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崩溃到满仓中国,凭什么如此坚定?

从中国崩溃到满仓中国,凭什么如此坚定?
2017年11月08日 07:10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提醒:本音频由A先生录制,大小21.5M

前言:

过去十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算起,期间虽然不乏中国崩溃的各种论调,但凡是坚持看多、做多中国的人,至今大都获益不浅。

种种迹象(物价稳定/GDP探底回升/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推进/人们工作赚钱的欲望旺盛/全民自信带来的国家凝聚力提升等)表明,中国或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期间自然会孕育众多创富和资产膨胀的机会。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中国近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呢?这些因素现在有变化吗?

1

全民自信元年

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一部电影《战狼2》火遍神州大地,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军队协助身处战乱非洲的国民安全撤离回国的故事,影片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身为中国人的荣耀,满满的正能量和爱国主义情怀,并最终以1.59亿观影人次、56.8亿元的总票房收入完美收官。

▲《战狼2》的高票房,体现了全民自信心的爆棚和对国家强大的心理认同

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反而是充斥着贬低中国、轻看中国人的论调,并以此为政治正确:

中国人毫无信仰,只信仰金钱,所以山林破坏、环境污染、食品掺假、道德沦丧;

中国人没有文化修养,纯粹一个暴发户,就喜欢出国买包、首饰、车等奢侈品;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长期被奴役的国民已习惯逆来顺受,奴性足毫无反抗力;

中国贪腐盛行、权贵集团盘根错节、贫富两极分化,很难跨越拉美化的中等收入陷阱;

…………

反正欧美就是比中国好,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

一直以来,公知们和异议人士的观点、论断被广泛的认同并推崇——中国就应该全盘照搬西方的一切模式和制度。国人去年还在为经济的下行担忧不已,当时《人民日报》还提出经济L型走势的判断,与之呼应的是2017中国经济将遭遇变局的预测,并牵强附会的引出年份逢7不顺的推论:1987年美国股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怖景象。

而今2017年还剩两个月,所预测的崩溃景象不仅没有出现的苗头,反而却展露出欣欣向蓉的景象,无论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还是社会安定和民众心理。为什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却出现了180℃的大转弯呢?

因为比较。

你过得差,别人比你过得更差,你就会心理平衡;你过得好,别人比你过得更好,你反而内心痛苦;你过得还差不多,而别人却过得若越来越差,你就会幸福爆棚。

这一切来源于:中东/北非国家还处于内乱或内乱后民不聊生的困苦中、非洲/东南亚国家经济仍然落后的现状中、中南美洲贫富两极治安混乱的煎熬中、欧洲难民入侵的文化种族冲突中、美国族群割裂的对峙中、韩国/港台的民主混乱中。正因为这些比较,才在网上流行了一句口号——你不是出生在一个和平年代,而是一个和平的国家。

2017年或将以“全民自信元年”载入史册,强烈的民族自信竟然通过一部电影被表达出来。因为民族自信,所以会强化想象共同体,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稳定社会环境,这是财富增长的基础。

2

欲望就是动力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了本书——《低欲望社会》,副标题是“胸无大志的时代”,在这本书里,它感叹道: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当然,你也可以把日本理解为经济发达到现有科技的天花板后的一种状态——城市建设、各行各业已发展到了极致,所有能想到都已做到,再无什么可突破的了,于是年轻人已放弃了创新、梦想,也变得毫无欲望。难怪有人说:日本什么都有,唯独缺少希望。

这些年,我们时常质疑国人的发财欲望、向钱看心理、金钱信仰,若对比今日的日本,就能强化一个共识:欲望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人们有欲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干劲。

其实,在美国、日本崛起的过程中,都曾有过自己的荷尔蒙旺盛分泌、欲望/野心无限膨胀的大时代。

美国自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后,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开创了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高潮期,这个时期美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国家财富迅速增长,并最终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的工业国,而人们对那个镀金年代的评价却是野心、拜金、浮躁、腐败、乱糟一团但又生机勃勃。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终结于1929年大萧条)的美国,同样是一个活力四射、充满欲望和梦想的时代。

日本经济起飞于五六十年代,高潮于七八十年代,伴随着资产泡沫和财富膨胀,社会中同样弥漫着浮躁拜金的气氛,人们在东京银座、新宿等繁华街区购置奢侈品、高档餐馆聚会消费、顶级娱乐场所买醉至深夜,并纷纷到海外购置房产、到名品店扫荡奢侈品,并买下了资本主义象征的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

反观当下的中国,同样具备大国崛起的时代特征——共享创客空间里渴望功成名就的创业青年、加班熬夜至深夜希望加薪升职的白领、人们对车/房/财富的无限的欲望、左邻右舍/身旁亲友对赚钱的向往,正是这些欲望为财富增长注入了动力。

3

国家强管控力

许多人推崇完全市场竞争、不要任何政府干预的奥派经济学,事实早已证明市场是有缺陷的,在1929年前实行完全市场竞争的欧美,几乎每十年都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并以1929-1933年的大萧条破坏最大,从那以后才出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并引致了之后长达数十年的经济繁荣。

有人当然会反驳:经济危机是市场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调节过后经济将迎来新一波繁荣周期。这话没错,只是破坏性太大,尤其是当下经济规模体量大、经济结构过于关联复杂,尤为可怕的是破坏力到底多大没人可以预测!所以全世界近乎没有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市场竞争法则,若非要说有,那索马里算一个——讽刺的是,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国家有较强的管控力,不仅能提供公共基础服务(法制司法/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工商税务等)维持财富创造的社会秩序,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囚徒困境——能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做决策,而不受制于某个利益团体。

欧美的基础设施已然落后,为什么不改进呢?因为囚徒困境啊。你知道修一条高铁、架一座桥梁会牵涉到多少利益群体吗?航空公司及其关联方(零部件生产采购/飞机保养服务等)会阻挠、被征用/拆迁的土地/房屋业主会阻挠、工会组织会要求提高工资或福利、环保组织/甚至动植物保护组织也会阻挠。

另外,市场过分强调短期盈利,而忽视了长远的、整体的利益。中国高铁里程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盈利的仅有京沪等几条线路。若仅靠市场的力量,是没有人愿意投资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而这又会影响到高铁成网后的规模效应(高铁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但目前还没完全体现出来),也只有强势政府能解决这一困境。

比起西方虚弱、涣散的政府,中国政府的强控制力是近四十年来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并没有丝毫减弱迹象,这就是今后十年财富增长的保障。

4

坚定做多中国

▲连一向唱衰中国的西方媒体,也开始唱多中国

2000年,尤其是2010年后,有不少国人海外置业甚至移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分散配置。对于那些可投资产至少超过1000万高净值的人群来说,全球资产配置、对冲单一国家的政治风险还有必要,可对那些只是卖了一套房就出国的普通中产阶级(以北上广深人群为主)来说实在没有必要,资产保值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值,持有经济迅速增长国家/地区的资产,就能不断的吸附社会财富。

前些年海外置业的、尤其是卖掉国内一线城市房产置换成海外房产的,从资产收益上来说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即使碰对了一些涨幅较高的城市,如温哥华、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悉尼、墨尔本等地,也跟中国人的购买有很大关联,这种资产的膨胀不是当地财富增加的结果,而是因为中国财富的外溢。

经常出国的人都会略带戏谑的说:某某国就是个大农村、某某国就像国内的城乡结合部、某某国就是中国的一个省、某某大城市的市中心也就是国内普通二线城市的一个小商圈,虽然是玩笑话,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相比外国慢吞吞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增长太快了。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GDP由54万亿增加到74万亿,增幅近50%,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中国已成世界增量财富创造的中心——这里才有屌丝逆袭的机会、财富膨胀的机会,增量财富少的地方就是阶层/社会/财富的固化。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坚定看多、做多中国,不离开中国,千方百计的与中国发生联系。

慎重长时期的出国留学。长期生活国外,会脱离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再回国创业/就业会存在一定障碍,这些年海归的光环越来越暗淡,出国收益逐步走低,归国变海待、工资持平国内普通二本并不鲜见,对于那些纯粹为了感受多元文化及异域风情的人则另当别论。

资产配置以国内为主。国内无风险的银行理财收益能达5%(欧美国家同类产品不超2%),8%左右的稳定理财(如信托)也比较常见,房产升值国外更是比不上。对一些如东南亚小国的投资也应慎重——大国会有帝国红利,小国一般很难应对任何风吹草动的(如政治革命/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海外资产只是辅助、补充。

工作/生意/事业应跟中国相关。中国已成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巴西/澳洲的铁矿石、非洲/中东/拉美/俄罗斯的石油、阿根廷/澳洲/美国的小麦大豆等农作物、欧洲/澳洲的牛奶、东南亚等国的旅游、非洲/东南亚等国的投资等等都跟中国紧密相关,靠近中国就是靠近财富。

要想有无限的熔岩,就请靠近中国这座不断喷发的火山!要想品尝泉水的甘甜,就不要远离中国这口蓬勃涌水的泉眼!

米筐投资,专注财经金融分析的原创平台!欢迎大家点赞并转发支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