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迎20多年最大变革!港美夺企大战一触即发!

港交所迎20多年最大变革!港美夺企大战一触即发!
2017年12月17日 00:05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提醒:本音频大小886KB

1

港交所迎20多年最大变革

12月15日,港交所发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的市场《咨询总结》。根据市场人士的反馈,拟针对现有港交所上市政策做出改变,拓宽香港上市制度。

具体改变主要有三项:

1、 接受同股不同权;

2、 放宽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限制;

3、 放宽香港作为第二上市渠道的限制

原文如下:

基于框架谘询文件所收集到的的回应,及其后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监管方面的讨论,联交所决定落实计划拓宽现行的上市制度,并于《主板规则》新增两个章节,容许(i)尚未盈利 / 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发行人;及(ii)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发行人,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

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的预期最低市值须达100亿元,若市值低于400亿元,须通过于上市前的完整财政年度录得10亿元收入的较高收入测试。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据《主板规则》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适用章节申请上市,预期最低市值须达15亿元。

联交所亦建议修订现行有关海外公司的《上市规则》条文(及相应修订2013年《联合政策声明》),设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吸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又或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市场的「高级上市」分类上市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发行人来港。

增加IPO数量、市场多元化、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是港交所作出如此改变的主要目的。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称,“这不是一次容易的改革。作为香港市场近二十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它从一开始就面对前所未有的争议,尤其是是否接纳不同投票权架构、未盈利公司上市等议题,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不容易抉择的监管选择题。”

2

“吃一堑,长一智”

其中最大的改变,自然是“接受同股不同权”。

什么是同股不同权?

通常公司的股权结构为一元制,也即所有股票都是同股同权、一股一票,但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二元制(又称双重股权结构、AB股结构)股权结构中,管理层试图以少量资本控制整个公司,故而将公司股票分高、低两种投票权。

高投票权的股票每股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权,称为B类股,主要由管理层持有;低投票权由一般股东持有,1股只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称为A类股。作为补偿,高投票权的股票一般流通性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从B类股转为A类股。

目前阿里巴巴的合伙制就含有这种双重股权结构的精髓。2013年,阿里巴巴推动在港上市,马云曾希望,即便上市之后创始人也依然紧握公司掌控权,为此希望维持合伙人治理制度,不过港交所坚持“所有股东应得到平等对待”,致使香港上市未能成行。

港交所关于同股不同权的争论也由此而生。2014年8月,港交所曾联合香港证监会,针对同股不同权向市场推出改革咨询文件。然而,参与制定改革文件的香港证监会,却在2015年下旬表态,反对在香港执行同股不同权。随后港交所宣布,暂停讨论这个议题。

但近几年,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香港求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17年6月17日,港交所就设立创新板和改革创业板向市场展开咨询,再度启动针对同股不同权的改革讨论。

与4年前不同,本轮市场咨询推出后,市场一边倒,支持香港接纳向同股不同权。对于本轮市场咨询最终放行同股不同权,市场也早已预期。

李小加在最新网志中表示,“香港是一个充满内省和开拓精神的城市,虽然我们错过了一两个大的IPO,但是大家开始认真地思考香港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巩固自己独特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了。”

可见,错失阿里依然是其最大遗憾。

在港交所之前的咨询文件中有提到,虽然有116家在美国作为第一上市的内地公司中,只有33家,28%的公司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但是合计市值高达5600亿美元,占所有美国上市内地企业市值的84%,相当于香港市场总市值的15%。

因此,这个制度的改革会给香港打开一个庞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创新企业赴港IPO。

3

新经济风口

▲港交所11月概况

四年过去,世界经济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经济大行其道,金融科技、生物科技以及新的互联网经济模式轮番上演,也迫使港交所不得不做出改变。

香港市场需要与时俱进,修改一些规则来吸引“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在过去几年,香港的IPO集资额连年达到全球最多,但这个数据的本质,实际上是受益于内地国企改革纷纷赴港上市,而且国企到H股上市的体量也非常大,帮助了香港市场在IPO的集资总额上连年获得“全球集资王”的称号。

从明年开始,香港市场不仅要和海外市场竞争,还要面对内地市场的竞争,随着A股上市排队等候时间越来越短,一旦A股的上市等候期变成6个月,那么香港市场的时间优势就会变得很微弱,纵使香港市场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专业的从业人员,但能不能抓住这一波“新经济”公司的上市浪潮,就会面临很大挑战。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是从市场的反应来看,目前香港市场已经开始变得有吸引力。有外资投行人士透露,目前多家投行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数目,是过去几年每年平均数的2倍以上,而且有很多“互联网+”概念的公司。

显然,错过了阿里,港交所不想再错过蚂蚁金服、小米、滴滴这样的独角兽了。

注:文章内容源自第一财经、港股那点事、腾讯棱镜等,米筐投资综合整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