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西南地区,为何经济增速引领全国?

进击的西南地区,为何经济增速引领全国?
2017年11月15日 09:30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提醒:本音频大小1M

前言:

三季度数据发布后,西藏、贵州的GDP增速引领全国,西南板块城市再度引起人们的热议。

成都、重庆、贵阳、昆明,为什么他们的经济增速突然名列前茅?是什么在支撑?

1

突飞猛进的西南城市

随着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6.8%后,各省的三季度数据也陆续出炉。

▼三季度各省GDP及增速排名

其中,广东、江苏GDP超过6万亿元,仍是霸主级的存在。而在增速上,贵州、西藏、重庆增速均超过10%,云南、四川增速也都超过8%,西南五省均进入前10名。

但在总量上,西南五省拉开了差距。四川全国第6经济最强,重庆排在第17位,而云南、贵州、西藏都排在了最后10名内。

其实,早在2008年以后,西南地区的省份就开始发力,重庆连续4年排在全国GDP增速第一,贵州也连续27个季度位于全国前三。

▼2008年以后西南各省经济增速

▼2008年以后各城市增速

可以看到,自2008年以来,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速都超过10%,直到2014年增速才“下滑”至8%。重庆与四川率先发力,但此后四川增速进入下降通道,重庆则攀升至全国第一,直到被西藏超越。

而在西南地区城市的比较上,重庆>成都>昆明>贵州>拉萨,“西南双子星”重庆、成都远超过其他几个城市。重庆相当于一个省,实力自然自不必说,成都也被认为是新一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此时的背景是,资源型、国企为主的东北陷入转型困境,西北地区则“默默无闻”,中部地区也在暗自较劲,仿佛整个中国都成为北上广深及一帮兄弟城市的天下。

不禁让人好奇,为何是西南地区能突飞猛进?支撑其高速发展的根源在哪?

2

西南地区在全国什么位置?

有必要宏观上认识下整个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狭义包括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重庆直辖市等五个省(区、市),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地理地形最复杂、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西南地区的地理形式

地形对经济是存在显著影响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构成了西南地区的复杂地形,因而地震多发、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大为受限。而拥有唯一比较平坦的盆地的四川,则成为人口最稠密 、交通最便捷 、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复杂的地形同样影响了西南地区的人口规模。

▼2016全国各地区人口

同样,相对平坦的四川人口最多,超过了8000万,云南、贵州、重庆都在三四千万的规模,地形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西藏人口只有300多万,仅是贵州人口的十分之一。

整个西南地区的人口不算少,在中国的地区分布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华东和人口次多、地形平坦的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

而从经济地理上讲,西部地区是明显弱于东中部的。而若从七大区域的经济实力划分看,凭借这近年来的高增速,西南地区则反超东北和西北地区,与华中、华南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

▼中国各地区经济实力对比

注:数据为地区所含省份GDP相加得出

整体看,西南地区在全国都处于不上不下、中规中矩的位置,人口吸引力远不如华南地区,经济上除了四川和重庆能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一较高下,贵州、云南、西藏明显较弱。

3

西南地区产业支撑

西南地区复杂地形,决定了农业产值不高。错落的梯田、半山的开荒,都不适合规模化、机械化耕种,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因此,整个西南地区的农业产值都比较低。

但复杂的地形的一个好处是,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也决定了西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业依然是资源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

三大产业占比中,五省的第一产业占比都在逐年下降,重庆已经降到了个位数。贵州、云南的占比15%左右,是相对较高的。

第二产业占比上,重庆44%则是最高的。重庆的装备制造业强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3.64%。此外,重庆的通信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如今已是笔记本电脑全球第一生产基地、手机全球第二生产基地。

虽然资源型城市面临下坡路,但贵州、西藏第二产业依然是资源驱动型。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为22.82%,西藏则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23.17%。

五省的第三产业占比都高于第二产业。西南地区的服务业不输于工业,源于发达的旅游业,这也是复杂地形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四川的九寨沟、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的苍山洱海、玉龙雪山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西藏更是成为文青们的朝圣之地。

▼旅游业总收入及占GDP比

2016年,四川的旅游业总收入超过77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而贵州的总收入也超过5000亿元,居全国第六。云南和贵州的同比增速都超过了40%,分列全国第一、第二。

4

大数据造就新贵州

在传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南地区也涌现出一批新兴产业,极大提升了经济活力。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贵州的大数据产业。

很多人提起贵州,印象中还是茅台以及贫困。贵州属于西部贫困地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贵州境内就有3个。而大数据一直是公众心中高科技的“新贵”,却在贵州生根落地,并迅速做到全国闻名,颠覆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最重要的原因,是特殊地形带来的良好自然环境,从气温和能源来说,贵州都被认为是中国南方最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地方。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支出的50%-70%,而贵州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便宜,成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优势。

2014年,贵州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并没有引起太多震动。但接下来的两年,贵州在大数据领域一路狂奔,从最接地气的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到高大上的大数据交易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博览会,直到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贵州已经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跟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领跑者。

甚至,贵州的“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便是“大扶贫、大数据”。

2013年,马云曾预言大数据时代到来:“如果大家错过了30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3年后,贵州大数据信息产业工商注册企业已达1.7万家,阿里巴巴、富士康等20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整个贵州省的服务器规模达20余万台,呼叫中心坐席已经达到10万席。

大数据产业不只是服务器的集中地那么简单,其对贵州的提升是全方位的。

因为大数据,2015年贵州已成为全国大学生流入地全国第七位。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人才正在涌入贵州,同时拉动了当地就业,培养了本土人才。在大数据企业聚集的贵阳和贵安新区,众创园、孵化基地正成为创新创业者的“梦工厂”。

以大数据特色产业为突破口,2016年贵州GDP达11734亿元,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三。贵州正在摆脱贫穷、落后的印象,套上更多的科技光环。

这一点,无疑是值得其他省份ZF学习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