太快了,然而看上面的表格,大家就知道,劳动力价格也就是工资,涨得跟名义GDP差不多。

涨得最快的是什么东西?税收,法定的社保缴纳,政府收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反腐以后,我们才看到,吃掉了多少钱。那些贿赂,全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成本。

经济增长快、收入增长快,成本优势就丢了,你原来就是靠成本优势吃饭的,最要命的是我们这个体制成本升得太快。

所以,国民经济从那么差的状况走到今天,只发生在一代人之间,我们引以为豪。现在经济下行,出路是什么?当你的独到性优势还不明显的时候,你还得往成本优势使劲下注,降低成本最重要的事,就是继续体制改革。

因为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体制成本降,经济增;反之亦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混沌研习社”,作者:周其仁,已获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米筐投资立场。

米筐投资相关历史文章推荐:

财经投资:

保资产还是保货币 | 股市楼市谁是最大泡沫? | 人民币一定会贬值? | 乱世之前买黄金 | 房价弄死实体经济 | 挽救中国实体经济 | 穷人造通胀富人造泡沫 | 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 | 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衰退周期 | 高杠杆下的上市房企 | 地方与中央的博弈 | 屌丝逆袭需资产泡沫 | 一二线城市房价不会崩盘 | 一二线城市行情不塌 | 中国资产九年轮动史 | 风声鹤唳刻不容缓 | 期货大屠杀 | 香港保险 | 

国内外房产:

北上深的准业主们 | 中国房产的10大问题 | 墨尔本购房指南 | 越南房价 | 全球150城房价涨幅榜 | 香港房价惨跌 | 台湾楼市 | 碧桂园森林城市 | 美日泰俄的房产泡沫 | 东南亚6国置业 

经济记录:

中国中小实业死局 | 王石宋卫平 | 我的六个老板朋友 | 民粹主义是什么 | 从褚时健到牟其中 | 任志强牛刀

留学移民:

新西兰移民政策 | 澳洲移民政策解析 | 留学德国全解读 | 加拿大留学全解读 | 盘点英美加澳四国留学成本 | 全球最强大学盘点 | 50万中国留学生去哪儿? | 新加坡留学之旅 | 澳洲打工度假签证 | 加拿大移民 | 美国移民 | 英国移民 | 英美加澳税收政策

全球视野:

世界主流国家 | 巴西这7年 | 摩纳哥 | 新加坡 | 中国评级|川普VS希拉里 | 美联储加息

END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

长按二维码加主编微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