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董明珠还要死磕新能源汽车,做错了吗

2017年,董明珠还要死磕新能源汽车,做错了吗
2017年02月07日 14:50 财经杂坛

文/财经杂坛(微信公众号caijingzt) 

尽管格力收购珠海银隆失败,但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还是决心死磕新能源汽车。

2月6日,天津市政府昨日与格力电器、银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全国先进的智能电器、智能装备、新能源电池及汽车产业基地。静海区与银隆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这条新闻的背后,是董明珠并没有放弃汽车梦,相反,她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汽车梦的落地。

2016年8月,格力电器公告收购方案,宣布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但到11月中旬,珠海银隆发函告知格力电器,调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获得珠海银隆股东会的审议通过,珠海银隆基于表决结果决定终止本次交易。 

对于格力欲收购银隆,外界的质疑的声音不断,部分人士认为格力面临巨大的跨界风险,且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电池续航里程较短、充电桩匮乏、充电时间长等诸多不利因素。总之,格力进入一个未成熟的行业不算明智之举。

那么,董明珠真的做错了吗?

首先分析一下银隆到底值不值得投资。珠海银隆的杀手锏是银隆钛技术,该项技术具有的6分钟快充放,耐宽温(-50℃-+60℃)、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高安全性以及高效率的优异性能,确立了银隆钛在业界的领先地位。

截至2015年末,银隆新能源已分别建立:以研发和电池、储能、汽车产业化两大核心功能的华南区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总部基地;以生产钛酸锂材料、电池、汽车到储能等核心产品的华北区河北武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以配套生产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为核心的华北区河北石家庄中博汽车产业园,同时在全球建立了珠海银隆新能源电池、珠海银隆新能源、美国奥钛材料三大研究院。

换句话说,尽管新能源汽车还存在某些短板,但银隆新能源在国内市场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格力收购银隆后,不仅可以把格力的汽车空调找到了最靠谱的下家,也可以强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在新能源车市场有所斩获。

更为重要的是,单一靠空调成为千亿级企业的目标已经成就了格力,但空调增长的天花板也显而易见,格力要发展就必须多元化。

可以佐证的是,2月4日,在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格力电器调研的座谈会上,董明珠介绍了格力电器2017年的目标,包括拓展汽车空调、机器人(智能装备)、教育产业以及全面推广格力手机,个个都是大手笔,引发外界瞩目。

笔者认为,董明珠发展汽车空调只是进入汽车产业的一个过渡,条件一旦合适,重启收购银隆只是时间问题。而新能源汽车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是资金关注的焦点行业,格力此举是一步好棋。

当然,非要吹毛求疵地说,专业化和多元化之间孰好孰坏,这个真还不好下结论。

(想知道更多财经新闻独家分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aijingzt,此文系新浪财经头条【财经杂坛】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